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灼見名家傳媒首度舉辦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架構(ESG)企業大獎頒獎典禮,2023年邁向第二屆,一起聽聽首屆ESG翹楚大獎得主溢達集團董事長楊敏德的營商之道。一個魚塘如何激發楊女士的環保念頭?
盧煜明教授認為,香港有優良的科研資源及紥實的科研基礎,多年來累積了不少具影響力的科研成果,也出產了很多出類拔萃的科學家。但是,如何把科研落地轉化為對社會有效益的技術和產品則極為關鍵。
走了這麼多學生,香港會否有足夠人才應付將來社會的需要?如此嚴峻的局面,教育局怎能放手讓個別學校自己面對?學校又可以如何面對?教育局提出的「軟着陸」,具體政策內容是什麼?
行政長官李家超上周赴京述職,周日(12月25日)專為《大公報》撰文,認為香港正處於「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的關鍵階段,特區政府日後將聚焦三方面的工作。
作為一個香港出生的人,我知道這個城市有許多好故事可講。但是,作為一名報道2019年社會動盪事件的記者,我知道如果不承認仍然遍布這座城市的不滿暗流,就無法講好香港的故事。
港府周四(12月22日)公布《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提出八大重點策略,為未來5至10年的創新科技發展制訂發展路徑和戰略規劃,並成立「創科產業發展委員會」,檢視落實進度,業界評對創科發展建立清晰信號。
當君子的特質展現在企業家身上時,他們會比社會企業家更懂得經營企業,會比良心企業家更能發揮社會責任。他們利人、利他、利天下,求人和、世和、心和。在筆者高希均眼裏,鄭崇華便是這樣一位君子企業家。
談到香港的競爭力,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不必過於擔心香港的競爭力和吸引力,但地緣政治情況複雜,預計外部勢力抹黑香港的情況會持續,當局會研究能否仿傚新加坡設立《假新聞法》,應對刻意抹黑的失實報道。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與香港生物醫藥創新協會周三(11月23日)發表「香港生命健康產業發展研究」數據,結果顯示,近四成港企及大灣區企業有意在港投資,唯香港缺乏多元人才,推動生命健康產業將科技成果商品化。
今年福布斯中國發布「2022年中國女性創投人20」,啟明創投主管合夥人梁頴宇榮登榜首,並成為封面人物。她表示,自己的願望是推動更多公司建立全球化醫藥產業。讓人類有新的選擇,生命有更多的可能。
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接受本社專訪指出,香港夾在中美角力之間,未來幾年的經濟前景不容樂觀,但由於中國維持長期增長動力,香港金融業也有不少機遇,唯必須改變舊有思維,才能保持優勢。
隨着世界各國已把眼光放在疫後發展,競逐中高科技高端人才勢所必然,特區政府需要摒棄過去的概念,以全新的思維理解人才的定義及需要,才能制定具前瞻性、具競爭力的政策,吸納世界人才來港發展。
過去三年,港深兩個城市最具體的向對方靠近和示好的行動,無過於深港前海合作區擴大,以及香港前所未有地提出了北部都會區發展戰略。兩者在發展面臨什麼挑戰?有什麼可預期的前景出現?
行政長官李家超出席灼見名家八周年論壇時指出,香港的機遇無限,因為新冠病毒沒有、亦沒辦法改變香港的DNA,香港一直的固有優勢多不勝數。雖然前路未必每一步都完全平坦,不過前景肯定光明遼闊。
生產力局首席數碼總監黎少斌表示,指數經歷上季大幅上升後,本季轉為回落,反映本地中小企仍受環球經濟及疫情演變的外在因素影響,導致於來季的營商氣氛轉趨保守。
我相信無論香港題材、敦煌、故宮,以至香港藏藝術品,都值得Art-tech沉浸一番,再藉這機會深入培養香港Art-tech敏銳度。在元宇宙說得震天價響的「夢幻天視」時代,或許仍是值得一試吧?
李家超的《施政報告》展示了濃厚的憂患意識,他和他的團隊也可算是盡了相當努力來回應中央和香港居民的關注和訴求。但我們也需要清醒地意識到在未來一段日子,香港將要面對嚴峻的財政狀況。
行政長官李家超周三(10月19日)上午出席立法會大會,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當中提出大量政策措施,着重提升政府長遠規劃能力,以及香港的國際競爭力,挽回受到新冠疫情及地緣政治亂局影響的經濟。
香港理工大學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PReCIT)向港府提交《施政報告》建議書,內容涵蓋香港的創科發展、碳中和城市、一帶一路,以及高等院校如何支持創科融合大灣區及國家發展。
香港新一屆政府上任百日,對於放寬入境檢疫,特首李家超強調任何措施都要有序及穩妥,不可帶來混亂,否則會適得其反,欲速而不達。這究竟是閃爍其詞,抑或是按部就班,很快便有分曉。
過去,香港較諸新加坡的優勢關鍵在於背靠祖國,但香港沒有善用,加上在疫情措施上處於中外夾縫中,令香港經濟停滯不前。時事評論員霍詠強認為,根本問題在於港府缺乏長遠規劃。
香港未來5至10年有什麼機遇與挑戰?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認為,不可以單靠政府推動經濟,而政府遲遲未出手吸引人才,會造成什麼影響?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面對人才流失之際,極須吸引人才之際,竟仍向外來人才有意留港、以香港為家的人才徵高額的買方印花稅。理據是什麼?額外印花稅造成供不應求,上車盤樓價暴升,政府不會考慮減辣,理據又是什麼?
估計中國人是不敢放大量資金在新加坡,就算香港人可以去新加坡工作,新加坡政府都是得物無所用,那些去了新加坡工作人很快就會被踢走,咁危險的事,唔會有太多香港人願意去新加坡工作。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香港的發展要放在國家整體策略格局來看:「大灣區是我們進入內地市場的切入點,而大灣區的中心點便是北部都會區。我們要善用走廊的優勢。」
STEM教育的重點是探索精神,探索是從不斷嘗試及失敗中汲取經驗;教育美麗之處在於能擁抱「嘗試」及「失敗」,期望我們的教育能與學生及家長攜手,共同探索未來,擁抱未知!
校企合作教育能提升大學畢業生的競爭力,解決本地人才短缺問題,並降低青年失業率,起着穩定社會及提高經濟生產力的效用,為大學生、僱主及社會創造三贏局面,是為本港長遠發展注入動力的良方妙策。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