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初期港英政府推行地方行政,在區議會層面引進選舉,社協是首個積極介入選舉的民間組織,但當時社工界意見紛紜。馮可立認為,無論是真民主、假民主,都要令它成為真民主。
大量反對派辭職後,各區區議會幾近呈真空狀態。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分析,政府有否計劃取消區議會,以及應否保留區議會。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新民黨副主席潘國山接受本社專訪時認為,區議會很多反對意見流於片面,民生問題往往偏向功利的方向思考,缺乏宏觀全局的觀念。另外,為了解決政府部門各自為政的現象,也必須構建一個多方共存的平台。
李家超的施政想要得到什麼「結果」?是建屋數量?取地多少公頃?發展什麼新產業?不知道「結果」是什麼,就說「以結果為目標」,如此說法太過空洞,「選民」無從得知他到底作了些什麼承諾!
建制派在2019年區議會大敗。新民黨主席、行政會議成員及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認為,反對派靠散播謊言、恐懼誤導市民奪票 ,立法會選舉論壇低水平無法討論施政,所以香港選舉制度有很大完善空間。
當年鄧小平強調中國特色,至今還是有現實意義的。當年中央對香港無限寬容,而今要強調香港特色,是因為當年西方國家還沒有發動新冷戰,還承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即使是社會主義,還是可以合作的。
《信報》前總編輯、時事評論員練乙錚在《紐約時報》撰文,認為香港新的民主運動會變得不穩定,像李小龍所說的Be Water,沒有領袖,也沒有名字,卻有韌性和鬥志;規模不大,卻會悄悄地生存下去。
香港要破局必須要有改革,香港教育大學前校長、運輸及房屋局前局長張炳良教授提出了多項建議,當中包括重啟政改,改組區議會和改革公營部門,認為香港要走第三條路。一起聽聽張教授有什麼改革建議。
任何政府要管治好一個地方,解決民眾面對的問題,無錢可用固然事倍功半,甚至失敗收場,但有錢可花卻從來不是獨步單方,有時甚至會弄巧反拙,增添民怨。現在政府面對的正是個非派錢能解決的困局。
這篇以〈大反攻的序幕〉作為標題,指的並不止是非建制派的大反攻──北京、中聯辦及建制派遭逢此歷史性失敗,必然不會輕易罷休,肯定會準備另一輪大攻勢,情況可能會與突出部之役相近。
之前兩篇專訪,馮檢基為我們回顧了政改發展,以及香港政局的當前形勢。在最後一部分,我們問到了他對於香港未來的意見。下屆區議會選舉將於年末舉行,近來發生的種種政治事件,對於之後的發展,究竟會起着什麼影響?對於馮檢基來說,似乎堅持目標與理想,「一步一腳印」,就是當前應該做的事。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