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中美角力

2023年9月16至17日,王毅和沙利文在馬爾他會談。(中國外交部圖片)

兩次馬爾他會晤的笑話

美國和共產黨政權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要等到2023年9月,才由拜登和越南簽定,是34年後的事,美蘇三位領導人都死了。蘇聯卻在1991年解體了,美國真的完敗蘇聯嗎?歷史並未有定論。

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與國家主席習近平握手。(中國政府網圖片)

全球部署

中美之爭是全方位、全球性的,美國是動用西方全球的力量來圍堵抑制中國,中國的反制也只能是同樣的全球化、全方位化。

中國式現代化要實現,對ESG會產生怎樣的影響?(Shutterstock)

可持續發展與中國式現代化

國際秩序問題重重,那麼問題出在哪裏?根源在於我們所能提供的好的國際公共品太少,一些大國都不重視。實際上,中美之間有太多的公共議題要解決,未來的現代化道阻且長,如果不想清楚這些問題是不行的。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華兩日,對外釋放了中美都希望管控緊張局勢的信號。(布林肯Twitter圖片)

布林肯的北京一夜

布林肯的一次訪問,根本無法改變美國對華戰略的軌跡,這也是美國國務院官員呼籲外界對此訪降低預期的原因。中美關係「低位震盪、邊打邊談」的新常態將會持續下去,防止戰爭以及擦槍走火引發的衝突升級成最大考驗。

布氏在華的言詞老練、得體,回美國後再慢慢計數也未遲。(布林肯Twitter圖片)

美國布卿訪華的虛實

布卿訪華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美國2024大選作準備,大陸和香港KOL不要表錯情,以為美國佬央求與中共修復關係,這真是井蛙之言,中美關係愈差,對美國便愈有利,哪個政黨對中共愈強硬,便愈多選民支持。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華,先後會見秦剛、王毅及習近平。(布林肯Twitter圖片)

布林肯帶着對抗去訪華

美國的盤算,是國務卿訪華可以「增進了解、減少誤判」,起碼恢復雙方一個正規且高層的溝通渠道;而最主要目的是安排稍後的習近平、拜登高峰會議。在另一場中美元首會晤前,兩國之間的緊張局面都不會出現任何轉機。

中美爭端的本質是什麼?最終會否走向戰爭?(Pixabay)

沒有硝煙的中美「戰爭」

中美交鋒的戰場,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仍會集中於制度之爭,在科技、創新、開放、文化、文明等軟實力上較量。這將會是一場爭取民心、民意的無硝煙戰爭,這方面中國可能要急起直追。

香港城市經濟的國際性,在全球數一數二。(亞新社)

經貿外交

香港的國際性,不應只是內地富豪的海外財富管理中心,而是中國經貿外交的推動者、執行者,積極進取,突破國際的政治封鎖。

早在2015年,就有部分小股東要求滙控分拆亞洲業務單獨上市。(亞新社)

滙豐的宿命

匯豐對自己的定位舉棋不定、進退失據,而中美鬥爭正在升溫,類似孟晚舟案的對弈隨時會再發生。匯控總部在西方但業務重點卻在東方,危機仍然存在,突發事故隨時再來。匯控兩面不討好的宿命,可能無法解除。

雖然近年美國努力切斷對中國的倚賴,但因而付出的經濟代價,仍未完全在國內浮現。(Shutterstock)

不一樣的冷戰

有很多評論認為中美雙方已進入冷戰期,就像上世紀二次大戰後的美蘇關係般,我倒覺得時移世易,縱使中美是處於冷戰,這次的冷戰和上世紀的,有很大差異,亦很難言哪一次更危險。

Page 1 of 3 1 2 3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