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教育不只是傳授法律知識,更在於教導一套值得身體力行的價值觀,當中不止灌輸守法觀念,更着重公民意識,包括傳授權利與義務、互相尊重和調解衝突的基本概念。
作者先後任教了3年小學、11年中學、20多年大學和研究院,教學經歷豐厚。受到陶行知和巴西教育家Paulo Freire的啟示,開始探求多元化啟發學生學習及思考的方法。當年的多元智能學習是怎樣的?
專門講述中國故事的網上平台The China Current教育頻道周五(17/9)正式啟動,希望透過大量優質影片、文稿和教材,為全港中小學師生,呈現一個看得見、聽得見、感受得到的真實中國。
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從來不是非黑即白、「自古以來」的,而是外向型、複合型,且多元複雜的。在「新香港」下,這些觀點和討論會否繼續延續下去?還是會定於一尊呢?對於往後香港的身份認同培育,又會有怎樣的影響?
2021年2月初,教育局就優化高中核心科目正式諮詢教育界人士,備受關注。香港教評會就此提出三個主要範疇、三個聚焦項目以及三個課程的主張,以期有效地重新推動2012年擱置之國民教育。
20多年來國民教育的發展一波三折,甚至胎死腹中。如今由虛到實,變成轉世靈童倉卒出台;再加上《港區國安法》的震懾效應,實在令人擔憂中、港教育將要無縫接軌,斷送我們學術和言論自由的優勢。
最近我給兩個女兒的德育課,就源於早前美國"Black Lives Matter"的風波。嚴肅的新聞對孩子來說可能有點難消化,我就以一段經典的紀錄片打開她們的興趣之門。
趙永佳教授認為,「現在高度撕裂的社會氛圍底下,只能開導,不能硬銷。我們現在只能以全面、平衡、開放的國民和公民教育來幫助和引導青年人建立一套經過深思熟慮的價值觀」。
香港政壇各派人士對有關條例的修訂便各有申述,且不論誰是誰非(本來政治就沒有是與非,只是各有目的、各有所求),但從中可看到各人的價值觀及他/她的品格。
1991年,鼓勵學校參與「學校管理新措施」計劃,探索學校的專業發展與建構學校特色。筆者就是在這個獨特的歷史背景,在學校開展超逾20年的考察與專題研習结合的校本課程。
今天是澳門12·3事件周年紀念日。事件起源於學校擴建導致警民衝突,繼而演變成全澳戒嚴,最終令澳葡政府失去管治威信。當年鮮有老師在課堂討論事件,因為那些年大多數學校都是有政治潔癖的。
不少市民平日的表現就是缺少了感恩心。風災之下香港境內亦有地區停電停水,翌日恢復返工又出現交通癱瘓難題;然而除了不滿外,或都需要感恩,我們的災情可以在三數日後就得以紓緩。
綠腳丫這個教育團體,今年年中出版了《香港遊》繪本集,網上預售已錄得超過5,000本的佳績,活動也辦得愈來愈大,可謂「平地一聲雷」,吸引了各大傳媒的注意。然而,綠腳丫的宗旨及願景,卻帶點神秘。今年書展,綠腳丫主辦人柯佳列(Kenny)以「親子閱讀的社會力量」發表演講,詳述了他的野心:綠腳丫,不只是教育,而是改變社會的基本步。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