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建制派

行政長官李家超主持特首顧問團午餐會議,聽取顧問團成員就今年《施政報告》的意見。(政府新聞處)

改革的呼聲與現實

整頓吏治及官場風氣已成為改革香港的核心與關鍵。對於香港特區日趨「中國化」的官場來說,解決辦法自然也須是中國式的。而中國歷史上整頓吏治和搞改革最有辦法的人,可能是雍正。

作者覺得,晚宴問題出於好辦大食會的建制派社團。(Facebook圖片)

吃飯之難

寧左勿右是內地傳統,但香港的成功之處是走中庸之道。我很不明白有些土生土長的香港人,為什麼會事無大小,也紅得發紫。

這次送別宴引出的是制度問題,不是作風問題。(黃大仙家教會聯會Facebook)

送別官員的政治

地區官員不再是「父母官」,地區工作要官民和衷共濟,地區人士應該可以監察專員的工作,令權力不會失衡,落在政府官員一邊。唯有如此,方能杜絕藉迎送酒宴拉關係向官員靠攏的惡習。

怎樣才能說好政策,建立和改善形象?(亞新社)

說好政策的竅門

我也經常想着香港的故事,有好說好,有惡不隱,但同時會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但有人認為抱什麼態度說話很重要,這就令我懵了:為什麼不是首先重視內容,而是先行強調態度?

港府須把守「道德關」。(亞新社)

打油〈通關詩〉

政府不要指責市民「各家自掃門前雪,休理他人瓦上霜」,因為很多事情無法理會。更不要指責人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向手中書」,因為眼前很多事情都只能獨善其身。

在坊間有不少評論者將今年投票率,與五年前的上一屆立法會選舉結果相比較。(亞新社)

神機妙算

2019年出來投票的每100個人,非建制與建制的比例大約是6:4比。看看這0.442數值,就是顯示出非建制與建制的比例其實已收窄到5:4。

圍繞着民主黨應否參選,其實牽涉到更根本的問題:未來議會的組成會否是「清一色」建制派?(亞新社)

先搞清楚什麼是「清一色」

泛民政黨的出路不外兩個選擇,一是另組政黨,改弦易轍,和過去的泛民政治立場徹底「脫鈎」,重新處理和北京及特區政府的關係,如此方能生存。不走政黨路線,另一選擇是重返1970 、1980年代。

香港記者協會近期被輿論要求公開會員名單和財務狀況,以增加透明度。(Shutterstock)

透明與不透明

有些會員根本不知道原來自己已經成為會員,因為有一些會員是參加個別活動後就自動成為會員,毋須申請,也毋須確認。但如果無端端公開名單而招來否認,不是自找麻煩嗎?

政府好言相勸地說明不應投白票的理由,但也要視乎不同的對象和社會氣氛。(亞新社)

誰最鼓勵投白票?

市民不想跟港府鬥氣,但他們總覺得官方卻經常與主流民意鬥氣,那就你有你鬥,我有我棄(hea)了。這種反應,甚至到了「自動波」的階段,不用其他人鼓勵,市民已經懂得反讀港府的話了。

政府民望太低,可說是「原罪」。民望低,結果是政府無法動員群眾支持政府的抗疫工作,每一項政策出台都難以貫徹執行。(灼見名家製圖)

政府抗疫五宗罪

建制派跟特首割席,令支持政府抗疫工作的力量更單薄,政府推動各項政策時阻力更大。特區政府抗疫成績差劣,究其原因,是政府抗疫工作有五宗罪。

Page 1 of 3 1 2 3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