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因時制宜,得失一念之差
預防疫苗面世,帶來曙光及希望,是形勢轉捩點,也是對政府之考驗。特區政府能否痛定思痛、亡羊補牢,且拭目以待。瘟疫有後遺症,社會須面對家庭破碎等現實。即使傷痕有朝癒合,傷痛烙印也永難磨滅。
預防疫苗面世,帶來曙光及希望,是形勢轉捩點,也是對政府之考驗。特區政府能否痛定思痛、亡羊補牢,且拭目以待。瘟疫有後遺症,社會須面對家庭破碎等現實。即使傷痕有朝癒合,傷痛烙印也永難磨滅。
新冠肺炎爆發第四波,特區政府在抗疫工作進退失據。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認為,香港政府沿用的方法不足以對抗疫情。
香港爆發新冠肺炎第四波,市民對於政府是否進行強制檢測有不同意見,現任廣東凱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的管喬中,講述凱普參與全國各地的大規模病毒篩查時說,愈多人參與檢測,效果一定更好。
香港缺乏應有的條件去複製內地的做法,這是事實,即使如此,也並非什麼也做不了,起碼強制某個行業檢測是可行的,現在才開始強制護老行業員工、的士司機檢測,雖然遲了,但起碼是一個開端,證明自設禁區是愚不可及。
管喬中講述凱普參與全國各地的大規模病毒篩查時說,愈多人參與檢測,效果一定更好。如果民眾不配合檢測,或驗出陽性的確診者拒絕隔離,躲藏起來,病毒就很容易擴散。疫情受控反映中國大陸民眾很自律,遵守規定。
防疫治疫是近月以至一年以內的頭等大事,能盡快清零,社會經濟便可恢復正常,公帑不會白消耗,社會民生與經濟不會重重的被損害,影響深遠。香港到今天再無任何藉口抗拒防疫治疫的緊急措施。
近幾日疫情「日日有突破,天天創新高」,面對如此來勢洶洶的嚴峻疫情,政府如何因應才能真正有效控制?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又該如何處理?一般市民日常又該怎麼做才能保護自己及家人?
本年初新冠病毒大流行的早期,香港疫情控制的情況比新加坡更好,這是因為香港市民警覺性更強,很快已經做好戴口罩、勤洗手的衛生措施。何以後來香港情況好像比台灣、新加坡等地差呢?
而特區政府不僅克服不了疫情,而且讓疫情蔓延惡化,時日一長,便不是簡單的失職,而是有攬炒香港的效果,便是破壞香港繁榮安定的大罪,觸及中國在香港的國家安全,不能等閒放任。
香港已經封關9個月,經濟受到重創,國泰(0293)不但要大量裁員,而且連港龍亦要即時結業,如果唔開關,將會有更多企業結業;到更多人失業,屆時政府想挽救亦無能為力。
三權分立,我覺得香港的教育局要把這個課題刪除,因為政治不正確。香港並不是一個獨立政體,互相制衡、司法獨立對香港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核心價值。
悲觀,是因為我覺得香港最大的問題,歸根究底也是跟民主發展比較緩慢有關,而最不幸的是現在民主發展正在倒退中。倒退是不是單單北京的問題?我認為不是。
疫情尚未平復,經濟處於半癱瘓狀態,現在唯一能撐起整個經濟運作的,就只有政府公帑。到底我們的財政儲備還可以捱多久?政府既然不願見公共財政陷入危機,那政府又有什麼解困良方?
香港特區政府抗疫,好彩得到中央政府相助,可以為全香港770萬市民作出全民檢測,但結果只得178萬香港人去做檢測,任香港政府如何解釋,大家都知道今次全民檢測是失敗。
香港有很多建制派人士,經常在公開場合表態支持政府,今次國家檢疫隊到香港,他們又登報鳴謝。但如果問他們有沒有去做檢測,結果或者會出乎大家意料之外,很多建制派人士沒有去做檢測。
第三波疫情為香港帶來極大的傷害,也帶出很多重要的問題。這些問題的答案應當首先在過去大半年的抗疫經驗中探索,應該依賴付出了大量心力抗疫的市民的智慧。
剛剛完結的普及社區檢測計劃,結果有大約178萬人參與,佔全港人數百分之二十四,當然,這個數目跟當局推出全民測試的初心相距甚遠,但當局早已將計劃名稱修正為「普及社區檢測計劃」。
假如普及社區檢測計劃屬於失敗的話,而港府和建制派的其中一種說法是──「有人挑撥離間,唱衰這個計劃;甚至有人散播謠言,採集的樣本將被送到內地去,引起市民的無謂擔心。」到底這個原因能否成立呢?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正與廈門大學合作研發一款鼻噴新冠病毒疫苗,11月將進行首階段臨床測試。他預計,由測試至疫苗面世,最快都要一年後。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