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世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生變化。我們也要擁有改變的勇氣。不要忘記,香港的成功秘訣從來都是這座城市與生俱來的國際主義。
討論香港的未來,就要將其置於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大背景之內。粵港澳大灣區在科技創新和製造業領域展現出了極強的國際競爭力,未來發展空間巨大。作為中心城市,香港更可以有新作為。
香港這個城市的國際性,大學是一個重要「陣地」。香港能夠有相當規模的外地學生,應該珍惜,即使將來不繼續留在香港,他們也是香港的親戚,非常寶貴的親戚。香港給他們的是怎樣的經歷,至為重要!
為了便利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從事科研學術交流活動,國家出入境管理局宣布,自本月20日起,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試點實施往來港澳人才簽注政策。香港應主動推動政策落實。
以質優見稱的港中藥在內地受到歡迎,且與洋中藥對撼也毫不遜色,這品牌優勢除了建基於中藥品質量,當然還有香港的制度保證,現在正是中藥業「發圍」的大好機會。
港大校長張翔認為,中國被「卡脖子」就是因為源頭創新還有差距。這主要在於基礎研究,而又和一個學校的沉澱是有很大關係的。「港大在這方面有很多年的優勢,我們也願意把這個優勢帶到大灣區。」
全國政協副主席、香港特區前特首梁振英接受秦玥專訪時指,深港兩地必須解決互不認識的障礙、找出彼此的優勢,才能幫助粵港澳大灣區走出國際。另外,面對市民的質疑,他認為眼見為實,呼籲通關後多回內地走走。
現時香港的中醫學生必須前往內地的中醫院實習。浸大校長衛炳江在《香港家書》中指出,中醫醫院啟用後,便會成為本地大學的中醫教學及臨床實習場地,學生學習本地常見的病類之外,還可以掌握與本地病人溝通的技巧。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立醫療特區,有助推動粵港澳三地醫療人才及資源互通、緩解香港醫療壓力,以致保障香港人享受優質醫療的權利以外,也可彌補祖國醫療制度不夠國際化的問題,增強祖國與國際專家溝通交流的渠道。
不同的人,會從不同的角度談哈佛。我觀察哈佛的目的是期望這些能對中國建一流大學、一流智庫有所啟發和借鑒。 在和國外一流大學比較的基礎上,提高我們自己。
在世界範圍內,哈佛大學都是無可爭議的一流大學。 其歷史、影響力和財富為世人景仰。 那麼,它究竟是憑什麼成為了世界一流大學? 這些,又能給我們哪些啟示?
麥萃才指出,金融中心指數的排名第二的英國已因為脫歐,甚至是硬脫歐,地位受到挑戰。「如果金融中心指數的排名第三的香港因為社會事件而使到金融中心地位下跌,究竟誰會得益,相信讀者心中有數」。
浸大校長錢大康教授和副校長周偉立博士介紹浸大課程如何回應環球新趨勢、提升學生學習體驗,文樹森先生、潘明倫教授、趙麗如小姐則介紹浸大電影學院、音樂學系和數據與媒體專業的最新動態。
內地進入經濟向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香港要鞏固現時三大優勢並開拓發展空間,範疇包括創新科技、與人民幣和一帶一路基建相關的金融業務、財富管理,也要留意全球貨幣環境、地緣政治局勢等動態。
新加坡在全球招攬優秀學生,並視此為長遠的外交政策:留學生歸國後可能登上位高權重之位,而當他們想起新加坡時,會帶有好感,不會建議損害新加坡的戰略。這就是國際視野與策略的問題。
今天,我來跟大家探索一個問題:我們都是身為「香港仔」,在港長大,熱愛這片土地,究竟香港往何處去?特別需要關切的是香港的教育。我們要做什麼,才能保持香港的優勢,讓這城市不至沉淪?
「對我來說,人生是一本很大的書,書裏面充滿我不知道的智慧,我一頁一頁地看,不斷看,看不完,我覺得我的人生很豐富,所以人的心態很重要。這個世界上,比我們更窮更無希望的人很多。胸襟應放寬些,為什麽不可以闖蕩下。我希望香港年輕人不好覺得沒希望,不要很窄看問題。」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