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美記者《紐時》撰文:拜登應擺脫特朗普影響 實施5點對華新政
美國資深中國事務記者、曾在中國居住20年的張彥(Ian Johnson)在《紐約時報》撰文,批評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似乎全盤接收特朗普強硬的對華政策,坦言如此下去只會令美中關係繼續惡化。
美國資深中國事務記者、曾在中國居住20年的張彥(Ian Johnson)在《紐約時報》撰文,批評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似乎全盤接收特朗普強硬的對華政策,坦言如此下去只會令美中關係繼續惡化。
《世界是平的》的作者湯馬斯‧弗里德曼撰文,指前總統特朗普任內美國政府的干預政策「更多地刺激金融市場而不是實體經濟」,還窒礙了生產力發展,但兩黨都接受「永久低利率」,導致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的現象加劇。
美國總統拜登宣誓就任後,呼籲放下分歧,團結一致,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撰文指,拜登團結美國的願景雖好,但對手不會輕易合作,因為不少反對派「極度腐敗」,部分政客更惡意散布充滿煽動性的「愚蠢」言論。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在《紐約時報》撰文,直斥美國總統特朗普是「不折不扣的法西斯主義者」,並指在衝擊國會山莊事件前,激進言行已數度被姑息。他斷言,安撫「法西斯主義者」的企圖,最終只會再次鼓勵他們。
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大批支持者疑受煽動,闖入國會山莊與警方發生衝突,釀成最少4人死亡。暢銷書《世界是平的》作者、《紐約時報》專欄作者弗里德曼撰文,痛斥「共和黨造反派」賠上了美國人自由公平選舉的傳統。
當選美國總統的拜登近日接受訪問談到對中國政策,表示希望與盟友立場一致,並爭取民主、共和兩黨就產業政策達成共識,確保優先投資美國。香港大學經濟學教授鄧希煒分析說,拜登上台後不會改變兩黨「圍堵中國」策略。
《信報》前總編輯、時事評論員練乙錚在《紐約時報》撰文,認為香港新的民主運動會變得不穩定,像李小龍所說的Be Water,沒有領袖,也沒有名字,卻有韌性和鬥志;規模不大,卻會悄悄地生存下去。
中國外交部前副部長傅瑩在《紐約時報》撰文,指中美兩國有可能通過解決彼此關切的議題來發展「競爭合作」關係。《紐時》更指傅瑩的文章是「到目前為止,中國政府關於拜登當選總統的唯一官方聲明」,因此值得刊登。
《世界是平的》作者湯瑪士‧弗里德曼在《紐約時報》撰文,認為美國總統大選過程驚險:「要不是關鍵州份的數千張選票,這很可能成為美國最後一次選舉了。」他形容特朗普恍似開着大巴士的瘋狂司機,險些撞死自由女神。
美國總統選舉投票結束,民主黨候選人拜登的領先優勢擴大,有望勝選,但《世界是平的》作者弗德里曼斷言,就算拜登勝出,但不會有壓倒性的勝利,美國仍然是輸家,因為儘管特朗普劣跡斑斑,為何卻仍有大量支持者。
著名經濟學教授兼《紐約時報》專欄作者克魯格曼近日在該報撰文,直指特朗普說謊成性,而且隨着美國大選臨近,特朗普的謊言更是變本加厲──「更加明目張膽,且愈發不受任何可行政治策略的束縛」。
《紐約時報》中文網在中共五中全會落幕後發表文章,指中國在控制新冠疫情後,承諾實現經濟復興,在科技方面自力更生,並加強軍事力量以保護國家的經濟和政治利益。
《紐約時報》上海分社社長Keith Bradsher近日觀察到,特朗普的競選紀念品在義烏批發市場「賣得很火」,拜登商品的大宗訂單卻「幾乎沒有」!這個不科學的「義烏指數」對美國大選選情帶來什麼啟示?
美國大選臨近,儘管大部分民調顯示拜登的支持度大幅領先特朗普,但特朗普仍不乏忠實支持者。《紐約時報》社論版成員斯托克曼撰文指出,特朗普的支持者會出於對經濟和對種族問題的憂慮而投票給他。
哥倫比亞大學學者史提芬‧威爾特海姆在《紐約時報》撰文,指80年前美國準備參加二戰時,作出對未來有重大影響的抉擇:美國不僅要追求軍事上至高無上的地位,更要在未來長期保持這種地位,美國亦為此付出沉重代價。
暢銷書《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作者弗里曼撰文,指出在特朗普政府只為謀求連任的分化政治策略領導下,新冠病毒沒有成為「中國的切爾諾貝爾」,結果看上去更像是「西方的滑鐵盧」。
儘管正在接受新冠病毒治療的特朗普表示,期待10月15日在邁亞密舉行的第二場總統競選辯論,但他的對手拜登卻明言,如果特朗普還帶有新冠病毒的話,就不應該舉行第二場辯論。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沃爾特·里德國家軍事醫學中心住院3天後,儘管白宮醫生指他尚未完全脫離危險,他仍然於當地時間周一晚上回到白宮,繼續接受新冠病毒治療。此舉惹來民主黨人、科學家及新冠死者家屬的不滿及批評。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克魯格曼撰文,指有關特朗普避稅及獲退稅的報道,證實了許多觀察人士懷疑的另一件事:特朗普或許有數億美元的個人債務。他更直言特朗普宣稱的輝煌商業成就只是虛構。
曾任《信報》總編輯的時事評論員練乙錚,近日在《紐約時報》撰文,認為字節跳動旗下短視頻平台TikTok對美國「構成的威脅是真的」,並指中國以「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擴張軟實力。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大選當前猛轟中國,刻意以中國議題打動選民,但《紐約時報》北京分社社長梅耶斯認為,對於北京來說,若然拜登當選美國總統,可能會為中國帶來更艱難、更複雜的挑戰。
成立於1945年10月24日的聯合國,下月將慶祝成立75周年。《紐約時報》國際新聞編輯 Rick Gladstone撰文,分析聯合國今天所面對的困難和無力感。
旅居香港多年的美國旅遊作家麥蘭恩觀察所得,儘管香港經歷了沙士病毒、禽流感、豬流感以至最新的新冠疫情,但傳統市場仍能倖存,並仍供應活雞,反映白切雞等傳統口味具有強大生命力,甚至較新冠病毒更強大。
美國總統特朗普前任私人律師科恩在其出版的新書中形容,特朗普對奧巴馬充滿了仇恨,甚至找人「扮演奧巴馬,錄了一段影片……拉開架勢對首位黑人總統大加貶低,然後將其解僱」。
在中美關係陷入低谷之際,兩國官員24日就雙方今年1月簽署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進行檢討,雙方都認為有所進步。專家認為,在兩國於其他領域關係惡化之際,貿易協議反而意外地成為穩定關係的亮點。
《華盛頓時報》引述美國國務院高層官員透露,特朗普政府準備要求中國大幅減少派駐美國的外交人員,減至與美國駐華的同等人數。目前美國駐中國外交人員數目估計逾200人。
中美關係今年隨新冠疫情不斷惡化,雙方在科技等領域針鋒相對。《紐約時報》周三的評論文章分析,兩國難以跨越意識型態的鴻溝,新冷戰正在成形,無論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如何,都難以撼動中美對抗的格局。
從特朗普身上我們看到了全球出現的新現象,一個「準獨裁者」的身影在白宮搖盪,這或許也是全球化的另一個縮影。他任何時候都聲稱自己對疫情瞭如指掌,親自指揮,而所有的錯誤都是別人的,反而批評媒體的報道不真實。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