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女士以《黃花崗外》為黃世仲、《黨人碑》及孫中山共和精神正名和傳揚,是一種歷史正義感和學術真精神的卓越體現,也為當代研究和闡釋中國革命史和民族精神史提供了一種獨特方法和學術樣本。
長年在香港、台灣生活的我回到神州大地,所看所聽所聞,內心的感受特別深刻;走在祖國大地上,無論走到哪裏,都是一卷卷中華民族的歷史,一幅幅優雅或壯麗的風景。
若我們只是着眼於目前或自己的生命,可能很多事情都是不用多想,一旦我們套入文明和歷史視角,視世事為一場接力賽,那可能對很多事情的看法也會有所不同。當中是否有些事情是值得「知其不可而為之」?
近年,中外關係、香港社會都經歷了不少轉變,香港能否維持成功一面,甚至更上一層樓,就在於能否適應這些轉變。筆者認為,香港有能力在文化藝術等不同層面繼續開拓。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香港,雖然「開埠」只有數十年,近代社會已經成形,丁新豹教授指出,對於有「慕西學之心」的孫中山,難免會「窮天地之想」,進而「以西人為榜樣,以香港為模範」。
19世紀末的香港,在孫中山先生的眼中,無論政治制度、市政建設、衛生醫療等方面都比清廷治下的中國內地先進,耳濡目染之下,孕育了革命思想。
此實地考察為「攝・寫・文人」推廣中文計劃 (2021-2023 學年)中學活動,本計劃由灼見名家傳媒主辦,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支持及語文基金撥款。
他由東方文化的母體孕育,獲西方藝術的滋養,在互補中壯大!他是一位有靈氣、懂意趣、富情感的真人!可憾時空錯位,個性執着,釀成落差。難道性格決定命運?莫非人生暗藏玄機?
金庸刻意布下迷陣,隱藏了大量謎題在《射鵰英雄傳》之中。因此,幾乎每個人物、情節和各種武功招式,作者都悉數運用了「調轉」,甚至再融入「合而為一」的技法建構出來。
金庸在舊版已為王重陽配上武功「一陽指」。大家都知道「一陽指」是點穴功夫,也是可以用作治病的武功手法。林徽因罹患肺病,作者要找一種武功來代表醫療技術,那麼孫中山的醫學知識便大派用場。
芝泉老人後來戮力以赴三造共和,竟不能與後世共推移。康有為詩云︰「但見花開落,不聞人是非。」芝泉老人晚年落居帳棚中,於外間是非早已還諸天地,留下詩文名為《正道居集》不過明志而已。
台灣海峽戰爭危機日益加重,引起各國關注。10月21日,歐盟通過〈歐盟與台灣政治關係與合作決議〉,強化雙邊投資協議,並表示「非常關切」北京在台海的軍事施壓。北京官方抗議歐盟的「挑釁」。
港大最近因爲一批不成熟的學生代表犯了嚴重錯誤而不承認學生會的地位,變成校外組織,終結過百年的夥伴關係,是否過於草率?一間排名世界前列的百年學府失去了學生自治的機制,將來會培養出怎樣的人才?
如果沒有香港這座城市,辛亥革命不可能成功。如果沒有香港人的參與,也不可能成就孫中山先生的革命事業。可以說,真正改變中華民族命運的是我們香港人。
一所荒廢的百年安老院,2010年評為二級歷史建築,而且還有一段革命事蹟。建於1919-1920,有新古典主義及英國殖民地建築風格,頂層有特色三角空間。
曾任香港三聯書店高級編輯的中日關係研究學者黃天,最近出席國史教育中心(香港)主辦的名家講座系列,以「南潯古鎮人才輩出」為題,為我們講述了張靜江、劉承幹等幾位南潯著名「富二代」的故事。
楊衢雲是我的堂伯父,和先父楊拔凡同一個爺爺。先父年輕時和衢雲胞姊及長女錦霞相處密切,親聆先烈事跡。想不到先烈為革命犧牲後,這位曾與孫中山先生並肩生死,志氣高昂,獻身救國的人物曾被人刻意誣衊。
蔣廷黻為民國著名學者暨外交家,5萬字的《中國近代史》成為傳世之作。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金耀基教授的演講《中國近代史》為中心,分享對蔣廷黻其人、其書的看法。
孫中山為了延續自己的革命事業,亦希望得到英國之助。他曾在1923年初赴港,並訪香港大學。因孫中山即將訪港,但香港方面阻止孫中山登陸之禁令仍未解除,胡漢民希望傅秉常透過其在港人脈,能在這事上幫忙。
本文主要根據傅秉常現存各年日記、他晚年在台期間接受近史所訪問而成的《傅秉常先生訪問紀錄》,輔以其他原始資料,嘗試從多方面為大家介紹這位港大早年傑出校友精采的一生。
本文嚴肅地檢討抗爭運動的相關原則和策略,讓正義的行動得以問責規管,無愧初心,繼而珍惜民氣,沉澱民粹的躁動,迴避道德的黑點,保護踐行公義的種子隊。
長崎這個城市的歷史很豐富,是一個對外關係密切的港口,也是天主教早期在日本傳播的中心,有許多教堂、神學院,以及孤兒院。走訪長崎,似乎也步入時空隧道,串連起不同時代的歷史記憶。
孫中山先生是家喻戶曉的革命家,畢生致力推翻滿清及數千年封建帝制,建立中華民國,功勳舉世公認。孫先生與香港關係密切,他在香港接受中學和大學教育,並在此孕育革命思想和籌劃革命起義活動。
20多年來國民教育的發展一波三折,甚至胎死腹中。如今由虛到實,變成轉世靈童倉卒出台;再加上《港區國安法》的震懾效應,實在令人擔憂中、港教育將要無縫接軌,斷送我們學術和言論自由的優勢。
李樹芬是「養和之父」,是養和醫首任院長,戰後寫了《香港外科醫生──六十年回憶錄》。李崧協助工聯會創辦了工人醫療所,出任義務醫生30多年,留下了《李崧醫生回憶錄》。
孫中山母親的墓穴坐落於飛鵝山百花林。話說在1907年,孫中山推行革命,被清政府追捕,孫母被迫流落到當時英治的香港。1910年7月19日病逝家中,享年83歲。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