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中國經濟

當前中國經濟面臨困局,我們需要整理分析架構。(Shutterstock)

就當前中國經濟困局整理分析架構

中央政府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帶動全社會投資,以及發揮出口對經濟支撐作用。這些政策方向誠然是對頭的,但如果缺乏對造成消費和投資不振的深層原因作進一步分析,頭痛醫頭的對策亦只會事倍功半,甚至帶來反效果。

中國大陸今年經濟目標增長僅得5%,相信是長期趨勢。圖示14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中國政府網圖片)

「保五」長期化 香港新角色

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過程中,中央各項政策措施,香港到底有多大知情權、發言權和決策權?涉及香港和鄰近地區的發展計劃上,香港可以如何為自己爭取利益?這也許是新時代特區政府必須正視的新問題。

歐洲多個國家通脹掉頭回升,市場料歐洲央行將加息至4厘水平。(Shutterstock)

真假高息 你識唔識?

今年出現的變數實在太多,單是一個中國復常,已沖淡原有的經濟悲觀看法。很明顯,近期不論有關利率與經濟前景的課題,最新發展都在在出乎意料之外,與市場認為牢不可破的共識幾乎是兩回事。

香港官員針對大灣區的工作充分顯露缺乏積極進取的一面。(政府新聞處圖片)

建設大灣區鍵急重啟

大灣區是國家戰略,香港有鼎力共建的責任不用贅言,從近水樓台的角度看,對香港今後的發展,也是只有百利。東莞得益於深圳高科技和創新科技的外溢效果,值得香港深究。

人民何來那麼多的新增收入去加大銀行的存款?(Shutterstock)

內地儲蓄激增 何時流出市場

從種種跡象顯示,國家已經意識到,儲蓄過多並非一種好現象,必須有適當的政策引導這些資金重新回流市場,以免釀成通縮。我相信,人民銀行很快會減息、降準,以降低資金成本,讓更多的資金可以離開銀行系統。

即使是短短兩天的國際會議,起碼可以對外宣傳香港正在復常。(亞新社)

金融峰會可以救香港嗎?

香港跟西方國家保持聯繫、發揮金融中心的功能,主要是為內地服務;香港成為了國家金融體制一部分,中美互鬥,香港無能為力,但我們固有的優勢必須保持,這是香港和內地城市最大的分別。

中美背道而馳的發展,也令全球化衰落,世界開始走向區域化,而香港受到中國經濟影響較大。(Shutterstock)

看內地經濟 不看美國加息

全球經濟將會是一個三分天下之局──美歐一方,中國加俄羅斯另一方,其他就是中小型經濟體在兩大陣營中游走,爭取自己最大利益。香港要站在哪一方不言而喻,現實如此,對聯匯制做好防禦以至後備方案,肯定絕對有需要

如何興利除弊,治理房地產並不容易。(Shutterstock)

如何拯救地產?

我國房地產發展確實超前了。好在中國製造業發展尚未被終結,意思是,我國仍然有機會完成製造業產業升級。通過稅改,讓資本重返製造業,依舊存在最後的機會窗口。

大部分跨國公司都知道中國市場的重要性。(Shutterstock)

供應鏈的衝擊及未來演變

儘管有人說全球化可能會結束,有區域化甚至於本土化的趨勢出現,但是相比於政客來說,企業特別是跨國公司是相對比較理性和邏輯性的。從供應鏈的角度,企業考慮的因素還是那幾個,而中國仍佔有比較優勢。

Page 1 of 3 1 2 3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