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成立工作組 謀解決商業爭議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華。中美雙方同意成立了一個工作組,由中美副部長級和司局級的政府官員組成,並有企業代表參加,以尋求解決具體商業問題的辦法。工作組每年將舉行兩次副部級會議。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華。中美雙方同意成立了一個工作組,由中美副部長級和司局級的政府官員組成,並有企業代表參加,以尋求解決具體商業問題的辦法。工作組每年將舉行兩次副部級會議。
台灣的總統蔡英文「過境」美國,與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等人高調會晤,中方指美方縱容台獨分子在美從事政治活動,中方採取堅決有力措施,捍衞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當台灣上下還在討論是否會實施武統的時候,解放軍可能已兵臨城下,並且宣布一套接收台灣的具體條例和措施。50年前北京對海峽兩岸的稱謂,是務實做法;現如今,情况已有很大變化。
美國發動史上最嚴厲的國際制裁,引發通脹、加息、債券價格下跌,結果美國銀行倒閉,骨牌效應去到瑞士,進一步波及德國。這次焦點是另一金融産品──CDS。借此評估,後市如何發展?
全球南方對俄烏衝突不感興趣,因為那只是歐洲問題,而不是世界問題,這個歐洲問題卻引起全球通脹,能源、食品價格和利率高漲的困境。很明顯全球南方現在有了其他選擇,不必由西方主導。
正在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二(3月21日)同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正式會談,雙方同意推進各領域交往合作,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係。
2月24日,俄烏衝突已經打了整整一年,中國外交部周五發表〈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立場〉提出十二大重點。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認為,中國開始談論烏克蘭並發出一些信號,總體來說,是非常好的事。
「復」卦給我們的整體啟示,就是「有過則改、親善向善、屢過屢改、合而不流、從善而行、擇善固執,若執迷不悟,則凶。」應用這個原則去分析世間事物,尤其是如今的國際大勢,中美博弈的結局,一目了然。
現任美國總統拜登去年上台,他對TikTok的制裁卻並沒有放鬆。但TikTok用戶尤其是青年,對華府的決定卻極度不滿,認為政府妨礙公眾使用網絡的自由。此舉亦引發國際傳媒議論,認為美國政府持雙重標準。
亞太各國均希望維持台海現狀,避免與中國大陸直接衝突,佩洛西訪台明顯沒有與諸國商議,在外交上並無尊重亞太盟友。佩洛西訪台增加亞太盟友的外交成本,打破身處之間的微妙平衡,以及抵消美國在亞太各國的威望。
七大工業國集團(G7)峰會在德國巴伐利亞州舉行,據報是次峰會的一項內容是要討論如何設定俄羅斯石油上限價。現實是自從俄烏開戰以來,國際油價已比開戰前升高了一倍有多。俄羅斯根本不愁自己的油會沒有人要。
美國資深記者Chris Hedges指出,美國國會投票,以大比數贊成向烏克蘭提供近400億美元軍事援助,此舉將會讓美國陷入無節制軍國主義之死亡漩渦;然而,美國政客卻罔顧本土社會保障政策的安排。
儘管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高調表明擔憂糧食危機,卻沒有取消對俄羅斯核彈級制裁的意思。更詭異的是,美國本身是糧農產品大國,同時是糧食危機的受益者,所以其聲明到底是要解決問題,還是奉勸其他國家盡快下單?
如果中國一旦被美國迫上戰場,又或遭受能滅頂的制裁時怎麼辦?時事評論員霍詠強認為,絕對不能心存僥倖,中國的對手也不是周邊國家,必須果斷地對美國進行「核打擊」。
俄烏戰爭掀起全球經濟戰。資深銀行家張建雄指出,歐美不斷在興風作浪,聯合制裁俄羅斯,與此同時密謀對付中國。一起聽聽張建雄分析。
近日美國明確指出,如果中國拒絕合作制裁俄羅斯,就難保主權和領土完整。另外又不打算歸還被凍結的俄羅斯資產。時事評論員霍詠強提出三招可抵抗美國威逼,一齊聽聽。
美國因為俄烏戰爭面經濟制裁俄羅斯,但只有少數國家跟進。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認為,打經濟金融戰只會兩敗俱傷,而俄羅斯似乎實力較強,一起聽聽雷教授怎樣分析。
日本當局最近在南千島群島(日本稱為「北方四島」)問題上頻頻出言挑釁。岸田當局此時在主權上發難,顯然是以為有機可趁,企圖逼俄羅斯做出讓步。如果俄烏戰爭進展不利俄羅斯,日本會不會趁虛而入奪取「北方四島」?
負責管理盈富基金的道富環球,去年初為遵從美國制裁令,宣布暫停追蹤部分中資藍籌股。儘管不出兩天已彈弓手縮沙,卻已埋下基金管理人要被撤換伏筆。但誰能消除盈富投資人的顧慮?
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五(3月18日)晚與美國總統拜登視像通話,兩國元首就兩國關係和烏克蘭局勢等問題交換意見。雙方均同意盡力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危機,美方則重申無意打「新冷戰」。
有分析認為,美國釋放孟晚舟是向中國示弱,損害了美國的國際形象,但與美國在阿富汗倉皇撤軍比較,後者不是更加不堪嗎?美國撤軍,是為了調集更多資源應付中國和俄羅斯,釋放孟晚舟,美國肯定別有所圖。
其實西方國家亦會執行許多監管措施,但中國政府執行的決心和速度更加明顯。「改革開放」政策本來就是一個持續的實驗,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之間的微妙平衡一直在不斷演變。
拜登政府大體上延續了特朗普的對華政策,某些領域對抗的力度甚至更大,要削弱中國的實力,從香港入手可以打擊大陸的融資能力。保持外資對香港的信心,應是特區政府此時此刻對國家的最大貢獻。
美國不斷揚言制裁香港官員,又從貿易方面頻頻出手阻礙香港發展。中原創辦人施永青認為,中央必定出手相助,並預言下半年受疫情嚴重影響的行業將會陸續恢復 。一起聽聽施先生如何分析。
受到美國的制裁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會否不保?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先生認為美國不會輕易出手令金融市場失去平衡,三大金融中心運作模式難以改變,中國外循環無萎縮對外貿易大幅增長,未來兩年香港角色扮演仍然重要。
幾年之後,如果中歐重啓協定,條件並不一定對歐盟有利,甚至可以肯定比今日差很多,所以,歐盟正確做法就是繼續審議,無限期審議,如果中美態度轉變或者世界形勢轉變,就立刻簽訂雙方今日同意的《中歐投資協定》。
美國「制裁」、中國「反制」,是兩個大國的政治博弈。林行止指出,香港這個小地方已被捲入其中,難以獨善其身,甚至可能成為兩強相爭的犧牲品。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