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電腦的軟體與硬體,都注定由一個人或一群人所控制。區塊鏈就像之前的網際網路,顛覆了硬體與軟體的權力關係。在區塊鏈中,是由軟體控制網路中的好幾個硬體。軟體以強大的表現力,掌控整個架構。
很多跨國企業未能在中國市場取得成功,原因往往來自企業內部,尤其是與總部有關的內部因素。要成功融入中國市場,企業領導者必須親身參與市場活動,並在這一過程中了解中國消費者的需求與想法。
「山高皇帝遠」,深圳的長處是夠膽創新,位處邊陲。內地開放初期,第一波的地產和科技創業者都是來自深圳。半世紀前的深圳是一片農田,今天卻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商業城市,其中有不少是借鏡香港。
Unlearn,不是一個簡單的概念。大致來說,是拋棄已經掌握的。這個概念,也許不是我們習慣的。我們習慣的想法,學習是累積的、是疊加的。只有不斷加碼,沒有拋棄的概念。
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周三(10日)在阿里內聯網發表題為《致改革 致創新》的文章,高度肯定集團主席蔡崇信和集團董事兼首席執行官吳泳銘領導的新管理層變革勇氣,表示阿里巴巴已重回健康成長軌道。
部分敵對國家已開始誣衊香港的法治,指控法官受到政治干預,故此,我們在此時絕對不宜對法院施加任何壓力、否定他們的判決。香港人絕對不宜帶頭攻擊月旦自己的司法系統,這危險的先例。
振興粵劇可以百花齊放,百家競藝,殊途可以同歸,無須互相排斥;傳統粵劇的精粹當然必須保留,但創新的嘗試也應得到接納的鼓勵。記得以前看過《武俠帝女花》,但商業味太重,毫無好感。
推動轉變其實不一定需要什麼宏圖大計,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很多宏圖都只是動聽,反而單靠市場每個單元做好自己的事,市場的無形之手往往可匯聚成一龐大得多的力量,從而開拓出新的發展大道。
歷史上中國並非海洋大國,明朝頂多只曾是造船大國。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將視野從冮河湖泊轉向遠洋深海,才只75年光景。中國的成就不是吹出來的,而是以事實來說明,一件件一樁樁明擺在那裏,只需認識,無需誇耀。
「射月」,因為他們只做像射月一樣的不可能的任務。而「工廠」,則代表他們不只用腦袋想,同時要動手做。有遠大的願景,但也有實踐願景的具體策略。「射月工廠」的心態,每家公司,甚至個人,都可以仿效。
魔術師Carson(梁家榗)說:「疫情後,我經常都會變花(玫瑰為主,不怕有刺?),送畀觀眾……」收花者(不一定是女士)的反應多是一樣的,都會大聲嘩叫起來。他沒有想過,一支玫瑰魔力會那麼大的。
未來之路離不開「創新」二字。中國已經發展到一定的階段,經濟總量、發展水準等因素,決定中國已經不可能再繼續複製別人的老路了,必須走出一條創新之路。
近年許多大學利用政府政策和不同資金,發展跨境合作夥伴關係,特別是在創新和創業領域。但是不同地區的語言、商業模式、溝通風格和法律系統均存在差異,對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帶來挑戰,要如何解決?
恒基兆業地產集團於去年12月舉辦「築動你想像多媒體創作大賽」鼓勵大眾發揮想像。大賽成功徵集了數以百計創作,參加者來自不同背景,參賽作品均展現對未來的期盼,以及無遠弗屆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一旦擁有產生影響力的領導人才,就會看到一連串的良性循環:「創新」會出現;「成長」會起飛;「獲利」會擴大;台中美三邊關係會緩和。
香港的創新科技領域具相當優勢和充滿機遇,唯我們也正面對很多挑戰,包括金融業過於強大、營運成本高、市場小、教育制度和社會文化反創新等。本文旨在分享洪為民教授對香港創科發展面臨什麼挑戰的分析。
迪士尼不再延長版權,加上數碼化技術令二創不斷湧現,這似乎都在損害創作人創新的誘因,但近年的研究卻發現無論是從量還是從質看,無論是電影、音樂還是出版業的創作都沒有受到影響。
城大工商管理課程「商業創新4.0」的構思源於工業4.0及商業4.0的多元挑戰性環境,旨在培育善於運用科技,掌握財務,吸引融資,以創新管理方式實踐ESG目標、永續發展、營商目的與獲利的優秀企業領導人。
儘管有人說全球化可能會結束,有區域化甚至於本土化的趨勢出現,但是相比於政客來說,企業特別是跨國公司是相對比較理性和邏輯性的。從供應鏈的角度,企業考慮的因素還是那幾個,而中國仍佔有比較優勢。
究竟為什麼要學藝術?孩子們不一定都會成為藝術家,但通過藝術教育,培養了孩子們對美的感受,對生活的熱愛,讓他們成為更好的人,這就是潤物細無聲的藝術教育,這才是藝術教育的最大意義。
香港是一個開放型的城市,與全球各方面都有緊密的聯繫,這是其最大的長處。香港可與各方面加強合作,形成高產值活動的價值鏈,以保持香港持續的競爭力及經濟增長。
比爾·蓋茨認為,這是人類避免災難性全球暖化進入倒數最後10年,要令《巴黎氣候協定》 訂下的計劃有所進展,政府需要私營公司和慈善機構的共同參與,推動環保創新。
前海合作區諮詢委員會委員、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接受秦玥專訪時指出,習近平總書記似乎對前海有一種新的期望,這種期望是不光是讓別人進來,更多地是我們要走出去。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情況下,很多戰略問題靠簡單的思考方式並不能完全解決,甚至不可能解決。中國和西方比較成功的企業都走上了戰略的第三條路,即在機會出現與自己能力之間做一個比較與博弈。
這是個變動的年代,世界每一天都在改變,預測未來是最不安全的事,過去的成功也不保證將來一定成功。年輕人一定要有這樣的心理準備,「改變是必然的,不改變才奇怪。」誰愈能適應環境,誰就愈具有競爭優勢。
其實西方國家亦會執行許多監管措施,但中國政府執行的決心和速度更加明顯。「改革開放」政策本來就是一個持續的實驗,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之間的微妙平衡一直在不斷演變。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