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中國?──人民之問與世界之問
正如一些學者指出,中國從來就沒有自外於世界,今天的中國是處於一個古今中西的交匯所在。二十大報告說: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具體要問什麼?
正如一些學者指出,中國從來就沒有自外於世界,今天的中國是處於一個古今中西的交匯所在。二十大報告說: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具體要問什麼?
我們深信教育已不再只為精英服務,而是能夠幫助每一個人,充分發揮他或她的潛能,發揮他們的能動性,以應付將來環境、經濟、社會等無法預測的挑戰。學生於成長期間,家庭及學校應提供一個正面的價值觀教育給孩子。
政府近年來大力在幼稚園教育階段的推廣中華文化,以求讓幼兒對自己祖國有更多了解,從小培養中國人的身份認同感。然而政府課程指引較為模糊,且未有明確的教師培訓。幼稚園應該教什麼?幼兒教育工作者應該如何教?
極右政黨兄弟黨之領袖梅洛尼10月成為意大利首名女總理。近年歐洲政壇愈多右翼政黨通過選舉取得多數民意支持而上台執政,右翼政治力量不斷擴展。可見,西方民粹主義逐漸興起,西方正面臨一場文化危機。
2014年博思艾倫公司成立100周年之際,作為博思艾倫的傳承者,博斯公司剛慶祝完這歷史性的時刻之後不久,公司就被合併到另外一家公司裏,而原本的有百年歷史的優秀諮詢品牌,亦湮沒在了歷史的洪流中。
陸軍持續在台海演練,主練圍島項目。台軍則有反登陸的操演,測試化解封鎖能力;預定9月5日在屏東的操演,會出動超級眼鏡蛇直升機。演練或操演加劇兩岸緊張,但短期內不致有武攻戰爭,各方的兵棋推演倒熱起來。
父母和孩子之關係,本質上該是相輔相成的「命運共同體」,而不是個人主義的「唯我獨尊體」。追求孩子利益最大化,往往帶來孩子和家庭利益的最少化,結局雙輸。我們要走出「零和困局」,才能達到最終的「合作共贏」。
人們因為長期活於網絡世界,對實體社交活動感到陌生和不安,漸漸地封閉自己的內心世界和杜絕任何情感交流,最終失去認識真實自己的能力。嶺大一眾碩士生策劃展覽,以「相遇」為題,探討個人身分認同等議題。
現在社會各界不再只視幼稚園為小朋友的照顧者,而更重視幼稚園對培養小朋友知識和價值觀方面的角色和功能。因此對幼稚園的課程規劃、師資、教學素質也有了相應的要求,政府也因而多了資源上的投入和支持。
香港一直以來是國家對外的資訊大門,在現時網絡毫無遮掩的漏洞之下,難免令外國惡勢力有機可乘。因此,要配合候任特首李家超的疫情後經濟發展和安定民生大計,《資訊安全法》必須盡快出台。
人的壽數有限,要珍惜生命,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努力從容面對和處理各種未完的心願,學習在不斷超越中取得平安和喜樂,逝者安詳、生者安寧。在有限的人生路上,一齊喜悅地活出無限的信心、希望和愛吧!
時代瞬息萬變,環境急劇變化,年輕人正面對各種的挑戰。如何協助年輕人裝備自己,迎接時代的機遇,值得各方重新思考。推行生命教育,讓年輕人學懂愛護、珍惜並尊重生命,強化生命素質勢在必行。
香港有3個教改浪潮,第一波教改浪潮是追求內部效能;第二波教改浪潮是追求外部效能;第三波浪潮是追求未來效能。面對第三波浪潮,有哪些領導行為最能切合學校領導所需呢?
從政策的角度看,香港人的「人心回歸」應該是依循三個階段推進。伴隨着這幾個階段的發展應該是香港人對國家民族的認知不斷提升,進而對國家民族的感情日增,而最後則產生愈來愈強烈的、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和責任感。
時代瞬息萬變,環境急劇變化,年輕人正面對各種的挑戰。如何協助年輕人裝備自己,迎接時代的機遇,值得各方重新思考。推行生命教育,讓年輕人學懂愛護、珍惜並尊重生命,強化生命素質勢在必行。
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是重中之重,是教學上最難處理的問題。但這些皆可從豐富的詩詞經典中找到素材,聯繫學生的生活實踐,古為今用,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品德情意的熏陶。
自香港回歸,由於種種原因,歷史教育和青年政策被長期忽略,錯過了黃金時機,代價極大。目前正是改變/提升本地青少年素質的大好機遇。在此有賴政府的規劃和推動,以及文化機構的運作籌措,假以時日,必見成效。
年輕一代成長的過程中,台灣經過了三個關鍵性的階段:1980年代啟動的「民主化」,1990年代出現的「全球化」,以及近20年來中國快速的崛起及地緣政治帶來的不確定感。台灣如何在台中美三邊之中尋求平衡?
東華屬校通過提升教師團隊專業能量,設計新穎具探究性的課程,啓發學生潛能及推動自主學習。中小學乃至幼稚園均與家長同行,提供學術及情意發展支援,全方位照顧學生成長需要。
東華三院自1870年起與教育同行,提倡全人教育,由小學到中學設有連貫的德育課程,讓學生學習到東華三院「回饋社會,豐盛人生」的核心價值,成為對社會有承擔的人。
東華三院是全港主要辦學團體之一。東華三院教育科主管吳奇壎表示,東華推動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的教育、近年又着重於價值教育及德育,正因為知識、技能、態度三方面不可或缺。
東華三院作為全港主要辦學團體之一,董事局透過教育科支援屬校發展,推動全人教育,以學生為中心,為他們提供有意義的經歷,讓學生透過自身體驗去學習正面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塑造整全人格。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