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著名病毒學家何大一教授與香港大學(港大)微生物學家袁國勇教授將聯手成立全球聯盟,共同開展新發傳染病研究。
香港大學薄扶林西高山校園重建地盤大樓前日(25日)被揭石屎(混凝土)呈現「蜂窩狀」問題,項目團隊承諾會跟進建築顧問及承建商,以確保所有工程都符合所要求的標準。
港大校長張翔教授與4位全球頂尖科學家在首屆香港大學校長論壇上,就科學在保障人類的未來,以及應對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增長發展和解決老齡化等全球問題上扮演的重要角色進行探討和交流。
周圍世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生變化。我們也要擁有改變的勇氣。不要忘記,香港的成功秘訣從來都是這座城市與生俱來的國際主義。
香港大學周六(1月14日)於西九文化區藝術公園舉行ARTathon藝術嘉年華,慶祝111周年,是經歷3年疫情以來港大首個大型戶外活動。
2022未來科學大獎公布得獎名單,由李文輝教授、莫毅明教授和楊學明教授分別獲得生命科學、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和物質科學年度大獎。各人獲取獎金100萬美元。
香港大學校長張翔8月16日宣布現任港大深圳醫院骨科及創傷學系主任、骨科醫學中心主任張文智教授為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院長,接替已出任衛生局局長的盧寵茂教授。
香港大學周六(7月23日)舉辦111周年慶典暨科創地標(Tech Landmark)項目動土儀式。身兼港大校監的行政長官李家超致辭時承諾特區政府會繼續全力支持大學發展。
香港大學眼科中心7月4日(周一)正式開幕,香港大學校長張翔教授期望,中心可以成為地區上眼科醫療創新與科技的樞紐,以及將研究成果轉化為臨床護理的優秀平台。
藉香港回歸25周年,香港多所大學先後與內地計劃及開展多個合作項目。港大與前海管理局、浸大與內地18間頂尖大學於同日分別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希望進一步深化兩地合作。
香港大學為紀念建校111周年,今年特別製作光影投射節目,線上呈獻給港大成員和香港市民觀賞,鼓勵大家在疫情下的困難時期,展示出堅韌與頑强,時常懷抱希望。
港大早前規劃耗資25億港元,在主校園發展總面積逾4.5萬平方米的Tech Landmark建築群,預計於2024年落成。當中將設立10所研究院,包括獲捐贈成立的同心基金數據科學研究院。
林鄭月娥女士正式委任王沛詩自2022年1月1日起,接替完成6年任期的校委會主席李國章教授,成為新任校務委員會(校委會)主席。
港大校委會主席李國章指出,過去3年,在張翔校長具有遠見的領導下,香港大學在推進主要工作方面更上一層樓。我們有信心張教授會繼續發揮他強而有力的領導作用,成功地將大學提升至卓越水平。
香港大學校長張翔接受秦玥專訪,續指港大的主要目標是要創造一種文化、一種氛圍、一種環境,怎麼樣令好的學者到港大來能做好的學問,靜下心來不被其他東西干擾,這一點講起來很容易、但不容易做到。
港大校長張翔認為,中國被「卡脖子」就是因為源頭創新還有差距。這主要在於基礎研究,而又和一個學校的沉澱是有很大關係的。「港大在這方面有很多年的優勢,我們也願意把這個優勢帶到大灣區。」
香港大學與深圳市政府簽署意向協定,將在南山區建立港大分校。張翔校長接受專訪時指出,希望兩個校區是同等的,大家在一起合作交流,學生的互換也是自然的,將香港大學的優質資源帶過來,希望做到「強強結合」。
灼見名家六年論壇在2020年11月20日舉行,多位政府高官、商界精英、著名學者、專業團體及本社作者濟濟一堂,就抗疫長征、中美熱戰及香港政爭作出深入分析。
創科學院位於港大許愛周科學樓新落成兩層的譚榮芬創科翼(創科翼),它的至高使命,是要啟發學院、學生及工業界追求研發一些為商界和社會帶來裨益的突破項目,同時為頂尖研究項目提供一個設備完善、啟發靈感的環境。
香港大學蒲飛路校園的動土儀式1月26日舉行。蒲飛路校園的第一期、第二期及第三期發展預計將於2023年第三季、2024年第一季及2025年第三季落成。
11月20日,灼見名家傳媒舉辦「後疫情時代世界新秩序」論壇暨六周年慶典,香港大學校長張翔教授擔任主禮嘉賓並致辭,他指出,香港的發展正處於十字路口,如何從危機中尋覓新機?
轉眼之間,灼見名家周年論壇已經踏入第六屆。今年由於疫情持續,慶典究竟辦與不辦,我們掙扎了好一陣子。堅持舉辦需要很大的勇氣,天時地利人和更缺一不可,六周年論壇最終能順利進行,非常感恩。
香港經濟進入空前低潮,要重新思考、重新啟動。深圳、新加坡、韓日都在高速發展。各個城市有其優缺點,香港有一國兩制,不管是怎樣的爭論,都要發展。
今年將邀請多位演講嘉賓出席論壇,香港大學校長張翔教授將擔任主禮嘉賓及致辭,多位政商學界,以及醫學和生物科技業界翹楚,將分析中美博弈的最新發展,及探討對付疫情後的醫療發展趨勢,為社會的長遠發展共商良策。
香港大學(港大)校長張翔教授在柏克萊加州大學擔任機械工程教授時帶領的科研團隊的最新研究,展示了量子力學如何顛覆了經典物理學這一個基本概念。
當前的社會紛爭,已令大學校園化身成政治角力的場所,而政府的回應至今未能有效化解危機。任何認為大學可以化解這場危機的期望是不切實際的,因為這些極其複雜而艱難的困局,並非由大學造成。
過去30多年,香港高等教育有長足發展,走上國際化的路,老牌大學實力愈見雄厚,新興大學進步快速,在多個國際排名有突出表現,成績有目共睹。香港成為大灣區重要一員後,厚積多年的高等教育優勢可以發揮重大作用。
港大校長張翔重申反對任何形式的暴力,並指學術自由、言論自由和集會自由,是港大的核心價值。港大支持學生自由表達意見。至於警員若需要進入校園,應通知保安控制中心,而警方已經道歉。
香港大學校長張翔表示,7月1日晚上,當他看到所發生的事情時,他非常擔心我們的市民,包括年輕人的生命和安全。像許多人那樣,他擔心最壞的情況發生,擔心我們會走上一條不歸路。
沈旭暉指出,大學校長發言不是一種行禮如儀的社交工作,而是因為大學校長一方面具有「最建制的身份、待遇和社會地位」,另一方面能接觸最前緣的學生,理應最能諒解年輕人,擁有久違的同理心。
香港學者協會五月於香港大學黃麗松講堂舉辦「高校.科創.灣區——大時代的角色與挑戰」,邀請粵港澳各高校校長以及著名高科技企業,一併探討如何發展大灣區科創事業,交流當中遇到的困難與經驗。
「我們着眼於成立大灣區國家實驗室的可行性,把不同學院放在一起,發展跨學科研究,更引進企業家精神及經驗,與工業界合作,展望未來港大在這些實驗室會扮演重要角色。」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