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論壇探討中國與全球經濟 吳曉求:內需不能取代外需
吳曉求教授指出,對中國來說外部需求特別重要。「千萬不要認為中國經濟規模擴大後,靠自己消費就能完成過剩供給能力的平衡」。他強調,中國是投資推動經濟成長佔比非常重要的國家,所以需要外部平衡強大的供給能力。
吳曉求教授指出,對中國來說外部需求特別重要。「千萬不要認為中國經濟規模擴大後,靠自己消費就能完成過剩供給能力的平衡」。他強調,中國是投資推動經濟成長佔比非常重要的國家,所以需要外部平衡強大的供給能力。
每年早春3月,都是炒股客引頸以待的兩會行情發酵期,不論是新炒抑或翻炒,只要有主題,那怕冇股炒。然而,一年一度例行公事式炒作,已淪為愈來愈機械化、公式化重複又重複的指定動作,既然一年一度燕歸來,年年如是,說甚麼兩會憧憬、國策預期或改革契機等等,惟又有幾多是兩會期間能真正出台?是以凡以概念、題材、主題標籤的股價炒作,每每傾向有如放煙花般燦爛卻短暫。 然而,中央在一度不斷強調改革的大環境下,再出現如供給側改革般以穩增長出發,卻出現催谷了上游通脹的副作用,只顧去產能,變相人為左右供求,未見創新,又何來稱得上是真正的改革。 內地始終經驗老到 總理工作報告中最惹市場關注莫過於經濟運行目標,6.5%的增長目標,未算具微言大義的實際性下調。內地智囊提議增長目標可以低一點,6%也沒有問題,惟似乎最少未來3年,內地增長目標都不存在下調空間。中央不斷強調的2020年達致小康經濟目標,背後由始至終都是要每年有6.5%增長的最低基本假設,變相認同了6.5%根本上是牢不可破的目標。 增長不能太低,除考慮到2020年整個5年規劃目標落實之餘,更重要是,在債務及信貸持續向上之際,增長一旦有所差池,債務佔GDP比重就必然較現在更高了。 今年財政赤字佔GDP比重目標仍維持於3%,跟去年一樣,相當於額外有多2千億元(人民幣,下同)開支預算。而在8千億元基建開支預算不變情況下,年內擬透過PPP為首的其他項目,已批出的就已逾10萬億元了。事實上,基建從來都是刺激經濟財政政策主力板斧,好明顯,仍然對內地經濟產生頗為正面的推動作用,08年固定投資一度定下逾30%的增長目標,但近年已續回落。內地今年固投增長目標是9%,表面上較去年原本的10.5%增長目標大幅削減,留意基於去年實際固投升幅最終其實只有7.9%,在去年不達標的固投數字上,額外再多1.1個百分點的固投增長,其實已是相當之大規模。 基於通脹回升及行業價格上升預期,內地去年第四季的名義增長,已經急升至9.9%,預計今年最少首兩個季度,名義增長將會重見雙位數水平。名義增長的向上,配合實質利率的持續回落,理論上就是要鼓勵更多投資,這亦可以解釋到,即使內地固投增長目標仍然相對保守,全年的投資在計算更多PPP項目的話,實在是相當進取。基建谷經濟,內地始終經驗老到,特朗普式的經濟,即使稱不上是反過來抄襲中國,亦算不得上是甚麼驚天地泣鬼神之作。 原刊於《am730》,獲作者授權發表。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