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威脅制裁在港上市外資,中國怎樣推出組合拳提振經濟?一起聽聽香港浸會大學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的分析。
終審法院兩名英籍法官辭任。前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認為,這是西方國家慣來打壓香港的伎倆,藉此堵絕外資來華,炮製金融危機。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盧金榮博士認為,今年國際政經局勢的三大關注點,即中美關係的走向、地緣政治風險、環球經濟走向。國際局勢分別給香港帶來哪些挑戰和機遇呢?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很多跨國企業未能在中國市場取得成功,原因往往來自企業內部,尤其是與總部有關的內部因素。要成功融入中國市場,企業領導者必須親身參與市場活動,並在這一過程中了解中國消費者的需求與想法。
過去,中國的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房地産投資、基礎設施、互聯網革命和貿易。所有這些增長來源都會遇到瓶頸(對其中某些來說,遭遇了懸崖下跌)。未來,中國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
基金教父雷賢達為我們展望甲辰龍年的經濟金融趨勢。他表示,香港股市從來都要靠外資撐場,唯上市公司質素轉差,非本港層面能解決。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儘管歷年來都有跨國公司因為不同的原因離開中國,但大部分的跨國公司亦會依然繼續在中國經營和進行投資,同時亦有新的公司進來,或者發展新的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關係。
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訪美的訊息由中國外交部公布,反映中美商貿談判已經由商務部的層次,提升至中美領導人的級數,或許這是中美商業破冰帶來正面的訊息。
中央政府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帶動全社會投資,以及發揮出口對經濟支撐作用。這些政策方向誠然是對頭的,但如果缺乏對造成消費和投資不振的深層原因作進一步分析,頭痛醫頭的對策亦只會事倍功半,甚至帶來反效果。
美國戴爾公司近期宣布,計劃旗下所有產品不再使用在中國生產的半導體零部件,並將50%的產能移出中國。與其視作中美脫鈎的證據,不如是中國在價值鏈上的向上游。
《基本法》第5條清楚訂明,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筆者認為香港市民和企業不受政府不合理地打擊投資房地產(甚至容許樓房短期炒賣),一定是香港「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的重要內涵之一。
愈來愈多的公司也意識到,中國已經成為了創新的靈感和知識源泉,並且如果想要在中國獲得成功,他們需要深度理解並參與進來。對於其中一些公司來說,中國戰略甚至是他們全球戰略的核心,當中包括什麼?
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的形勢目前還非常不穩定,許多公司仍在努力搶佔先機。現有的整車廠需要不斷學習,並且同時尋找適當的機會革新自己以適應新的遊戲規則。不過,傳統車企所積累的經驗和能力往往是初創企業所不具備的。
為了確保統一大市場的建設,中國政府需要確保競爭環境對所有人都是公平的。政府應該鼓勵適當與正確的競爭,同時確保規則的公平性與透明性。為此,我們可以期待未來更多的民營企業和跨國公司加入中國市場的競爭。
「鄧小平南巡」成為中國現代政治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一些當年的「過來人」均同意,如果沒有1992年「鄧小平南巡」時確定中國要繼續改革開放,就不會有30年來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
中國的崛起已是不可逆轉的事實,而地緣政治、全球問題和科技帶來的新挑戰正在使整體環境變得愈加複雜。在此背景下,企業正在調整其戰略,而他們的全球戰略將會更多是以中國為核心。
即使摧毀明星網紅效應,強行收歸阿里巴巴等八爪魚式的金錢企業,又如何在思想靈魂深處改造中國青少年思想,要放棄名牌毫宅,重新穿着補釘衣裳,不要貪戀北京上海豪宅,擁抱娘家黃河流域的紅色基因?
筆者認為,「香港所長」在於軟實力,包括創科、人才、金融和國際化等。在大灣區中,香港可以發揮其國際化的長處,並充分利用背靠國家、面向國際的地理優勢,從科技和金融層面去體現創科生態鏈。
拜登政府大體上延續了特朗普的對華政策,某些領域對抗的力度甚至更大,要削弱中國的實力,從香港入手可以打擊大陸的融資能力。保持外資對香港的信心,應是特區政府此時此刻對國家的最大貢獻。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