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史》多媒體教材套推出 何漢權:歷史貴乎真實 活化吸引學生
為進一步支援教師及學生使用多元化的教材教授及學習中國歷史,教育局與國史教育中心(香港)合作,將100集《中國通史》紀錄片剪輯為數百段短片,並加上適合的學與教材料,以配合初中中國歷史科新課程。
為進一步支援教師及學生使用多元化的教材教授及學習中國歷史,教育局與國史教育中心(香港)合作,將100集《中國通史》紀錄片剪輯為數百段短片,並加上適合的學與教材料,以配合初中中國歷史科新課程。
「香港青年史學家」年獎及「全港中學中國歷史研習獎勵」計劃周六(12月18日)假香港大學黃麗松講堂舉辦頒獎禮,嘉許一眾求真、求實地研習國史的年青人。
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榮休教授、新亞研究所特聘教授李金強教授認為,「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文化傳承(祀)和國家安全(戎)乃是國家的頭等大事,作為學術研究,軍事史也非常重要,不應忽略。
「年度中國歷史人物選舉2021」系列活動即日起展開,今年候選人有:屈原(戰國)、司馬遷(西漢)、杜甫(唐朝)、辛棄疾(南宋)、秋瑾(清朝),快來投票給你心儀的歷史人物吧!
國史教育中心「名家講座系列」10月16日邀請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博士現身說法,談談「香港故宮」的由來、博物館的定位和策展方向。他說,「我們首先要知道,故宮是什麼,故宮文化又是什麼?」
負笈東瀛的魯迅,有一次觀看日俄戰爭幻燈片,見到中國人麻木地圍觀即將被處決的同胞,遂認為要救中國,首先必須改變中國人的精神,因此決定「棄醫從文」,這是魯迅在《吶喊》自序記述的往事。
2019年是「五四運動」發生100周年,國史教育中心投票推選出魯迅為年度歷史人物。2021年7月9日起一連三天,由學生聯同專業演員共同演出《何者魯迅》舞台劇,紀念魯迅先生及這個意義非凡的愛國運動。
港鐵宋皇臺站將迎來四方乘客,宋皇臺歷史也將揭開新一頁。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韓子奇教授直言,必須超越由「晚清遺老時期」演變至「冷戰時期」的回憶系統,才能建設新的香港和新的身份認同!
儘管2020年香港的本地生產總值(GDP)同比下調了6.1%,2021年首季卻強勁反彈7.8%,反映香港優勢仍在。香港可從內地提出的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格局中,找到新起點。
曾任香港三聯書店高級編輯的中日關係研究學者黃天,最近出席國史教育中心(香港)主辦的名家講座系列,以「南潯古鎮人才輩出──競雄自華女人傑,張氏嘉業見金章」為題,為我們講述了一批與南潯有關的名人佚事。
青年史學家年獎2020的得獎者謝穎豪、林嘉澔和關浚鋒分享了個人研習中史的心得。其中謝穎豪同學表示,歷史劇集、書籍和遊戲啟迪了她研習中史的興趣。
過去23年,香港學校的政策規劃、課程考評設定、校內外的教育推動,對如何認識一國是兩制的磐石、如何認識國史、國學及國情,確實都掉以輕心。教學專業前路,有必要重新思考。
蔣廷黻為民國著名學者暨外交家,5萬字的《中國近代史》成為傳世之作。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金耀基教授的演講《中國近代史》為中心,分享對蔣廷黻其人、其書的看法。
歷史教科書使用外文資料引起爭議,教育評議會主席、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長何漢權認為,引用史料涉及外文,要考慮翻譯的差異問題,教師也不能有偏差,否則即是將歷史改寫,看看何校長怎樣分析。
在政治覆蓋、顏色要分明,不是朋友便是敵人,價值異常混亂的香港現況,讓全港師生唸唸《國史大綱》的十多頁前言,摘取一句,一國之民要對自己國家的歷史文化存溫情與敬意,會起春風潤物育人之用。
國史教育中心繼去年後再度舉辦「年度中國歷史人物選舉」,以五四運動為主題,魯迅獲選為2019年度中國歷史人物。魯迅不論在中、小學得票均取得絕對優勢,獲得逾12000票。
嶺南大學歷史系主任梁萃行教授認為,讀史不只是借古鑒今,不認識歷史,就如失憶,對於自己的文化身份,周圍環境、世界狀況,都不可能透徹了解。
有不少研究指出,北京發生五四運動後,很快就傳來香港。我覺得有點奇怪,因為當時香港是殖民地的地方,英國政府以高壓政策管治香港,特別是排外運動。其實五四運動在香港爆發沒有想像中厲害。
蔡元培是五四運動的守護者,守護北京大學的學術自由。但大家忘了他對學生運動的看法。他曾保釋32個北大學生。但他對學生的支持並非毫無底線的。學生在五四運動初興時表現的愛國大義、思想主體性等慢慢受到消解。
魯迅很早接觸孔孟,但他自言孔孟對他的影響很小,彷彿是主張「反抗大傳統,靠攏小傳統」。魯迅反對的是官方意識形態之下的大傳統,轉而尋找一個相對的小傳統,並繼承這個傳統,這從他自小所受的教育已見端倪。
一個有底蘊的文化,不會排斥外來文化,而是善於融合外來文化,使自己的國力得以提升。在21世紀的今天,對於中國文化,我們不應只停留在背誦的層面,而是要深入了解,從而反思有沒有需要改進,或者保留的地方。
「名家系列講座」第一講,請來丁新豹教授(前排左三)、范永聰博士(前排左二),以及四位香港青年史學家年獎得主林俊朗、周正賢,李謙諾及梁文輝,分別撮述五四歷史人物。前排右一為陳學然博士、右四為作者。
國史教育中心校長何漢權指出,「獅子山下,東江水流」,中國歷史是從過去到現在,永遠沒有終止的對話。國史教育中心沿着三個路向──香港心、國家情、世界觀──舉辦活動。
孔聖堂中學成立初期,弘揚儒家思想及舉辦國學活動。1990年至2010年左右,孔聖堂中學的對外活動甚少。楊永漢博士在2012年上任校長,恢復儒學推廣。
香港浸會大學講師范永聰相信韓國的三一運動不是韓國的「三一」,而是亞洲的「三一」。中國的五四運動不是中國的「五四」,而是亞洲的「五四」。辛亥革命不是中國的革命,而是亞洲的革命,對亞洲的影響相當大。
香港華人社會中一股崛起於1850至60年代的強大力量是南北行商和金山莊。他們利用香港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日漸發展的航運業,從事買賣南北各省和南洋各地的藥材、食米、雜貨、土產,構成巨大的商業網絡。
杜甫寫美,往往從細微處描寫,卻體現出崇高的美感。他常常寫悲慘的生活、寫社會動亂,但我們依然可以從中看到希望,依然可以感受人間的溫暖。
觸發五四運動的巴黎和會,簽約地點在凡爾賽宮,當年顧維鈞等人就在凡爾賽宮為中國爭權益,最後沒有簽署和約。因此,國史研修團會安排凡爾賽宮之行。
單周堯認為「天下為公」為《禮記》的理想,為何不是孔子的理想?《禮記‧禮運》之內容雖託言孔子,但篇中云:「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乃墨家兼愛之說。
一帶一路是中華文化和世界文明之間的對話,是一個互鑑、融合的歷史進程。從歷史的過去,展望歷史的將來,透過一帶一路,為發展中國家進行基建工程。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