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助手、陪練
觀乎近日蜂擁而來的議論,仍然有不少論者,以為生成式AI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機器。這樣的誤解,不難把討論引入歧途。因此,略為收集了一些在學校應用的例子,經過筆者親自試驗,以說明生成式AI的良性用途。
觀乎近日蜂擁而來的議論,仍然有不少論者,以為生成式AI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機器。這樣的誤解,不難把討論引入歧途。因此,略為收集了一些在學校應用的例子,經過筆者親自試驗,以說明生成式AI的良性用途。
國家最高人民法院早於2019年便開始使用先進科技輔助司法,法院亦與時並進,緊貼創新科技發展,近年已廣泛使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反觀香港法院的數碼化進程卻發展得非常緩慢,遑論人工智能司法。
ChatGPT出台之後,迅速引起許多同類工具的誕生,從文字,延伸到語音、圖像、視頻……反正人類主要的表達手段,都可以替代。最近有不少香港教師做出不少試驗與嘗試,煥發出許多智慧。以下的觀察,與讀者分享。
在討論人工智能對勞工市場影響時,不少人擔心各行各業打工仔都會大受影響。不過,同一時間科技進步亦令這些行業生產成本大為降低。這在人手長期不足的醫護界尤為明顯。
正所謂「天要下雨,娘要嫁人」,AI的發展趨勢已成,我們既然阻擋不了,就應該好好地學習及應用它,以便跟上世界發展的潮流,提升我們及整個社會的競爭力和生產力。
要防止問題再次發生,港協暨奧委會恐怕應多走一步,不是只要求各總會在往外地參賽前到來取工具包,而是向已知道會到外地參賽的團體,主動送上工具包,甚至是強制每個總會,都保存一個工具包,以備往外地參賽所需。
人工智能模型ChatGPT自推出後蔚為風潮,撼動全球的教育制度。「中國AI之父」李開復博士與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不約而同表示,AI工具將獲廣泛應用,教育界應及時了解最新趨勢。
香港城市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於3月4日為該學系第二屆「人工智能物聯網資優培訓課程」舉行學生作品總決賽及結業禮,同時舉辦一連三天的學生作品展。結業禮邀得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出席,與學生分享學習成果及得獎喜悅。
ChatGPT的確是一把兩刃劍,它便利了我們尋找和整理知識,但同一時間也讓我們失去了創造知識的演練機會。ChatGPT為學界帶來的挑戰將會崛起,學界如何應對?
在人生最重要的人格形成期,培育主動自發探索和創作、與人和世界互動等等能力,才不會給愈來愈主動的工具和複雜的社會淘汰,反過來能掌控之!
科技巨擎不約而同地認為,ChatGPT這類技術充滿商機,將會是工商業界渴求的智能工具;然而筆者認為,傳媒對ChatGPT過分吹捧,有點名過於實,特別是在教育應用方面。
過去一年全球經濟活動及商務往來逐漸回復正常,但企業及個人用戶對互聯網和新興科技的依賴卻有增無減,網絡攻擊的方式、數量及複雜程度亦隨之增加。
微軟在《未來計算》提出人工智能開發的六大原則,筆者建議香港政府可參考這些原則制定適當的法例,確保用作機器學習的大數據訓練集的實用性,好讓人工智能產品或服務的用戶能享有合理的權益。
當電腦上的簡單指令就能取代一切時,我們如何向學生解釋寫作課是必要的?當這篇文章只用了15分鐘就生成了,學生們怎麼會有足夠的耐心去寫一篇1400字左右的文章?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醫學院和理學院的6個研究團隊,獲美國國家醫學院頒發健康長壽催化創新獎(香港)2022,囊括香港區10個獲獎項目中6個。
近些年來,元宇宙、第3代互聯網等概念興起,不少專家在預測2023年的科技趨勢時,都看好全球數碼經濟的持續增長。那麼香港政府又該着重關注哪些科技發展趨勢呢?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陳達明與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教授劉宏斌聯合研發出應用於微創腦手術的柔性內鏡機器人系統,並在香港成功開展首例屍體實驗,證明使用該機器人可在微創條件下完成全部所需手術步驟。
中大醫學院領導的跨國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全球首個人工智能系統,只需透過分析「眼底相」便能夠偵測阿茲海默症,準確度逾80%。有關系統不但容易應用、非入侵性,且成本效益高。
在人工智能和資訊泛濫的新時代,傳統的表達方式能否延續?究竟被何種形式所取替?是含蓄隱匿,還是開口見喉;是耐心品味,還是囫圇瀏覽;是專注創作,還是泛濫自拍;效果是轉化升華,還是依然淺薄焦慮,值得深思。
今年福布斯中國發布「2022年中國女性創投人20」,啟明創投主管合夥人梁頴宇榮登榜首,並成為封面人物。她表示,自己的願望是推動更多公司建立全球化醫藥產業。讓人類有新的選擇,生命有更多的可能。
全球教育科技峰會周五於港大舉行,內容涵蓋亞洲人才發展趨勢、如何應用人工智能、數據分析和網絡3.0等新興技術創新員工發展,以及公私營機構和學術界別如何共建學習創新生態系統。
香港教育大學(教大)近年在校長張仁良教授帶領下,配合科技發展趨勢,促進教育創新,為大學、高中及小學生設計人工智能教育課程。教大又推出「看動畫‧學歷史」系列,善用新媒體,推動愉快學習。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2022年人工智能白皮書》,指出未來人工智能產品工程化將會是成功企業的關鍵因素(CSF)。企業在追求持續研發新技術的同時,將更加注重產品開發過程,以規範的工程手法確保產品安全。
維護產品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是科技應用及產品開發的關鍵元素,目標是確保產品的實用性(包括耐用、安全、可信),這些元素對人工智能產品開發亦同樣關鍵,工商業界絕對不容掉以輕心。
中國作為全球產業鏈最完全的生產大國,政府可以適當引導大學和企業的科研方向,在這些環保痛點上下功夫,找到新的製造方法。繼而,這些新的環保產品可以外銷,成為中國繼高鐵後另一項拳頭產品帶領世界。
教城與Microsoft合辦「Master Code編程大賽」,並以「AI 構想.智健康生活」為主題,鼓勵學生以人工智能科技及編程,設計出促進人類健康的創新方案,改善人類生活。
香港一直以來是國家對外的資訊大門,在現時網絡毫無遮掩的漏洞之下,難免令外國惡勢力有機可乘。因此,要配合候任特首李家超的疫情後經濟發展和安定民生大計,《資訊安全法》必須盡快出台。
隨着疫情加速數碼轉型,IT界對創科人才的需求日益熾熱。未來5年,香港將額外需要10萬名科技人才,以填補行業人才流失的缺口,於是培育未來創科人才變得極為重要。
近期俄烏戰爭不斷地升級,毫無半點在短期可平息的跡象。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的支援之下,烏克蘭愈戰愈勇,反映每個國家都需要擁有自己的科技,才能避免受制於人。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深信,隨着InnoHK共28間研發實驗室同仁全力以赴,加上位於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日後的新田科技城等大型基建同步推進,香港創科發展定會生機盎然,再攀高峰。
事情總有正反兩面,人類的工業化也是。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的財富和生活素質得以提升,但武器的發展也愈來愈精良,武器的款式也層出不窮,潛在損害大。作為世界領袖,應帶領人類作出一個最佳的未來發展選擇。
美國白宮科技辦公室曾強調AI應用必須平衡風險避免傷害等,但很明顯地,以美國為例,高科技戰鬥無人機的殺傷力強勁,派往烏克蘭的做法完全與西方國家的科學倫理觀背道而馳。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