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基礎教育

自去年起有學校獲派零班、有中學自行配對合併。(Shutterstock)

不存在殺校之後

社會的未來在於教育,教育就是未來的展望。這些年來基礎教育的發展始終存有短板,當需要減少學校時,看似欠缺規劃地讓個別學校關門,持份者的未來難以預料。社會還可以有些什麼展望?

特區成立之初,無及時在「為國家培育新一代」方面制訂合宜的策略,目前要做的也只算是亡羊補牢。(亞新社)

40年從頭再看教師專業

上世紀70年代中期起,中小學基礎教育範疇經歷急劇擴張,到了特區成立時應該已完成「量」的建構,轉移到提升「質」方面。為何此時此刻針對教育的議題竟然是教師專業方面呢?

關於收生不足、應否殺校等的討論,過去已有海量的討論和爭辯,卻從未有過定論。(Shutterstock)

生源警報響起,老調又再重彈

過去20多年來生源不足問題出現了幾次,通常媒體所關注的,是小一收生不足、中一收生嚴峻等話題。最近這波吸睛之處,是教育局主動發出警報,指學生不足情況下縮班殺校是無可避免,甚至放話政府帶頭關閉一些官校。

只有有高素質的教師才會有高素質的教育產出,並且令這個社會的價值得以往下承傳。(Shutterstock)

人文精神與教育專業

從事教育工作的人或多或少都了解什麼是人文精神。因為人類學習欲望是與生俱來的,所以我們去教;除了教知識,更重要的是關懷學生成長、在他們遇上困惑時從旁扶助。

把粵港澳9+2城市一起來考慮,完全可以而且應該形成一個大灣區的教育樞紐。圖為珠江畔的廣州市。(灼見名家圖片)

大灣區教育遠景初探

一位北師大的教授說,大灣區的特點,是很多移民社會,因此社會文化比較講究包容。照這個說法,香港是中國與國際的一個接合點,大灣區又恰好是香港與內地的一個接合點。

目前美國共有4,000多所大專院校,院校性質、規模、資金來源和管理模式多種多樣,在世界上的確是個特例,其總體成就有目共睹。(Pixabay)

現代大國的智力構建

受地理位置和「美國特殊論」影響,美國人在地理和心理上也相對孤立,願意了解美洲以外情況的並不多。朝鮮戰爭後,美國的精英意識到問題,一些家族基金會發揮作用,支持大學設立「區域研究」的專業,孕育不少人才。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