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金榮:美國息口走勢未明 給香港帶來什麼挑戰? 地緣政治緊張 香港在夾縫中更易有新機遇?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盧金榮博士認為,今年國際政經局勢的三大關注點,即中美關係的走向、地緣政治風險、環球經濟走向。國際局勢分別給香港帶來哪些挑戰和機遇呢?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盧金榮博士認為,今年國際政經局勢的三大關注點,即中美關係的走向、地緣政治風險、環球經濟走向。國際局勢分別給香港帶來哪些挑戰和機遇呢?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香港能不能夠產生一個雷軍?我想更好的問題是「香港有沒有條件讓一個雷軍出現?」要讓一個雷軍出現,香港必須創造相關的條件,例如:人才、成本、效率、建立供應鏈集群的條件和誘因和相關政策等等。
科技創新界立法會議員邱達根先生將親臨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討論國際形勢新變局。他在接受本社專訪時表示,人工智能、生命科技、數字經濟、金融科技是香港發展方向,政府需要給予多方位支援,如人才、土地等。
當前,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深圳和香港應該「強強聯合」、相互賦能,以推動深港兩地在科技、人才、資本等層面上的深度融合,共同朝着高質量發展的方向邁進。
李家超的《施政報告》展示了濃厚的憂患意識,他和他的團隊也可算是盡了相當努力來回應中央和香港居民的關注和訴求。但我們也需要清醒地意識到在未來一段日子,香港將要面對嚴峻的財政狀況。
創科發展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全球晶片供應極度緊張的態勢之下,香港必須好好把握這一機遇,為自身經濟發展的同時,亦可以為「國家所需」作出貢獻,一舉兩得。
香港理工大學7月5日(周二)宣布,成立本全港和粵港澳大灣區內最大規模的跨學科研究平台──理大高等研究院(PAIR),推動跨學科研究、與世界頂尖學者合作和轉移知識,以創新配合社會發展的需要。
對於近年聽到許多理工科同學在畢業工作數年後,便認為創科產業的工作不適合自己,因而選擇轉行,查毅超博士感到不開心,並認為這是欠缺師長帶領的原因;而周林教授則建議港府改善私人投資環境,才能吸引學生投入。
陳茂波指出,推動創科是重要的戰略,亦是長期的政策,需要各界繼續全力支持,以收成效。政府將繼續與業界、學術界及研發機構緊密合作,更好落實各項推動創科的工作。
閱讀上市公司年報是了解企業營運管理的第一步,最經濟就是生活,先由傳統藍籌起步,切忌未學行先學走妄想一步登天。老牌工業股震雄集團便是其中之一,市場對公司全年業績充滿信心。為什麼?
香港一直以來是國家對外的資訊大門,在現時網絡毫無遮掩的漏洞之下,難免令外國惡勢力有機可乘。因此,要配合候任特首李家超的疫情後經濟發展和安定民生大計,《資訊安全法》必須盡快出台。
期望25年後,香港特區的創新型高新科技工業體系對於GDP的貢獻,能夠重返相當一個百分比,和新加坡可以媲美。這方面河套區新田科技城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問題是要有嶄新的方式。
筆者支持李家超參選政綱着重創科。創科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的發展重點之一,香港應竭力發揮自己所長,為國家所需作出貢獻,從中提升自身的國際競爭力,所以下屆政府對創科不容掉以輕心。
政府有心去推創科是不爭的事實。例如,在疫情嚴峻的環境之下,科研總開支亦增長至GDP的1%。然而,效果會如何呢?特别是為配合國家「十四五」規劃的目標尤其關鍵,可能當刻仍然言之尚早。
從以色列、新加坡和瑞士3個小型開放經濟體的工業成就,我們有理由相信香港再工業化不是夢,但前提是要總結它們的政策及經驗,為香港度身訂造一套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協同的再工業化計劃。
在全球消費者眼中,香港的食品製造商通常被視為擁有良好信譽和高安全標準的優質生產商。利用香港在食品行業的現有競爭優勢,加以有效應用工業4.0和其他新工業技術,必定為香港經濟帶來新機遇。
近年,香港提出「再工業化」目標, 政府希望再工業化為香港的長遠經濟發展帶來新動力。然而,社會各界對再工業化的認識還未算清晰。全球在講再工業化,香港要落實走這個方向,應奉行哪個發展模式?
新冠疫情下,本港研發及生產的疫苗及其他抗疫產品,證明「香港製造」仍有實力及品牌價值。縱使本港在生物科技上有所優勢,但仍遇到不少障礙,首要解決人才短缺問題。
推動再工業化除了能提高香港創新及科技水平,也能為年輕人提供更廣闊的就業選擇及向上流機會,況且西方經濟研究早已發現,以創新科技帶動的製造業,比服務業更能提供向上流就業及在職學習機會,並能産生協同效應。
香港金融業不僅肩負服務實體經濟的天然職責,也肩負支撐香港國際地位的光榮使命。在新形勢和新機遇下,香港金融業需進一步豐富服務內涵,練就硬功夫,努力增強專業領先性和國際引領力。
多個領域如智慧城市、製造、移動出行和醫療服務等之間的互聯互通,將提高城市的經濟活力和人民的生活水準,令粵港澳大灣區獨特的定位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榜樣。
北部都會區如何幫助香港發展去中心化?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未來香港經濟將會走向多元化,不同區域可以集中不同產業,形成南金融、中工業、北創科的發展格局。一起聽聽黃教授分析。
灼見名家七周年第三場論壇探討香港經濟未來的新動力,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認為,推動人才、創科之餘,吸引國內外人才參與同樣重要。
科技園公司19日舉行策略分享會,行政總裁黃克強表示,將透過創新園支援新興行業發展並帶動香港經濟增長、將「香港製造」品牌加入創科元素成為「香港創新製造」,以及為年輕一代人才創造事業發展機遇。
香港社會在九七回歸後,對政策改變普遍存在恐懼感,任何需要改變經濟政策的方案,都會受制於港英年代起已主宰經濟命脈的不干預方針這個舒適圈,當香港經濟面臨結構性問題時,社會各界均認為不干預政策實屬過時。
中國在新冠疫情後的未來發展如何?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早前出席全國人大會議,指出中國疫後的恢復將會很快速、香港應要善用內地資源。一起聽聽黃教授的分析。
中美貿易戰下香港經濟受到一定影響,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經濟學)教授鄧希煒認為,香港經濟不能太依賴金融業,應重新考慮發展再工業化。一起聽聽鄧教授分析。
筆者認為,繼1960年代本地經濟轉型至製造業為主導,及1990年代再轉型至金融地產物流等服務業後,必須進行第三次經濟轉型,切勿重蹈2003年沙士後的覆轍,靠旅遊及地產帶動復甦,錯失良機。
我們認為「再工業化」這個概念需要有更清晰的定位,並且相信一套在不同產業界別及相關專業團體共同參與下制訂的準則,可以令「再工業化」的政策含義更明確清晰,從而令政策更可持續及具操作性。
越南富國島的城市建設看來略為簡陋,出行交通也不太方便,遠遜於香港。然而,在旅途中筆者訪問了當地一間珍珠養殖工廠,經工作人員解釋場中養殖工程之後對這行業的創新科技應用有着意外的驚喜。
香港擁有許多國際知名、具備高水平科研能力的高等院校,絕對有能力提供新的創科源頭。而香港企業家也都着力進行產業轉型升級,善用智能化系統,達到了原創及世界領先標準。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