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國史教育計劃 於香港故宮舉行「古韻今soeng」大型匯展
「明日棟樑:青少年國史教育計劃」今年進入第三階段,特於4月20日至4月22日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舉行「古韻今soeng」之大型分享及公眾推廣匯展,分享同學的學習成果及心得。
「明日棟樑:青少年國史教育計劃」今年進入第三階段,特於4月20日至4月22日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舉行「古韻今soeng」之大型分享及公眾推廣匯展,分享同學的學習成果及心得。
一年一度的兩會,不是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利用來爭取選票的場合,而是和全國人民溝通的制度化的機會,做到集思廣益,兼容並包,求同存異,謙遜尊重,與時並進,真正發揮一個成熟的民主代議政治體制應有的作用。
香港的誕生是一個歷史的偶然,理論上難以形成獨特文化。不知是命運的安排還是巧合,自60、70年代起,香港竟然孕育出獨特的本土文化,尤其是在影視音樂產業,一度席捲全球華人社會。當中,更蘊含了中西合璧之道。
《香港中文教育發展史》為已故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榮譽院士、資深教育工作者、書法家王齊樂的傾注心力之作,也是首本詳述香港中文教育史的專著,因應讀者需求而重排校訂,終於2022年推出第二版。
「真正自信的民族是不怕被批評的。」對於香港珠海學院陳致校長而言,愛國教育應該是「潤物細無聲」的,而面對人才流失、高等教育等問題,也同樣應該持守這種態度。
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系主任梁源博士表示,第七屆國際漢語教學研討集合世界各地從事漢語教育的專家學者共同參與,為教育學界的搭建學術交流平台,促進和推動國際漢語的發展。
近日,國際峰會接二連三地舉行,中美領導人亦首次面對面會晤。資深銀行家、專欄作家張建雄認為,北京大獲全勝,而美國孤立中國政策已失敗收場。日後中國的外交政策應該如何進行?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政府近年來大力在幼稚園教育階段的推廣中華文化,以求讓幼兒對自己祖國有更多了解,從小培養中國人的身份認同感。然而政府課程指引較為模糊,且未有明確的教師培訓。幼稚園應該教什麼?幼兒教育工作者應該如何教?
彭定中博士認為,現代人與人之間十分疏離,人與自然割裂,導致社會氣氛不和諧。中華文化中特有的精神心態,可匡補現代文明的缺失,繼而進一步解構及打破跨代貧窮問題。
中華文化的特色之一,是崇尚自然,追求天人合一,認為很多做人的道理,都可從自然世界中找到啟示。林則除一對聯,隱隱然就是香港今回最終能否渡過厄困的重要關鍵之一。
香港都會大學年度創意藝術學系畢業展在7月15日至24日於都大賽馬會校園舉行。今年畢業展以「SOON. TO BE 將‧來」為主題,作品題材亦展現學生對社會的關注。
第32屆香港書展舉行在即,今年書展以「從香港閱讀世界‧憶寫香港故事」為主題,中華書局為配合大會主題,準備不同範疇新書,以推廣中華文化及本地文化。
香港書展將於7月20至26日期間舉行,遇上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新雅文化以「我愛我家」為今年的參展主題,推出多種圍繞香港、中華文化及歷史有關的圖書。
我闖進內地市場的切入點,是以商業與文化並重,既談生意,也談文化學問;既介紹西方的資本市場及金融財務手段,也探討傳統中華文化的現代通用性,更視之為經商智慧的資料庫。
600年故宮傳承中華5000年文明,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的賀禮,亦是向世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的一個對外窗口。香港故宮必能推動中國藝術和文化的研究和欣賞,並促進世界文明和文化的對話。
吳志華指香港作為具優勢的城市,絕對有潛力做文化創新,但這依賴城市的歷史自覺、文化自信、其團隊對學習方法理論的掌握,以及與前線文化工作者的多方合作。
文言文範文在公開試的比重日漸增加,是促進古文學習的一大契機,「我真的希望,範文能成為學生學習古文,乃至從中掌握中華文化的鑰匙和導引。」
香港既然擁有一個具使命感的博物館,又身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一份子,塑造灣區人文精神也應出一分力:透過博物館這個平台,可以把優秀的傳統中華文化彰顯及傳承,有助建立灣區人文精神。
「metaverse」,是從「universe」演化出來的新字,塑造一種精明機靈的形象,別無深意。不知道是誰,把「metaverse」翻譯成「元宇宙」,那就差之毫釐,謬以千里,似有意誤導以轉移視線。
2021年快將過去,哪些議題最受市民關注?一些老大難議題,未來有沒有機會解決?從灼見名家今年十大最受歡迎的名家文章及精選報道、專訪中,或可窺見2022年的世界政經趨勢。
我們現在提倡的愛國教育必須建基在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上,繼往才能開來。縱觀每一個偉大的民族的亮點都在於擁有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在風平浪靜之時,看不出什麼分別,若遇國難或挑戰的時候,就是拼家底的時候。
黃霑筆下多的是香港人的生活,他的流行曲歌詞更已融入香港人生活文化之中,帶着掛着藏着多少香港人的回憶。如實地保育我們的記憶,與政治無關,與意識形態無關,只是對記憶的溫情和尊重罷了。
《論語.學而》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悦乎。」仿效人類,人工智能系統一經開發後要盡快付諸應用,並以滿足用戶需求為首要任務。但「學無止境」,所以人工智能系統亦應持續學習。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國家安全教育已經得到了深化和強化,當中的挑戰是為所有學校提供更多的資源和人力支援,以便學校管理層和教師能夠並且順利實施國家安全教育,造福學生和整個社會。
香港教育大學(教大)中國語言學系慶祝成立十周年,系主任施仲謀教授表示,學系過去十年致力推動中文教育的國際化及現代化,基本實現了成為亞太地區中文教育研究樞紐的願景,期望未來在教學及研究更攀高峰。
中醫有許多療效,人們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背後跟多數人對中華文化的體認及民族性有關。為何會這樣?從近來台灣故宮爭議,也能看出端倪。
清末民初讀書人處身的環境是中國3000年未見的大變局,但他們不怕變亂,更主動推動改變,因為他們眼光遠、胸襟闊、氣魄大,所以才能挺得住日軍侵略,於動盪歲月譜寫出一段讚歌。
有香港年輕一代,唾棄中華文化,背棄民族大義,荒謬地要求歐美各國制裁自己的家──香港,甚至於網上高調宣布與家人斷絕關係的聲明,倫理道德觀在政治的衝擊下淪落至此,實教人痛心。
中國早在春秋時代,明確的自由平等觀念、以及保障每一個人謀生的基本人權理念,已經存在,這些理念放諸四海皆準,就是普世價值觀了。普世價值觀並不是西方獨有,而是人類社會的共同理念。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