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教授相信到2049年的時候,中國的人均GDP可以到達美國一半,能夠駕馭「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到時,中美關係相信就會和好。
俄烏戰爭拖延至今,美國人民逐漸感到不耐,愈來愈多的美國人開始質疑這場戰爭最終的走向。一起聽聽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的分析。
中國會陷入辜朝明所講的資產負債表衰退嗎?林毅夫認為不會,因為中國仍然有技術繼續創新、產業不斷升級的空間,也有「引進、消化、吸收」,並以此作為技術創新依據的「後來者優勢」。
2012年國家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機制建立,其鼓勵減排項目利用溫室氣體減排量(CCER),以抵銷企業的CEA。自願減排交易市場與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互為補充,共同構成我國完整的碳交易體系。
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教授認為,中國經濟當前是遇到困難既有周期性因素,也有結構性因素。一起聽聽陳教授分析。
國企和民企在中國經濟中有着不同卻互補的作用,儘管它們在某些情況下存在競爭,而在一些民營企業眼中,它們與國有企業的競爭時不對等的。但這兩種類型的企業對中國的經濟增長都非常重要。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備受環球市場關注,也被視為宏觀經濟趨勢的重要課題。未來十年中美競爭將成為新常態,或會加速人民幣國際化,為香港帶來若干挑戰與機遇。
在如火如荼的中美博弈中,更令人擔憂的是美國很可能正部署大規模的經濟戰,無孔不入地設法打擊中國的經濟,房地產爆雷,正是最佳的切入點。歸根究柢,必須要解決市場的供求問題,活化市場機制,才是治本之道。
由於近期內地經濟增長不如理想,國內外開始說中國正在日本化,且問題可能比日本更嚴重,到底是否這樣?一起聽聽香港珠海學院陳文鴻教授的分析。內容原刊於作者在《東方日報》專欄。
內地歌手刀郎的新歌《羅剎海市》,推出短短數日,全球網絡播放量已超過80億次,其可能帶動的消費潛力,不容小覷。但對於老百姓來說,有錢才能消費、才敢消費。
在長遠增長態勢仍在,但商業周期處於下行期,應有何對策?我認為不用太宣傳或刺激消費,而應鼓勵而不是打擊投資。民營企業可帶來巨大活力,要大力表揚成功的民企。
香港在知識產權商業化的進展一直未算理想,但憑着專業服務業多年來累積的經驗和高效率,以及穩健的法制、良好的營商環境、基礎研發的實力等優勢,絕對有潛力發展成區域知識產權交易中心。
美國財長耶倫近日發言,強調美國並不尋求與中國脫鈎,與美國實際行為背道而馳。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分析耶倫表態的背後原因,以及中美關係現況。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儘管受到疫情和不斷變化的地緣政治因素的影響,不少在中國或者與中國有重要業務往來的企業仍然對中國市場感到很有興趣。他們將中國看作他們的重要市場或供應鏈中心,亦或是兩者兼而有之。
全球最大注塑機生產企業之一震雄集團(00057)4月16日於深圳舉行65周年慶典暨行業高峰論壇。主席兼總裁蔣麗婉表示,未來會不斷推進完美品質和先進科技,推動中國裝備實力不斷邁向更高的巔峰。
任何產品,若被外人一見便知其造法的,或能被外人花點心血就能追溯其造法的,就沒有秘密可言。但有些產品,見者不容易知其造法,而產品的本身又是可以申請發明專利的,那麼應該選擇如何保障,是一個複雜的問題。
港大經管學院4月1日舉辦首場中國經濟名家講座,邀請到馬建堂博士、陳東升博士及毛振華教授3位重量級嘉賓,針對重要的經濟問題進行了深度探討。
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朱海斌博士認為,在中國經濟好轉的大前提下,站在全球的角度看,朱海斌指出,GDP增長5%的速度可算「難能可貴」。因為今年市場對歐美經濟可能衰退的擔心並未消退。
美國總統以至政府的公關策略與操作,無從評論;但在中國議題挖空心思的原因,路人皆見。陰招上不了台面不說,但為何屢試屢敗、屢敗屢試,只能說明正人有正道,用歪道非正人。
民企樂於在經營時盡量配合國家發展的大方向與具體規劃,唯這些配合應讓民企有自主的選擇,以便在適當的時機量力而為。而不能待民企與國企一樣,可以布置任務,限時完成。
新任國務院總理李強承諾,一定在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緊緊依靠廣大人民,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和時時放心不下責任意識,忠實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廉潔奉公、鞠躬盡粹、不辱使命。
中央政府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帶動全社會投資,以及發揮出口對經濟支撐作用。這些政策方向誠然是對頭的,但如果缺乏對造成消費和投資不振的深層原因作進一步分析,頭痛醫頭的對策亦只會事倍功半,甚至帶來反效果。
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過程中,中央各項政策措施,香港到底有多大知情權、發言權和決策權?涉及香港和鄰近地區的發展計劃上,香港可以如何為自己爭取利益?這也許是新時代特區政府必須正視的新問題。
近年有一些民營企業家意興闌珊,這種氣氛對中國經濟的破壞力很大,如果不加以扭正,中國的經濟就很快會失去動力,在與美國的競爭中就會吃虧,中國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會被拖延。
今年出現的變數實在太多,單是一個中國復常,已沖淡原有的經濟悲觀看法。很明顯,近期不論有關利率與經濟前景的課題,最新發展都在在出乎意料之外,與市場認為牢不可破的共識幾乎是兩回事。
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前副主任、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前副主任、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周一 (2月27日) 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協和醫院逝世,享年92歲。
長期以來,香港的經濟增長都比不上內地。好的時候有內地的七成,但差的時候,可能連內地一半也沒有。大病愈後,香港宜先爭取復常,很難要求大病後的身體比病前還要強壯。
從種種跡象顯示,國家已經意識到,儲蓄過多並非一種好現象,必須有適當的政策引導這些資金重新回流市場,以免釀成通縮。我相信,人民銀行很快會減息、降準,以降低資金成本,讓更多的資金可以離開銀行系統。
捨香港取澳門,成立滴灌通的金融交易所,是香港大雞不吃小米?李小加認同,香港擁有成熟大市場,但澳門或有後發的優勢。投資者投錢於內地小店,彼此互不相識,猶如隔山買牛,如何建立互信的投資關係?
2月16日出版的《求是》雜誌,發表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12月15日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重要講話的一部分《當前經濟工作的幾個重大問題》。
儘管存在疫情、俄烏衝突以及全球經濟衰退的威脅,中國的進出口商品總額仍增長7.7%,超過42萬億元人民幣,繼續保持世界最大貨物貿易國的地位。但是,2023年可能會大不相同。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