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年輕人

粵劇文化逐漸式微。(Shutterstock)

粵劇能否碰時代痛點?

我問過很多年輕人,為甚麼對粵劇的興趣不大?除了「老套」外,最大的問題是:即使粵劇有藝術價值,卻無時代感。劇目、內容、題材、語言,都是古代的,跟今天的生活格格不入。

出盡全力正面交鋒,憑藉的正是勇字當頭。(Shutterstock)

一膽二力

我們在人生路上,念書、工作、談戀愛以至做生意,各方面都免不了比拼競爭。試想,跟對手短兵相接的時候,如果彼此水平差不多,你靠什麼取勝呢?能敢於出盡全力正面交鋒,憑藉的正是勇字當頭。

如何有效向年輕一代講好香港故事、國家故事?(亞新社)

共鳴感

在國民教育加油站內,添的是什麼?才能將國民心繫家國的情懷,能有溫度,能與民族與國家的前路,同負一軛,休戚與共,同一目標,奮發向前?

雖然主角小智保持着不老的10歲,但在筆者卻覺得他的思維在不斷變通和成長。(Shutterstock)

寵物小精靈.不會變老的10歲

人雖然長大,我們亦由學生變為老師,但人生的探險歷程直到死的一天也永不完結。成年人如老師、家長能否保持童心,能否保持熱血,或者能否欣賞同儕的童心、熱血⋯⋯我覺得非常影響這個社會的氣氛和氛圍。

討論香港人是否愛女王意義遠低於談論移民潮。(亞新社)

北京之痛

愛國是用口,投票卻是用腳。北京治港的盤算可能是硬件全盤接收,人口繼續染紅。但香港如果變了上海第二,對建設祖國的大業並無好處。

反思?愧疚?還是繼續美化,或就此遺忘?

半山上的精英  大作家的深思

「大時代的青年是資本,是工具。我們振翅時,空中多少羅網;我們奔馳時,路標上多少錯字;我們睡眠時,棉絮裏多少蒺藜;我們受表揚時,玫瑰裏多少假花。渴了,自有人向你喉中灌酒,死時,早有人為你準備好墓誌銘。」

見到孩子們很難堪,他們更單刀直入,追問得比什麼名嘴更尖銳。(Shutterstock)

長輩請自重

成年人不會不懂基本的社交禮儀。有些題目,就算是熟朋友之間,也不會唐突直問。換了是孩子,不論幾多歲,只要自覺是長輩,卻完全漠視這種基本社交禮儀。

Page 1 of 4 1 2 4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