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選改革撥亂反正 冀選民投票支持愛國者治港
區議會改革後增設地區委員會界別議席,即由地區撲滅罪行委員會、地區防火委員會和分區委員會的委員以全票制選出。筆者認為,這3個地區組織需要充分合作,才能更好地向政府反映民意,協助政府推進社區工作。
區議會改革後增設地區委員會界別議席,即由地區撲滅罪行委員會、地區防火委員會和分區委員會的委員以全票制選出。筆者認為,這3個地區組織需要充分合作,才能更好地向政府反映民意,協助政府推進社區工作。
疫情以後的世界,秩序崩壞,價值觀沉淪,下一代已經是全新的數碼化人類。不只是英國,是全球的問題:全世界各國幾乎都是同樣的兩個政黨:一個是老人黨,另一個是 Online數碼化的年輕人黨。
經濟學家張五常教授治學概念超出傳統學者的作風,以《佃農理論》和《蜜蜂的神話》兩篇文章享譽學術界。其著作曾為不少中學經濟課程考生的應試讀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聽聽他對年輕朋友的心得分享。
經濟學家張五常教授治學概念超出傳統學者的作風,以《佃農理論》和《蜜蜂的神話》兩篇文章享譽學術界。其著作曾為不少中學經濟課程考生的應試讀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聽聽他對年輕朋友的心得分享。
我始終覺得,文學最基本還是要與人為善。我們可以去寫一些醜陋的東西,但是也要發掘一些美好的東西。什麼是人性,什麼是生活,有什麼事讓我們賴以生存的?就是人的同情和憐憫之心,這是動物所沒有的。
年輕人的前景渺茫為人詬病,這屆政府積極改善青年政策,到底有沒有成效?先來聽聽著名社會學家、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榮譽教授、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講座教授潘毅博士分享她的青年問題研究結果。
香港教育大學客席研究講座教授呂大樂認為,政府應解釋怎樣看待和如何準備5年、8年之後的勞動力供應?也需要有一套想法或計劃,好讓年輕一代知道自己再走下去,朝哪個方面,能夠在事業發展上,找到可行的道路。
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史立德博士建立了龐大的印刷王國,他形容,墨守成規不會帶來進步,因此,企業需要不斷推陳出新,才能持續發展。
我問過很多年輕人,為甚麼對粵劇的興趣不大?除了「老套」外,最大的問題是:即使粵劇有藝術價值,卻無時代感。劇目、內容、題材、語言,都是古代的,跟今天的生活格格不入。
所謂的work-life balance,應該是人生整體「埋單計數」,不同階段的人生,追求work或life的不同重點,才是好的balance!否則,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教育大學呂大樂教授在《明報》指出,一些勞動市場措施不能避免地會影響到年輕人選擇就業、規劃生涯、接受培訓的決定。如果入行的吸引力減少,則未來人手只會更為短缺,那就更需要其他措施來紓緩勞動市場的緊張狀態。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講座教授潘毅認為,港府最近推出的《青年發展藍圖》嘗試全方位照顧年輕人是好事,但畢竟這只是一個願景(vision),在落實措施時需要了解青年實際需要,確保政策每一環都可以到位。
坊間有輿論認為年輕人喜愛「躺平」、無法捱苦,事實卻正好相反。嶺南大學潘毅教授指出,他們長時間工作得不到合理回報,那個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美好想像變得愈來愈模糊和脆弱。
近日特區政府行政和立法共同組織考察團到大灣區真實體驗交流,是朝正確的方向踏出正確的一步。雖然已嫌太遲,但「遲到好過冇到」,要及時提出明確的前路和願景。
網絡世代下,年輕人上網成癮成為一大問題。聽聽心理專家曾繁光醫生解答家長如何幫助子女遠離沉迷網絡,以及如何定義沉迷網絡。一起聽聽他的分享。
資訊科技是讓年輕人接觸新知識、資訊和社交的重要平台。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和護理學院的研究利用創意和具趣味性的科技元素融入禁毒教育計劃,協助青少年認知毒品危害。
許多孩子在10歲時還能早早去睡,但他們的一夜好眠到了國中就開始崩塌,高中念到一半,他們就會欠下一屁股睡眠債。在該睡未睡如此頻繁的狀況下,大腦與身體都會十分疲憊。
TikTok現時擁有1億5000萬美國用戶,華府銳意制裁TikTok顯然是想消滅此資訊分享平台,公然打壓言論自由、網絡自由,罔顧民意,與美國民主自由精神背道而馳,令美國青年憤怒,已怨聲載道。
我感受到香港的部分年輕人開始spiritual awakening,他們成為「二八法則」下的關鍵少數,有些不想成為「金錢奴隸」,有些則不肯「躺平」,有些不甘心被命運輾壓。支持年輕人,相信年輕人!
陳貝兒因主持《無窮之路》獲獎。她寄語年輕人,有的是青春的本錢,要打開格局,不要人云亦云,想想自己希望探索哪些地方,擴闊職業路徑。
香港教育大學香港研究講座教授呂大樂在《明報》撰文表示,作為一個全球城市,無可避免要攀上更高的世界地位,但只講求主流的創造財富手段,如創科創業,又有沒有考慮其他人的需要?
手機網絡連結了民間的反政府訴求。然而,手機網絡媒體連結的是年輕人。因此,5年來全球此起彼伏的反政府抗爭行為,深層的真正共通點,就是抗爭階層,無論國家和種族,一概都是年輕人。
在香港,流行音樂已不是當年一場淋漓的擁吻,目前,它只是觀眾和音樂貌合神離的手拖手;是故,我們都去了韓國找新鮮的男女朋友!如多些立根香港、探索世界的青年,像Jason Wu,我們將會有新鮮空氣……
2022年年輕編舞者毛維受澳門文化中心委託創作了《當打之年》,藉由舞蹈演出,探討這群步入當打之年族群的脆弱與堅強。今年他接受第51屆香港藝術節委託,創作了全新長篇作品《狂人派對》。
人雖然長大,我們亦由學生變為老師,但人生的探險歷程直到死的一天也永不完結。成年人如老師、家長能否保持童心,能否保持熱血,或者能否欣賞同儕的童心、熱血⋯⋯我覺得非常影響這個社會的氣氛和氛圍。
暫別香港一年多,沈教授上月24日回到中大老家出席畢業禮,風采依然,只是皮膚較前黝黑。他在台上站起來接受榮譽法學博士的一刻, 全場掌聲雷動,都為這位前校長感到高興和驕傲。
專資會建議當局盡快公布有關簡約公屋的細節,加快興建簡約公屋、考慮放寬「辣招」,適時考慮在年期和稅率兩方面調整額外印花稅,穩定市場信心。
「葵青區體育節2022」自9月23日至10月30日在葵青區不同的運動場地舉行,為社區宣揚正面價值,亦為推動社區團結共融,構建和諧家庭的核心力量。
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於今年4月至9月隆重推出「灣區新活新里程」大抽獎活動,以支持香港青年於大灣區發展,建立新生活,開拓新里程。
話語權的爭奪是一個長期的重要工作,關鍵在對歷史和時事的正確陳述。二十大的內容十分充實豐富,指明了今後25年的發展方向。期望特區政府結合香港的實際,及時用所謂「懶人包」 的方法,引導港人深刻認識其重要性
香港教育大學香港研究講座教授呂大樂認為,那種自覺或不自覺地將年輕人排諸於「人才」討論之外的公眾議論,不夠全面,也不貼近市民感受,更沒有溫度,不能引起市民積極回應。
香港的大學應該呼籲學生們撇開泛政治的錯誤議題不談,少講主義,多講發展。其實香港的國際競爭力是十分重要一環。可惜香港大學的部分校長領導們,好像沒有符合新時代對他們的要求,未能夠登高一呼。
內地對年輕人多樣的品格培養,充滿決心,把他們從某些妖化、俗化、弱化和物化的社會氣氛中改變過來。中共總書記斬釘截鐵地定調:「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是扎根中國文化、立足中國國情。」
如今《國安法》雷厲風行,敏感的課題諸多避諱,專業發揮已受到動輒得咎的外緣侷限。留下來的教育工作者最需要的是理據分明的指引,提振士氣的支援,以及「授業」、「解惑」因材施教的發揮空間。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