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科院院長盧煜明教授:香港需要既懂科學亦了解商業運作的科技公司管理人才
盧煜明教授認為,香港有優良的科研資源及紥實的科研基礎,多年來累積了不少具影響力的科研成果,也出產了很多出類拔萃的科學家。但是,如何把科研落地轉化為對社會有效益的技術和產品則極為關鍵。
盧煜明教授認為,香港有優良的科研資源及紥實的科研基礎,多年來累積了不少具影響力的科研成果,也出產了很多出類拔萃的科學家。但是,如何把科研落地轉化為對社會有效益的技術和產品則極為關鍵。
李家超的《施政報告》展示了濃厚的憂患意識,他和他的團隊也可算是盡了相當努力來回應中央和香港居民的關注和訴求。但我們也需要清醒地意識到在未來一段日子,香港將要面對嚴峻的財政狀況。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指出,在參與國家改革開放的事業中,香港是先行者、擔當重要而獨特的角色,不但為國家發展作出貢獻,也成就了我們今天的經濟地位。
香港浸會大學(浸大)於7月1日成立創意藝術學院,由電影學院、音樂學院及視覺藝術院組成。創意藝術學院創院院長潘明倫教授表示,新學院重視跨學科教學與研究,培養藝術人才,以促進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香港可發揮服務業專業化的優勢,「做強專業服務」,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法律、航運、金融、諮詢等專業服務,鞏固和提高香港在國際分工中的競爭力。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園周四(9月1日)在南沙舉行開學典禮,行政長官李家超以視像形式參與並發表講話。他希望港科大(廣州)培養學生成為面向未來的高端創新人才,以及推動國家和香港建設的重要參與者。
在有利的內外條件配合之下,香港科創聯盟定必可以更加積極參與,凝聚官產學研各界,大家安心地攜手並肩,專注發展香港創新及科技產業,推動香港經濟更上一層樓。
隨着東盟國家對發展綠色建築的關注與投入不斷深入,中國與東盟國家應積極展開協作,加強政策溝通和經驗分享,共同推動區域能源轉型及可持續發展,實現淨零目標。
香港大學周六(7月23日)舉辦111周年慶典暨科創地標(Tech Landmark)項目動土儀式。身兼港大校監的行政長官李家超致辭時承諾特區政府會繼續全力支持大學發展。
要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年青一代必須對香港回歸的來龍去脈、對基本法的精神和要旨、對國家觀念和高度自治等原則有準確把握,當中涉及《基本法》、國家安全、國情國史、國家憲法等教育。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早前在財庫論網誌撰文指出,氣候變化問題不分國界,深刻影響每個人。政府期望市民大眾可以身體力行,透過不同形式為共同應對氣候問題出一分力,團結力量,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
目前香港最棘手的地方,是幾乎所有範疇的走勢都是見頂回落。筆者相信現在中央也感受到香港的國際地位開始動搖,特區政府及各界人士須在安全與穩定的前提下,保住香港獨特地位和優勢。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認為,習近平講話是向香港人及特區政府重溫一國兩制的初心和基本原則,並清楚指出,日後香港要遵循的發展路向,中央會大力支持,為香港提供發展機遇,希望香港珍惜來之不易的穩定局面。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周五(7月1日)出席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大會暨第六屆特區政府就職典禮,為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及第六屆主要官員監誓。
美國能源部2021年6月宣布在10年內將綠氫的成本降低至每公斤1美元。計劃能否達標仍然成疑,但俄烏戰爭持續推高油價及替代能源的需求,目前是投資氫能的最佳時機。
隨着疫情加速數碼轉型,IT界對創科人才的需求日益熾熱。未來5年,香港將額外需要10萬名科技人才,以填補行業人才流失的缺口,於是培育未來創科人才變得極為重要。
期望25年後,香港特區的創新型高新科技工業體系對於GDP的貢獻,能夠重返相當一個百分比,和新加坡可以媲美。這方面河套區新田科技城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問題是要有嶄新的方式。
香港是亞洲的國際都會,滙豐亦是紮根於香港的國際銀行,滙豐龐大的國際網絡不單能協助香港實現商貿的自由流通,亦能在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當中發揮重要作用。
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一(5月30日)會見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專資會冀望新一屆特區政府繼續善用兩制優勢,扮好連接內地與國際的橋樑角色,同時施政着重以民為本。
大灣區大部分內地城市的文化、語言、生活習慣與香港相對接近,香港企業構思廣告、文案內容時,也較容易得到內地消費者接受並取得成功,所以大灣區內地城市是香港企業進入內地的首選地。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深信,隨着InnoHK共28間研發實驗室同仁全力以赴,加上位於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日後的新田科技城等大型基建同步推進,香港創科發展定會生機盎然,再攀高峰。
未來5年是開啟「愛國者治港」發展新篇章的關鍵5年,社會各界均對新一屆政府有着極高期望。短期內希望政府盡快訂立與內地及國際的「通關路線圖」,長遠期望帶領香港實現「十四五」規劃之國家目標。
架構重組牽涉複雜的行政革新、龐大資源的投入、工作心態的調整,港府應該以前瞻的眼光去進行這次架構重組。筆者明白背後或許牽涉一些人事安排的政治考慮,但希望基本考量還是要回歸到理性分析。
「眼下香港不是沒有機會的。」容永祺強調,看到有年輕人就業得很好,有年輕人創業成功,只要裝備好自己,年輕人一定有機會的。他指出,年輕人發展需要具備兩個條件──知識和心態。
筆者支持李家超參選政綱着重創科。創科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的發展重點之一,香港應竭力發揮自己所長,為國家所需作出貢獻,從中提升自身的國際競爭力,所以下屆政府對創科不容掉以輕心。
在中央的指導、督促、支持和問責下,在越趨強大的愛國愛港力量的大力襄助下,我們期望新一屆特區政府能夠成為一個奮發有為、開拓創新、讓人耳目一新的政府,在極為困難的內外環境下砥礪前行。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3月25日應邀出席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舉辦的「與成功者交流」線上分享會,解說完善選舉制度後的立法會及新一屆立法會的工作與挑戰。
專資會順利選出第十六屆理事會成員,潘燊昌博士獲選為會長,羅志聰先生擔任常務副會長。潘燊昌會長表示,希望在未來兩年的任期內,能帶領專資會繼續發揮「跨專業、跨行業」優勢,掌握社會發展機遇。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2工作組撰寫了《氣候變化2022:影響、適應和脆弱性》報告,最大特色是突出自然生態的重要地位,讓讀者深入理解大自然緩減氣候風險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潛力。
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3月12日(周六)舉辦「一帶一路香港專業服務工作坊」閉幕論壇,總結香港專業服務與海外投資的出路,超過180名香港與世界各地與會者參與討論。
新當選的選委界議員中,至少有4位是筆者曾經在創科領域合作過的朋友。他們在兩地交流方面都十分有經驗,能夠在大灣區科研互動與融合施展長才,而這組合又一次反映出今屆選舉的多元性。
香港在近代中國發展有什麼角色?未來又能否延續中介的優勢?劉佩瓊教授認為,香港經濟難以不歸邊、獨自發展,在中美角力下可借助緩衝區的角色繼續發展;丁新豹教授則認為,中介角色發展有限,發展創科才是自強之道。
明年2022年理大將迎來主題為「情繫理大・共創非凡」的85周年校慶。理大開展如全港首創之「本科生科研計劃」及培育科技初創企業等多項計劃及系列活動。
自2017年實施能耗雙控目標以來,各省份達成目標並不困難,然而,這種趨勢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出現逆轉。一方面,出口的大幅增加;另一方面,政府對於疫情的零容忍態度延緩了服務業的復甦。
5G與其他顛覆性技術帶來了創新的新拐點,5G將通過創新為更多的行業帶來重大機遇,也將重塑從研發到設計到製造、售後和服務的整個價值鏈的多個環節。新的篇章正在悄然開啟,而中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將極為重要。
筆者認為《施政報告》具前膽性,為香港的創科發展,特別是為建設大灣區國際創科中心繪製了一份長遠發展藍圖,各界無必要帶有色眼鏡解讀這份頗高分的「好功課」。
全國政協副主席、香港特區前特首梁振英接受秦玥專訪時指,深港兩地必須解決互不認識的障礙、找出彼此的優勢,才能幫助粵港澳大灣區走出國際。另外,面對市民的質疑,他認為眼見為實,呼籲通關後多回內地走走。
筆者認為,「香港所長」在於軟實力,包括創科、人才、金融和國際化等。在大灣區中,香港可以發揮其國際化的長處,並充分利用背靠國家、面向國際的地理優勢,從科技和金融層面去體現創科生態鏈。
新任律師會會長陳澤銘接受秦玥專訪時指出,只要我們好好利用《基本法》給我們的人權保障、投資便利,再配合國家的發展,對香港的律師來說發展無可限量,不需要擔心《國安法》會帶來什麼影響。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