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QS世界大學排名出爐 港大中大各升1位創新高
今年6月8日,QS公布了全球大學的排名,香港有7間大學上榜,其中香港大學位列全球第21位,香港中文大學位列全球第38位,躋身全球前3%的頂尖大學之列。中國內地有5間躋身全球前50名頂尖大學之列。
今年6月8日,QS公布了全球大學的排名,香港有7間大學上榜,其中香港大學位列全球第21位,香港中文大學位列全球第38位,躋身全球前3%的頂尖大學之列。中國內地有5間躋身全球前50名頂尖大學之列。
應對肥胖最有效的方法自然是減少進食,但肥胖人士往往失去飽腹感,因而難以調節飲食習慣。浸大研究識別了一種蛋白水解酶,它在人類大腦發出飽腹感訊號的機制中,發揮重要的調節作用。
南韓及多國政府視社企為社區經濟一部分,鼓勵平等參與的管理模式,以及提供充足指導及支援。相反,港府只將社企置於扶貧框架之下,甚少提及其對香港經濟帶來的諸多貢獻,港府有必要再思社企的經濟角色。
為幫助受疫情影響需要學業支援的中四至中六文憑試學生,港大及中大推出多項線上支援學習系統,幫助中學生暑假留家抗疫的同時,不中斷考試學習。
繼香港大學設立社區疫苗接種中心將於2月23日提供復必泰疫苗接種服務外,香港中文大學亦由即日起為市民提供核酸檢測服務,並協助醫管局熱線接聽市民的求助及查詢。
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合作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可以不用進入細胞內部,便可激活一種獨特的細胞受體,從而誘發血管炎症,將改變研發相關藥物的方向,以及辨識重症患者的方法。
中大、城大研究指出,若社交接觸程度一直維持在過去兩星期的水平,由Omicron引起的第5波疫情將導致超過300萬人受感染,以及超過17萬人得重症,但收緊社交距離措施後,最多可令感染人數下跌至1100。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教授於構思、 開發及研究功能性組織替代方法的工作,及現在將其臨床轉化,奠下了重要基礎,貢獻甚豐,獲國際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學會會士(TERMIS)選為2021年會士(FTERM)。
受疫情與人工智能洗禮下的教育界,老師如何掌握科技的知識與運用?混合式學習會否成為未來學校的常態?學生如何才能擁有21世紀需要的創新思維、品德與心靈健康?學與教博覽今年的展覽趨勢或可見一斑。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近期進行電話調查,收集市民對2021年立法會換屆選舉的看法。這次調查的受訪者,92.0%表示為登記選民。受訪者中有30.8%表示一定會在12月19日立法會地區選區選舉中投票。
在70年代,甚至80年代初期,世界各地MBA課程一方面要開設企業政策一科;另方面卻缺乏有關企業政策的研究,李傑先生和兩位學者一同收集東南亞各地的有關案例,編印成書,對整個東南亞的商學教育,有及時貢獻。
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出席自閉症終身支援計劃啟動禮時表示,期望教育、創科、社企、商界等不同界別能夠繼續進行跨界合作,持續發展對自閉症患者的支援。
中大前校長、經濟學講座教授劉遵義在中大大灣區論壇上回顧中大(深圳)的成立過程,認為中大可以為大灣區增加學位供應,達到研究同質化,促進大灣區繼續發展和經濟一體化。
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徐磊教授團隊早前聯同中國內地科學家,成功在實驗室製造出可自由調節彈性的新型智能彈性材料,有望日後廣泛應用於工業、建築及防震材料。
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11月2日舉辦「金融科技會議2021」,會上設有多個創新項目示範,包括中大系統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學者和學生共同設計的自動檢測洗黑錢活動模型。
香港中文大學宣布慶祝在大灣區發展15周年,舉辦論壇暨發展成果研討會,展示多項中大及中大成員在大灣區十多年來的創科及發展成果。
生物科技是世界未來大趨勢。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指出,須注意倫理,香港提防成為生物科技的病態之都,例如注意身體植入晶片對各方面的影響等,一起聴聽黃教授的分析。
特首林鄭月娥周三(10月6日)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多所大學及商會隨即發表聲明,歡迎相關措施,指反映了政府有決心、多管齊下解決土地問題及長遠發展香港的國際中心地位。
我們希望通識教育基礎課程可以帶領我們在「幫助年輕人學會為自己發聲,並尊重別人的聲音」,以此培養「善於思考、有潛在創造力的世界公民」的目標上更進一步。
今天香港社會上對通識教育有各種各樣不同看法以至誤解,張燦輝教授將他多年來從事通識教育建設的反思和心得結集成文,從教育理想的高度論證通識教育的意義,是十分適時的。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教授、中大癌症病人針灸中心主管莫樹錦教授,在今集妙手仁心接受湯偉聰醫生和李偉民律師訪問,為大家講解治療肺癌的新方法,提到減輕病人痛苦可與癌並存的新思維,內容精采不容錯過。
盧煜明教授是今屆英國「皇家獎章」的生物學得主,以表揚他憑藉血漿DNA診斷技術,開創「無創產前診斷」方法以及早診斷唐氏綜合症和多種遺傳病的革命性成就,並為其他類型的液體活檢奠下重要基石。
蔣曉薇的作品《幻愛》獲選為中學生最愛書籍第一位。她自言從小沉浸於讀書世界之中,吸收文學經典之餘,又與不同作家結緣,累積了豐富的知識、熱情及人脈,方能成為今天受愛戴的作家,十分感恩。
中國航天科技不斷進步,美國不斷打壓。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指出,雖然美國一直阻礙中國發展航天科技,中國航天科研靠自行研發成就高 ,無懼美國打壓,同時香港可以繼續與國際發展合作項目 。
香港中文大學校董會通過委任生物醫學學院生物醫藥科學講座教授陳偉儀教授續任大學副校長,同時委任瘤學系腫瘤學講座教授陳德章教授及晨興書院院長汪寧笙教授出任副校長。
香港應如何培養創新科技人才?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指出,創新科技人才要從中小學開始培養,前線老師設計活動配合教學方向,鼓勵年輕人了解大灣區,和教育局須考慮提升老師的市場觸覺。一起聽聽黃教授分析。
在疫情的限制之下,大學生們只能夠通過網上作報告。為了讓他們更投入於學習,我要求他們對其他組別的家課提出質疑或表示讚賞,如此有助改善各自報告的質素,並增強互動、反省自己。
中大於2020年6月至12月期間發問卷調查學生健康情況,結果顯示,相對於國際水平,香港學生的生活滿意度及自評健康狀態均較低;香港學生的情緒症狀亦較身體症狀嚴重。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榮譽教授何文匯教授認為,國民身份認同是必要的,每個國家都會強調國民身份認同,這種認同可以給人一種動力,令人生有目標,做起事來事半功倍。
中大醫學院早前進行的新型冠狀病毒隱性感染研究估算本港未被發現的新冠患者最多有近2萬人。另一項研究則證實,已經接種兩劑新冠疫苗的人士體內均驗出中和抗體,顯示本港提供的兩款疫苗都具保護作用。
近月一則「無實體數碼畫5.4億成交」的新聞,應該可算是全球AI藝術屢獲熱炒的代表,也反映AI藝術已漸現初型,美術老師應該多加關注和學習,為美術教育科普化做準備。
香港大學科研基礎好,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香港可發展成創科中心,因為香港科研底氣足實力雄厚人才濟濟,大灣區應建立大灣區研究基金推動研究 。一起聽聽黃教授的分析。
2020年皮尤研究中心研究據顯示,全球陷入「討厭中國」的熱潮,看似是無法挽救的局面。但外國人真的是鐵皮一塊嗎?中國的「戰狼外交」一定會成功嗎?中大社會學系榮譽客席教授謝宇的研究或能啟發中國外交的未來。
黃俊文教授是傑出的語言學及認知神經科學家,目前擔任中大大腦與認知研究所所長,研究範疇相當廣闊,包括:生理及文化等因素對語言及認知發展的影響、基因與語言演化的關係等。
西方出現反華浪潮,中大校長段崇智教授認為,有危有機可趁此機會搶先吸納傑出學人,另外為大灣區引進外國大學的資源。一起聽聽段校長分析。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及行政學系前系主任鄭赤琰教授指出,新加坡行非共政策是民主社會主義,李顯龍發表重要文章對中美關係有利,新加坡政府對中美冷戰的看法有代表性。
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最近出席全國人大會議,他指出中國近年在扶貧、環保等都取得重大成就。一起聽聽黃教授的分析。
早前發生中大學生會內閣「朔夜」當選後總辭。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認為,主要是中大校方用強烈方式與學生劃清界線 ,並指出違法達義是否具道德高地得到支持?大學生需要醒覺多別人溝通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