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的歷史人物選舉,以國安為主線,主題為護疆守土·安國惠民。整個選舉活動共分3部分,為投票活動、專題研習比賽以及舞台劇公演,開放予全港學校師生參與。
我們若把GDP與人口作一比較,容易見到兩者關係密切,尤其是在工業革命之前。兩者互動的模式大致如下:生產力若有進步,食物產量增加,可使社會支持到多些人不用生產,只是讀書搞文化,那個時期的文化會十分燦爛。
何漢權校長直言,港英時期香港中學「精英」課程的設計,至今未改。「冇命冇運」的考生,一旦在試場「發試瘟」,成績便危危乎。連小學也分banding,這種設計,相對於目前的普及教育,無疑有很大落差。
誠如國史教育中心何漢權校長所言,一齣舞台劇,最難得的是集合專業演員、學校老師、大學、中學及小學生同台演一齣戲,而這也是國史教育中心歷史舞台劇的特色。
2023年度中國歷史人物選舉主題環繞藝術動能,以「怡情審美,永續動能」為思考方向,由專家學者推舉5位歷史人物。選票首次突破10萬,結果由王維以36009票高票當選2003年度中國歷史人物。
「川流」計劃的初衷,是以師生為本的前線立場與視覺,推動三國(國史、國學、國情)學問及價值。隨着「川流」計劃開展與互動,人文精神,涓涓細流,家國情懷,各按校情,將會得到進一步的充實,最大得益就是學生。
《莊子》有謂:「得意而忘言」,說明言與意,實為表裏關係。同理,要學好古文,離不開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國向來有文史哲不分家的傳統,這道門檻確實要學子下苦功,才能跨越。
「明日棟樑:青少年國史教育計劃」今年進入第三階段,特於4月20日至4月22日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舉行「古韻今soeng」之大型分享及公眾推廣匯展,分享同學的學習成果及心得。
民國初年,孔教會及兩次「國教運動」失敗後,陳煥章等人南來香港,1930年創立孔教學院,為香港的孔教運動興滅繼絕,添薪加火,至今已83年,他們如何守護「花果飄零」的傳統文化?
19世紀末的香港,在孫中山先生的眼中,無論政治制度、市政建設、衛生醫療等方面都比清廷治下的中國內地先進,耳濡目染之下,孕育了革命思想。
歷史舞台劇令整個學習過程變得更精彩吸引,過程中有畫面,有動作,有音樂,有舞蹈,所以不論是演員,還是觀眾,對那段重要的歷史(時代、人物及其價值觀與影響)都有了更深刻的掌握,對認識歷史十分有用。
上世紀20年代,很多僧眾與辦教團體南下香江,在一眾熟悉香港法律和商業運作的殷商名流幫助下,大力發展佛教社會事業。香港史學會總監鄧家宙博士為我們娓娓道來這段歷史故事。
香港早期道教的傳播,可從清末光緒年間斗姥、呂祖(呂洞賓)的信仰中找到蛛絲馬跡,其信仰和科儀主要來自廣東省,主要可分為「正一」和「全真」兩個派別。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已舉辦多年中國歷史人物選舉,今年又有什麼入選人物?他們反映了中國外交的什麼特色?一起聽聽何漢權校長與鄭家寶校長對談。
為進一步支援教師及學生使用多元化的教材教授及學習中國歷史,教育局與國史教育中心(香港)合作,將100集《中國通史》紀錄片剪輯為數百段短片,並加上適合的學與教材料,以配合初中中國歷史科新課程。
「香港青年史學家」年獎及「全港中學中國歷史研習獎勵」計劃周六(12月18日)假香港大學黃麗松講堂舉辦頒獎禮,嘉許一眾求真、求實地研習國史的年青人。
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榮休教授、新亞研究所特聘教授李金強教授認為,「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文化傳承(祀)和國家安全(戎)乃是國家的頭等大事,作為學術研究,軍事史也非常重要,不應忽略。
「年度中國歷史人物選舉2021」系列活動即日起展開,今年候選人有:屈原(戰國)、司馬遷(西漢)、杜甫(唐朝)、辛棄疾(南宋)、秋瑾(清朝),快來投票給你心儀的歷史人物吧!
國史教育中心「名家講座系列」10月16日邀請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博士現身說法,談談「香港故宮」的由來、博物館的定位和策展方向。他說,「我們首先要知道,故宮是什麼,故宮文化又是什麼?」
負笈東瀛的魯迅,有一次觀看日俄戰爭幻燈片,見到中國人麻木地圍觀即將被處決的同胞,遂認為要救中國,首先必須改變中國人的精神,因此決定「棄醫從文」,這是魯迅在《吶喊》自序記述的往事。
2019年是「五四運動」發生100周年,國史教育中心投票推選出魯迅為年度歷史人物。2021年7月9日起一連三天,由學生聯同專業演員共同演出《何者魯迅》舞台劇,紀念魯迅先生及這個意義非凡的愛國運動。
港鐵宋皇臺站將迎來四方乘客,宋皇臺歷史也將揭開新一頁。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韓子奇教授直言,必須超越由「晚清遺老時期」演變至「冷戰時期」的回憶系統,才能建設新的香港和新的身份認同!
儘管2020年香港的本地生產總值(GDP)同比下調了6.1%,2021年首季卻強勁反彈7.8%,反映香港優勢仍在。香港可從內地提出的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格局中,找到新起點。
曾任香港三聯書店高級編輯的中日關係研究學者黃天,最近出席國史教育中心(香港)主辦的名家講座系列,以「南潯古鎮人才輩出」為題,為我們講述了張靜江、劉承幹等幾位南潯著名「富二代」的故事。
曾任香港三聯書店高級編輯的中日關係研究學者黃天,最近出席國史教育中心(香港)主辦的名家講座系列,以「南潯古鎮人才輩出──競雄自華女人傑,張氏嘉業見金章」為題,為我們講述了一批與南潯有關的名人佚事。
青年史學家年獎2020的得獎者謝穎豪、林嘉澔和關浚鋒分享了個人研習中史的心得。其中謝穎豪同學表示,歷史劇集、書籍和遊戲啟迪了她研習中史的興趣。
過去23年,香港學校的政策規劃、課程考評設定、校內外的教育推動,對如何認識一國是兩制的磐石、如何認識國史、國學及國情,確實都掉以輕心。教學專業前路,有必要重新思考。
蔣廷黻為民國著名學者暨外交家,5萬字的《中國近代史》成為傳世之作。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金耀基教授的演講《中國近代史》為中心,分享對蔣廷黻其人、其書的看法。
歷史教科書使用外文資料引起爭議,教育評議會主席、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長何漢權認為,引用史料涉及外文,要考慮翻譯的差異問題,教師也不能有偏差,否則即是將歷史改寫,看看何校長怎樣分析。
在政治覆蓋、顏色要分明,不是朋友便是敵人,價值異常混亂的香港現況,讓全港師生唸唸《國史大綱》的十多頁前言,摘取一句,一國之民要對自己國家的歷史文化存溫情與敬意,會起春風潤物育人之用。
國史教育中心繼去年後再度舉辦「年度中國歷史人物選舉」,以五四運動為主題,魯迅獲選為2019年度中國歷史人物。魯迅不論在中、小學得票均取得絕對優勢,獲得逾12000票。
嶺南大學歷史系主任梁萃行教授認為,讀史不只是借古鑒今,不認識歷史,就如失憶,對於自己的文化身份,周圍環境、世界狀況,都不可能透徹了解。
有不少研究指出,北京發生五四運動後,很快就傳來香港。我覺得有點奇怪,因為當時香港是殖民地的地方,英國政府以高壓政策管治香港,特別是排外運動。其實五四運動在香港爆發沒有想像中厲害。
蔡元培是五四運動的守護者,守護北京大學的學術自由。但大家忘了他對學生運動的看法。他曾保釋32個北大學生。但他對學生的支持並非毫無底線的。學生在五四運動初興時表現的愛國大義、思想主體性等慢慢受到消解。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