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批銀債保息4厘 月底接受認購
特區政府9日(周二)發行第9批銀色債券,規模500億元,視乎認購反應,最多上調至550億元,息率與本地通脹掛鈎,保證息率4厘。9月30日(周一)早上9時開始接受認購,10月14日(周一)下午2時結束。
特區政府9日(周二)發行第9批銀色債券,規模500億元,視乎認購反應,最多上調至550億元,息率與本地通脹掛鈎,保證息率4厘。9月30日(周一)早上9時開始接受認購,10月14日(周一)下午2時結束。
香港科技大學前校長陳繁昌教授轉戰中東10年間,他看到了什麼?石油美元協議結束後,沙特阿拉伯和香港的教育制度有什麼分別?我們的教育有什麼改進的地方?一起聽聽他一系列的分享。
2021年宣布的《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是政府多年來的典範傑作,確認了城鄉共融、積極保育原則,香港鄉郊基金和很多朋友大力支持,我們主張政府堅守《策略》裏的原則和行動項目。
澳門和香港與內地融合模式對廈門和金門融合的長期地緣政治和經濟影響不容忽視。原因是,隨着廈金大橋廈門段的建設,類似的基建設施發展先於人員互動和經濟合作的模式開始了。
港府尚未公布北部都會區具體融資方案或後續跟進措施,或可考慮公私營機構合作模式,為市場提供誘因,利用市場力量協助開發北都土地,以紓緩融資壓力。
第五屆專資青年追夢計劃4月20日舉行第二次參觀活動,讓計劃的學員認識北都及河套產業發展,並了解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及香港如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政府去年的《施政報告》提出在北部都會區發展北都大學教育城,衞炳江校長表示有興趣將部分或整個校園遷入北都教育城。浸大如能率先搬遷至北部都會區,大幅擴充校園發展空間,將會是香港高等教育又一創舉。
香港政府及市民對創科基礎設施都抱有愈來愈大的期望,政府的投入亦不斷增加,認為這是香港經濟的未來出路。因此,如何評估這些創科基建和政策的成效,增加其問責性,就顯得更加重要和急不容緩。
本財政年度最後招標一幅工業用地將會採用雙信封制,投標者須同時但分開遞交地價建議及非地價建議,評審時兩者會被評分,前者比重只佔總分的30%,後者反佔70%。這幅用地也是政策的試金石,招標許勝不許敗。
香港理工大學3月1日舉行傳媒午宴,宣布建議於北部都會區的新校區內設立醫學院及附設會議展覧中心的大型教學酒店,以配合大灣區人口的醫療服務需求,促進區內旅遊、會議及展覽業的發展。
東華學院校長陳慧慈教授2月29日在傳媒聚會上表示,冀在2025至26學年申請升格成為私立大學,會同步研究在取得大學名銜後申請成為應科大的可能性。
香港教育大學2月21日(周三)舉行新春傳媒聚會,重點介紹新成立的兩所學院,着重教育發展與創新、應用政策研究及教育未來,希望裝備學生面對21世紀的新挑戰。
梅彥昌校長表示已向政府表達城大有意進駐北部都會區,在北都校園設立研究院課程和特定學科,但不會搬遷整個校園至北都。梅校長認為內地有龐大資源,被問及城大(東莞)項目進度,他表示有待國家教育部批出相關牌照。
政府去年的《施政報告》提出在北部都會區發展北都大學教育城,衞炳江校長表示有興趣將部分或整個校園遷入北都教育城,透露去年8月已向教育局及教資會會面表達意向,期望北都校園交通便利、面積比現時更大。
香港在推動創科上,無論是土地供應、科技轉移、知識產權法規,都是在追落後。但慶幸香港科研基礎實力雄厚,只要政府積極地發展北都區,及時做好上述各項軟硬件配套,香港打造成為國際創科中心的目標便會很快落實。
濕地上的所謂「創新科技園區」違背國家新發展概念,完全不合格,必須撤回。建議回復初心,消除地產傾向,把2021年規劃的真正支撐創科的「新田科技城」好好建起來。
香港和深圳的合作不僅限於科研發展,而是一種互相協調的關係,共同推動大灣區的科創發展,這一系列的舉措預示着香港在醫藥創新領域的一個新紀元。
在數碼政務方面,筆者欣見《施政報告》提出將廣泛運用科技改善政府服務,應用項目包括電子牌照和證書、自動泊車系統、政府收費電子支付、1823人工智能聊天機械人、智慧屋邨管理等。
灼見名家傳媒10月27日(周五)舉行周年論壇暨九周年慶典,第二輪專題討論環節聚焦「香港發展新思路」,針對項目的挑戰、氣候變化的風險等,一眾嘉賓都有涉及。
國務院8月底公布有關深港創新科合作的規劃文件,明確2035年要建成世界最好的創新高地,香港能否趕上國家發展大局的高速列車?本社就此專訪規劃署前署長凌嘉勤深入解構河套區域、規劃文件與北部都會區的關係。
政府除了將北都發展為宜居宜業宜遊的地方,並可藉此加強香港與深圳合作和聯繫。本社就此專訪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暢談在深港聯動大政下,未來政府發展整個新界北區的願景。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將親臨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就發展新思路與嘉賓暢談。她在接受本社專訪時表示,未來25年香港發展需要約7000公頃的土地儲備,當中包涵兩大版塊──北部都會區及交椅洲人工島。
目前需要提振信心,已經刻不容緩。至於是重提「十大建設」,還是北部都會區加快加碼,這是特區政府如何激勵經濟專家動腦筋和提出詳細計劃的問題,關鍵是要有計劃,能夠讓港人和國際投資者振奮人心的計劃。
世界上雖然有很多所謂「雙子城」的地方,但香港和深圳在70年的跨度裏如此快速崛起和成長,絕對是人類史上獨一無二的例子。究竟一國兩制下的港深兩制雙城將如何演變下去?
政府近年銳意發展北部都會區,預期未來4年收回200公頃土地建屋造地,現有棕地作業者需另覓土地搬遷。通過發展多層現代產業大樓,能否更有序和具效益方式地整合和容納對本地經濟有貢獻的棕地作業?
過去曾有一段時間,本港在土地供應的速度上面對多項制約,其中之一是一些不合時宜或過於冗長的法定或行政程序;另一個則是建造人手短缺。最近,我們在這兩方面都取得了突破。
當前,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深圳和香港應該「強強聯合」、相互賦能,以推動深港兩地在科技、人才、資本等層面上的深度融合,共同朝着高質量發展的方向邁進。
大灣區「9+2」不僅是一個地域概念,也同屬嶺南文化圈。嶺南文化的根在珠三角地區,源遠流長,人才輩出,在過去半個多世紀,嶺南文化在香港得到很好的傳承,並且發揚光大。
面對本港多項大型基建及規劃項目如「明日大嶼」和「北部都會區」等,尤其需要大量的建築、工程、測量等專業人才,而今次「發展及建造」廣納不同人才,正好迎合有關項目的發展。
香港印洲塘及深圳大亞灣一帶,將會發展成為「生態康樂旅遊圈」,主打生態旅遊,筆者建議特區政府支持香港各大學,把珊瑚研究工作擴展至北區,除環保之外,也可以藉此加快香港與內地生態融合的步伐。
發展局副局長林智文今年12月20日出席灼見名家投資論壇時發表題為「把握發展機遇 口岸經濟引擎」的演講。他說,整個北部都會區發展料需時約20年,目前已在開發中。
規劃多時的「明日大嶼」計劃,政府周二(12月20日)正式公布最新方案,交椅洲人工島由兩島變成三島設計,以「Y形」水道分隔各島。總工程造價預算增至5800億元。
發展局副局長林智文今年12月20日出席灼見名家投資論壇時發表題為「把握發展機遇 口岸經濟引擎」的演講。他說,整個北部都會區發展料需時約20年,目前已在開發中。
在香港繼續一國兩制和深圳繼續經濟特區制度下,北部都會區和前海的出現,是允許在一個特定的局部做某種突破。這種嵌入模式可以通過進一步擴大兩地的交流,在效率上實現雙贏,是以制度變動理順市場關係。
過去三年,港深兩個城市最具體的向對方靠近和示好的行動,無過於深港前海合作區擴大,以及香港前所未有地提出了北部都會區發展戰略。兩者在發展面臨什麼挑戰?有什麼可預期的前景出現?
7家政府資助大學校長周三(10月19日)發表聲明,歡迎行政長官在2022年《施政報告》中宣布多項支持本港高等教育和創科產業發展的新政策。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認為,房屋問題的關鍵在於土地儲備不足,李家超在北部都會區等長遠土地規劃上均有着墨是好事,但在保障人均居住面積上,仍需要多下功夫。
行政長官李家超周三(10月19日)上午出席立法會大會,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當中提出大量政策措施,着重提升政府長遠規劃能力,以及香港的國際競爭力,挽回受到新冠疫情及地緣政治亂局影響的經濟。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