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大自然

青年藝術家馮孟忠及其作品,由一塊木頭變出來的水塘風景,心隨水流,奔騰千里。(作者提供圖片)

神奇朽木抗抑鬱

最特別的是,不同的木塊有不同的層次,色澤深淺也不同,馮孟忠於是按照這些特徵設計構圖和內容。不要以為什麼都是硬的,雕琢之前,可以用水墨畫在木板上,把傳統國畫與木刻藝術結合起來。

提高孩子的審美能力,應根據孩子特點,循序漸進。(Shutterstock)

兒童審美能力如何培養?

審美教育應該成為素質教育一個重要的範疇,審美素養更應該作為國民教育一項重要的能力指標,我們下一代才成能真正提升文化水平和創意表現。要達成這個目標無論家庭、學校、社會、單位都要共同努力。

雀仔花雖然細小,又不矜貴,但它不因小而自卑。

向大自然學習

植物是值得人類學習的:它們大都正直、向上、向善。多年來有人愛梅花、有人愛紅棉、有人詠竹,記情託志,也很有意思。寒梅傲雪、夏堇耐熱,各有千秋,相得益彰,我向兩者致敬!

當孩子抗拒到戶外曬太陽或害怕蛇蟲鼠蟻,因而降低接觸大自然的生活體驗及從中所得到的樂趣。(Shutterstock)

減少不必要的恐懼

請從他們年幼時開始,讓他們有機會循序漸進地克服一些心理上的恐懼,擴闊他們的心靈空間;更需要引導他們解決不整潔或不衛生的問題,自小學習解決困難的方法,減少不必要的恐懼。

我們生活中無處不見的沙,出現在了一個小小的房間裏,並被設計呈現出藝術的造型,那是怎樣的一種震撼。(圖片:受訪者提供)

一沙一世界

這世界是天堂還是地獄,根本在於人類自己。這個小小的展覽《沙》意味深長,它是藝術,是設計,是科普,也是用最微小最謙卑的物質為我們帶來了一堂最值得深思的哲學課。

吃藥就等於質疑自己的免疫能力?(Shutterstock)

不肯吃藥

現代「知識份子」,深受「藥物有副作用」的思維影響,又擔心多吃了會上癮、有抗藥性之類。不論如何解說都拒絕合作,令醫生頭痛無比。

探索精神、求知慾和訪談技巧是書本和互聯網培養不到的內涵。(Pixabay)

探險家的團隊力量

我希望努力不懈了30年的中國探險學會不會成為「瀕危品種」,而是不斷延伸接力賽,讓接力捧從香格里拉的高原,一路傳承至世界不同的城市,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不同領域裏的「探險家」。

雕塑家夫婦Cynthia與Nicolas於交易廣場中央大廳的展覽。

自然與雕塑

Cynthia和Nicolas把大理石這個一點都不「現代」的材料賦予了當代的生命,而自己也在這種創作的激情中一直活在當下,讓時間停留。

孩童在自然發展中,其一重要任務是把動作能力發展好,日後向世界作出貢獻。(Pixabay)

道法自然

孩童在發展中在沒有成人約束下,能與大自然環境互動的機會有多少?憑自己去理解大自然規律互動的機會又有多少?採用「死」的書本作幼教?還是這採取「活」的互動作幼教?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