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2024十大校長論壇──香港如何發展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
灼見名家傳媒將再度舉辦十大校長論壇,非常榮幸邀請到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擔任主禮嘉賓。十位大學校長答應參加分享,相信這個十年一度的高端教育論壇,將再度成為城中以至中國與世界高等教育界的熱門話題。
灼見名家傳媒將再度舉辦十大校長論壇,非常榮幸邀請到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擔任主禮嘉賓。十位大學校長答應參加分享,相信這個十年一度的高端教育論壇,將再度成為城中以至中國與世界高等教育界的熱門話題。
嶺南大學(嶺大)與合生教育慈善基金簽署捐贈協議,獲得一億港元捐款支持。簽約儀式於6月17日舉行,嶺大校長秦泗釗教授與合生教育理事湯濤院士代表簽署協議,捐款將用於成立大學發展基金。
本港有7間大學上榜,其中6間大學排名均上升,包括港大、中大、科大、理大、城大和浸大。在有5間以上大學入榜的國家和地區之中,香港的整體提升率最高,達71%。
為何在物理學中多數人的意見毫無意義?一個容納了多國背景、多元文化的頂尖科研團隊,如何進行管理呢? AMS,一個人類投入超1000億美元的儀器,作為阿爾法磁譜儀(AMS)計劃的核心,該如何做決策?
第二屆大灣區國際科創峰會在沙田舉行。嶺南大學校長秦泗釗教授與我們分享,人工智能怎樣衝擊高等教育系統?如何融合科技與人文教育令大學更上一層樓?
21世紀的我們可以足不出戶便知天下事,可曾想過是什麼支撐着電腦和通信網絡?技術飛躍的背後是什麼?一起聽聽國際知名物理學家丁肇中教授的分享。
嶺南大學5月2日舉行成立數據科學學院的揭牌儀式,這是嶺大第六個學院,由3個學部組成,分別為人工智能學部、工業數據科學學部以及數據科學研究所,提供從學士學位到博士學位的各種優質課程。
嶺大校董會經諮詢諮議會的建議後,通過委任國際知名數學家陳漢夫教授為學術暨教務副校長,任期5年,由今年6月1日起生效,在香港土生土長的陳漢夫教授是高等教育界的卓越領袖和國際知名的傑出學者。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宣布多項鼓勵創科和資助高等教育的舉措,多間大學表示歡迎,認為可以保持香港在前沿科技領域的競爭力。
嶺大邁向香港復校60周年,啟動「嶺大60全球學者招募」,從全球各地招募超過60名傑出學者加盟,進一步鞏固大學的科研實力。
何順文表示,不單只恒生大學,其他大學都有向北都遷校的計劃,始終每間大學在香港都有一定限制,在土地上,就算其他大學在市區都很難再擴展,所以他們也有向政府表達過興趣。
鄒教授深受嶺南大學「作育英才、服務社會」的校訓影響。在中國改革開放後,國家亟需熟悉現代經濟運作的人才,鄒教授積極聯絡和爭取,最後獲得福特基金會數百萬美元的資助,為國家培訓經濟學人才。
嶺大校長兼韋基球數據科學講座教授秦泗釗教授歡迎姚新教授加入嶺南大學,他表示:「嶺大致力吸納世界知名的學者加盟,以姚教授對教學的熱忱,加上他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卓越成就,我們期待他將人工智能結合博雅教育。」
嶺南大學(嶺大)協理副校長(策略型研究)鄺得互教授合著的研究論文,獲國際權威組織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的著名期刊《IEEE消費電子彙刊》頒授2024年Chester W. Sall紀念獎。
秦泗釗教授為國際知名工程和數據科學專家,2022年,他榮獲AIChE計算與系統技術學部計算與化學工程獎,並於同年獲頒IEEE控制系統學會技術轉化獎。迄今為止,他是大中華區首位同時獲得這兩個獎項的學者。
鄺教授是計算智能領域的頂尖學者,對進化演算法、人工智慧解決方案和圖形/視頻編碼領域作出重大貢獻,過往已獲多項國際認可,今年香港只有兩位學者獲選為2023年度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鄺教授是其中之一。
OpenAI推出ChatGPT,顛覆大家對人工智慧(AI)的想像,令人擔心AI會否最終取代人類。本社為此專訪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策略研究)兼計算智能講座教授鄺得互教授,暢談AI最新發展和如何管控風險。
丁肇中教授的演說題為「尋找自然界的基本元素」,重點談到目前唯一在太空長期運作的粒子物理精密磁譜儀。他指出,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對於他不懂的事情,他都說不知道,因為不懂還裝懂的話,做實驗會出很大問題。
嶺南大學10月12日舉行「榮譽院士頒授典禮2023」,今年獲嶺大頒授榮譽院士銜的人士包括:香港企業家莊成鑫先生、資深土木工程師及項目經理霍穎壎博士,以及工業界和地產界的翹楚高佩璇博士。
嶺南大學前校長鄭國漢教授任內經歷過多次社會運動,他如何看待大學在這方面的角色?立法會早前討論修訂《嶺南大學條例》,包括學生會會長不再是當然校董,鄭教授又認為學生會有什麼角色?一起聽聽他怎說。
相隔9年多,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教授再次接受灼見名家專訪,透過多年校長經驗,再思辦博雅大學的機遇與挑戰,以及自評在嶺大有何建樹。一起聽聽鄭校長的分享。
香港經濟能否突圍,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教授認為要留意中美關係,中美關係短期內不會改善,長遠來看,中美博弈結束只會有兩種情況,一是美國將中國打垮,二是接受中國,但這個過程會很漫長。
嶺南大學利榮達中國文學講座教授兼環球中國文化高等研究院院長主任蔡宗齊博士接受本社專訪,分享他多年來致力推廣西方社會正確閱讀中國詩歌及文學的心得,以及這種想法的源起。
嶺大堅持博雅教育,對教學質量和任務有一定要求,是必然和必須的。鄭校長表示,他到嶺南之後有否建樹,留待同事批評和評價。但他自承,這10年間在改革規章制度、人事管理等方面初見成效,唯在質量文化上仍須努力。
本社日前獨家專訪即將榮休的嶺南大學鄭國漢教授,從10年校長生涯的回顧、博雅教育的看法、嶺大新發展、大學愈趨政治化的觀察乃至中美角力對香港經濟的影響等皆有觸及,今日率先刊登他最難忘的兩次政治事件。
嶺南大學利榮達中國文學講座教授兼環球中國文化高等研究院院長主任蔡宗齊博士接受本社專訪,分享他多年來致力推廣西方社會正確閱讀中國詩歌及文學的心得,以及這種想法的源起。
嶺南大學商學院與香港城市大學數據科學學院於5月30日至31日首次攜手合辦「數據科學與人工智能論壇 2023」。論壇旨在探討近期數據科學和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和應用中的最新和有趣的問題。
嶺南大學3月30日與深圳市前海管理局舉行戰略合作框架協定簽約及掛牌儀式,於深圳前海成立「嶺南大學文化與創意研究院」,嶺大亦成為香港首間大學正式掛牌落地前海,並正式實體運作。
嶺南大學宣布推出「嶺大元宇宙」,用家可透過全實境元宇宙探索嶺大,在網上置身實境,與其他用家及教職員在嶺大交流互動、參加講座,更能閱覽本科課程資訊。
I raise a glass to a dear friend who made my life so much happier, so much better. Thanks, Joe.
20餘年來,與劉教授共事相處,無論是工作上聽命從事,還是工餘相聚,都感到溫馨。大大小小的無數飯聚,劉教授在席上無所不談,有時評說時事,妙語連珠,都使人非常愉快。
嶺南大學於2月16日宣布位於西九文化區M+大樓的「嶺大@西九」,將於2023/24學年正式啟用,成為嶺大學生的校外學習中心及與主要持份者交流的地方。
劉師高壽安息,享年90(1934-2023)。從威斯康辛的東亞學系課堂,到黃金海岸的法國餐廳午膳,如今一一歷歷在目。念及劉師紹銘的文學貢獻與著書喝酒之二三事,草草追憶,悠悠感銘。
嶺南大學環球中國文化高等研究院公布《如何閱讀中國詩歌》中文視頻第一系列「唐詩之意境」,由中國文化高等研究院院長蔡宗齊教授主講,冀為觀眾帶來寓教於樂的審美享受和雅致愉悅的視聽體驗。
秦泗釗教授表示:「嶺大以其全人教育體系、輝煌悠久的高等教育歷史和在數字時代領先發展的決心而享譽社會。我很幸運也很自豪能被選為下一任校長,與所有嶺南人一起發揚傳統,在世界高等教育舞台上邁上新台階。」
人們因為長期活於網絡世界,對實體社交活動感到陌生和不安,漸漸地封閉自己的內心世界和杜絕任何情感交流,最終失去認識真實自己的能力。嶺大一眾碩士生策劃展覽,以「相遇」為題,探討個人身分認同等議題。
北京外國語大學最新發布2021年中國大學翻譯能力指數,其中在港澳台地區的大學中,嶺南大學在港澳台排名第2,而在香港的大學中名列第1。
嶺南大學公布《2022-28年度策略發展計劃》,包括7個策略發展領域。校長鄭國漢教授相信,新的策略發展計劃將引導嶺大厚積薄發,在未來發展得更優秀而創造更高的學術成就。
僵化的教育體系、勢利的主流文化,在我們的無意識中製造冷漠、犬儒、恐懼,我們要嘗試容讓自己暴露於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把握各種機遇使之撼動習慣的固執,衝開制約的樊籠。
本港多所大學發新聞稿表示歡迎《財政預算案》提出的措施,認為政府增撥資源推動創新科技發展、提升大學醫療教學設施等,均有助鞏固和強化香港的國際競爭力。
嶺南大學12月9日舉行「榮譽博士學位頒授典禮」,頒授榮譽博士學位予陳德霖、張艾嘉、Deane Neubauer、鍾南山,表彰他們在其專業領域的卓越成就及造福社會的重要貢獻。
資深傳媒人車淑梅多年來熱心服務社會,全情投入義務工作,多個團體為表彰她的貢獻,先後向她頒贈獎項,繼2018年獲嶺南大學頒授榮譽院士後,今年再獲香港演藝學院頒發榮譽院士。
由於「一校一社工」的政策,當老師遇到學生有情緒或行為上的問題時,很自然就會轉介給學校社工。筆者那代人多有昔日老師循循善誘、鼓勵同學、協助同學面對逆境的記憶。可惜這樣温馨的情境今天已少見。
近年又掀起通識科爭論,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歷史系教授劉智鵬博士坦言,其課程設計不理想太考試導向,課程太豐富深度超出高中生水平。因此,教育局需要重新審視通識科的路向。一起聽聽劉教授如何解釋。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24/2)宣讀2021年財政預算案,其中針對教育、科研與就業提出許多計劃與措施,香港浸會大學校長衞炳江及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均表示歡迎,並樂觀其成。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