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茂波今起率團訪沙特5日 探討合作及雙向投資
特區政府團隊過去兩年多次出訪中東,包括2022年到沙特參與FII會議,成功遊說他們去年在港舉辦首次的FII亞洲峰會;期間促成沙特首隻ETF在港上市,到今次兩隻港股ETF在當地掛牌,一步一腳印。
特區政府團隊過去兩年多次出訪中東,包括2022年到沙特參與FII會議,成功遊說他們去年在港舉辦首次的FII亞洲峰會;期間促成沙特首隻ETF在港上市,到今次兩隻港股ETF在當地掛牌,一步一腳印。
港府尚未公布北部都會區具體融資方案或後續跟進措施,或可考慮公私營機構合作模式,為市場提供誘因,利用市場力量協助開發北都土地,以紓緩融資壓力。
事實上,儘管當前地緣政治錯綜複雜,但應對氣候變化是全世界的共同責任,各國須建立更穩固的合作基礎、更暢通的溝通渠道,才能讓全球邁向零碳有更大的成功機會。
事隔半年,記者再次踏足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研究院眾創中心,除了企業更多樣化,產品不僅具備經濟潛力,甚至有保障國家食油供應的戰略意義。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出爐,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為我們點評財爺陳茂波在創科舉措着墨是否足夠。一起聽聽他的說法。
事實上,這次有不少政商界代表是主動跟我和「香港隊」其他代表接觸和約見,期望更深入了解內地和香港的發展機遇。不少與我會面的官員都普遍認同,未來中國和發展中的亞洲地區是全球經濟增長動力的重要來源。
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1月底卸任,18日話別傳媒,頻說請大家介紹份好工。說笑矣,當年「包拗頸」的屋村仔,寧選未出頭的中大醫學院、未出名的沈祖堯教授,又豈會走尋常路?卸任後輕裝上路,依然全心濟世醫人。
香港都會大學舉辦首屆「都大Hackathon」活動,都大副校長(研究及學生發展)郭予光教授表示:「我們的目標不是設計新軟體,而是希望學生用結構性的思維解決問題,從而激發他們的創造力。」
在數碼政務方面,筆者欣見《施政報告》提出將廣泛運用科技改善政府服務,應用項目包括電子牌照和證書、自動泊車系統、政府收費電子支付、1823人工智能聊天機械人、智慧屋邨管理等。
除引入生物科技之外,以人工智能及機械人技術為例的創新科技,在中醫應用上亦同樣重要。「創科+中醫」在提升中醫的效能同時,亦可以改變大眾對傳統中醫的印象,令到年輕人更重視及更廣泛地採用中醫,一舉兩得。
30年前,葉玉如成為香港科技大學生物系講師,當年香港的科研環境相對落後,氛圍不足,科研政策及資助跟不上,但今天葉玉如校長滿有信心,「年輕人投身科研一定大有可為,因為現在的創科條件是30年來最好的。」
香港的裙帶資本主義積重難返,長久以來對社會已經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吞噬了一切創新與進步。以前香港還有本錢說句「不進則退」,但現在一些關鍵領域已落後於人,逐漸危及香港的作用和地位。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周三(2月22日)發表2023/24年度《財政預算案》,多間大學表示歡迎當中推動創科發展的相關措施,並會配合實現建設國際創科中心的願景。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強調「搶企業,搶人才」。當局除了高端人才外,亦需考慮藍領人力資源的規劃,以配合產業整體的需求。另外,科技也是紓緩人力資源問題的良方。
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當選為選委會界別立法會議員,他親身講解選舉的心路歷程,以及當中有什麼觀察、未來將會推動什麼政策。一起聽聽他的分享!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專資會)12月3日舉辦「專業界別選委與立法會補選候選人見面會」,邀請立法會補選6位候選人:黃錦輝、陳永光、何敬康、黃梓謙、尚海龍、李廣宇發表參選政見。
本周節目,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教授會與觀眾到訪以色列理工學院,一間以科技研究聞名的大學。學院被美國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邀請合作,在紐約開辦創業新校區項目,將教學與創業結合
科技園一定不是科技人才主導,而是行政人員主導,才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因為一個由專業人才主導的科技園,必然能做出一些成績出來,政府似乎只是不斷用錢養大3個平台,但是這3個平台有什麼作用?
香港城市大學今屆「HK TECH老虎班」9月舉行迎新典禮,學生包括約230名新生、270名二年級生及200名三年級生,分別來自25個國家及地區。
創科發展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全球晶片供應極度緊張的態勢之下,香港必須好好把握這一機遇,為自身經濟發展的同時,亦可以為「國家所需」作出貢獻,一舉兩得。
若香港忽略「半邊天」的貢獻,香港創科發展的潛力定會銳減,所以筆者建議政府在推行人才計劃時,加大力度鼓勵更多女學生參加,令香港創科產業發展更多元化、更具創意。
2018年棄置於本港堆填區的固體廢物總量為587萬公噸,這樣巨大的廢物量可以營造一個規模數以百億元的垃圾產業,結合創科、智慧城市、餐飲、市集、漁農等等領域,是必須有的發展策略。
國家主席習近平上月訪港時參觀多個創科地點。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表示,習近平為大灣區以身作則,並從管理學看習近平講話的含意,以及探討帶領香港科技發展需要什麼人才。
香港的大學應該呼籲學生們撇開泛政治的錯誤議題不談,少講主義,多講發展。其實香港的國際競爭力是十分重要一環。可惜香港大學的部分校長領導們,好像沒有符合新時代對他們的要求,未能夠登高一呼。
盧煜明教授開創「無創產前診斷」方法,帶領團隊憑藉血漿DNA診斷技術,從孕婦血液檢測胎兒遺傳物質,能及早診斷胎兒唐氏綜合徵和多種遺傳病,為產檢開啟了新時代,他也因此被譽為「全球無創產檢之父」。
香港城市大學優才及教育發展處處長陳志豪教授表示,「HK TECH老虎班」希望配合「HK Tech 300」的計劃,培育有潛質的同學,成為讓他們具備成功企業家條件的搖籃。
校企合作教育能提升大學畢業生的競爭力,解決本地人才短缺問題,並降低青年失業率,起着穩定社會及提高經濟生產力的效用,為大學生、僱主及社會創造三贏局面,是為本港長遠發展注入動力的良方妙策。
近年由於各地興起創業潮,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教授認為,創新與創業跟學位沒有必然關係,這個現象為大學帶來挑戰,這也是他訪問世界各大學校長後,希望從中得到的答案。
「眼下香港不是沒有機會的。」容永祺強調,看到有年輕人就業得很好,有年輕人創業成功,只要裝備好自己,年輕人一定有機會的。他指出,年輕人發展需要具備兩個條件──知識和心態。
政府有心去推創科是不爭的事實。例如,在疫情嚴峻的環境之下,科研總開支亦增長至GDP的1%。然而,效果會如何呢?特别是為配合國家「十四五」規劃的目標尤其關鍵,可能當刻仍然言之尚早。
香港城市大學「HK Tech 300」計劃旗下天使基金公布首輪,合共49間初創公司的投資項目。各公司可獲最高港幣100萬港元投資,總投資額逾4600萬港元。
在疫後重建課題上,我們可以學習彼得・德魯克的轉危為機策略,以人為本和卓有成效領導力,並推動政商界、非營利機構等和市民合作,體現功能社會的理想,亦應趁機發揮一國兩制優勢。
中美脫鈎後,無論在技術面還是產業方面的發展,中國不單在大部分領域會明顯落後,甚至陷入真空狀態;在芯片製造、人工智能及IT產業,更面臨發展瓶頸。細讀國家的「冷現實」同時,亦令人衍生兩點反思。
今集冷思熱話請來陳曉鋒博士及何漢權校長一起談談創科教育。隨着大灣區的迅速發展,香港的創科有哪些優勢呢?在國家科技發展上又有什麼貢獻呢?一起聽聽陳博士及何校長聚焦探討。
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滕錦光於「北部都會區規劃及創科新布局」論壇中表示,香港的科研較重視基礎研究,但轉化研究不是那麼強,香港若能與深圳建立統一的機制,香港與深圳便可更好地進行科研合作。
香港正大力發展創新科技生態圈。今集《冷思熱話》 有蔡世鴻校長與香港資優教育學苑院長黃金耀博士,大談培育STEM人才之道。其中一樣重要技能,便是解難思維,如何培育?一起聽聽他們的分享。
放在元宇宙的世界裏,系統沉浸就是你和該平台的合作和平台給你的回饋有多緊密。這種沉浸感亦不一定要在元宇宙的世界才能領略, 我們身處現實世界,經常會感覺到自己和周圍環境的關係。
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公共產品的提供者。美國不應以意識形態劃線和滿足國內部分利益團體的需要,將中國樹立為假想敵。
經過40年的經濟快速成長之後,中國經濟正面對下行的巨大壓力。在這樣一個時刻,2022年中國需要一次新的「南巡」奇蹟,需要改革開放之後第三次與世界的重新連結和擺脫困境的革新。
華潤集團粵港澳大灣區首席戰略官李浩然博士認為,商業模式已經改變,政府功能趕不上。例如發展都會區,放什麼產業進去?構建產業能力值得特區政府和市民去思考。
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期望立法會的新任代表能打破固化,另外認為是次直選進行的首次口岸投票是一次良好的嘗試。一齊聽聽黃教授如何分析。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