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財經 RCEP──去全球化下的創舉

RCEP──去全球化下的創舉

在2019冠狀病毒病肆虐以及去全球化趨勢的大環境下,RCEP的簽署殊屬創舉,可算是近年最值得鼓舞的國際事件。不少研究就已預計,RCEP多個成員國更將是疫後全球復蘇及長期增長的重要引擎。

鄧希煒 作者: 鄧希煒
2021-01-14
斯仁集

標籤: RCEP一帶一路東盟歐盟越南
RCEP簽署後,相信東盟的整體生產力會逐步提高,區內的供應鏈重組也會進一步改善,而有望很快超越歐盟,成為中國的最大貿易夥伴。(亞新社)
RCEP簽署後,相信東盟的整體生產力會逐步提高,區內的供應鏈重組也會進一步改善,而有望很快超越歐盟,成為中國的最大貿易夥伴。(亞新社)
0
SHARES
156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2020年11月15日,東盟10國加上中國、日本、南韓、澳洲和紐西蘭共15國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簡稱RCEP)。稍後待各國於國會通過後,協定將會是有史以來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涵蓋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約23億)及本地生產總值(GDP),預計到了2030年,GDP更將佔全球的一半。

在2019冠狀病毒病肆虐及去全球化趨勢的大環境下,RCEP的簽署殊屬創舉,可算是近年最值得鼓舞的國際事件。不少研究就已預計,RCEP多個成員國更將是疫後全球復甦及長期增長的重要引擎;RCEP其中兩大成員國──中國和越南──是少數去年能在嚴峻疫情下仍保持經濟增長的國家。

除了協定規模拋離歐盟及由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組成的北美自由貿易區,RCEP亦將成為最重要的消費中心,佔世界中產人口(以一家三口年收入15000美元以上為準)高達一半,單在中國就有超過4億。據中國政府定下的目標,到2035年中產人口將增加一倍。至於東盟境內,有關數目現為1.4億,預計到2030年,亦將倍增至3.3億的水平。

RCEP精華所在

RCEP協定條文共500多頁,共20章。直接關於貿易的8章,條文類似世界貿易組織(WTO)等傳統多邊貿易協定,着重逐步減免關稅及非關稅壁壘,計劃在10年內取消92%商品的所有關稅。但由於東盟成員國之間已經實施自由貿易,中國政府亦已與東盟各國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協議,而在RCEP成立前並未訂定雙邊自由貿易協議的中日韓三國,各自的關稅率都偏低,相信降低貿易壁壘本身對區內貿易影響有限。

在商品貿易方面,焦點在於第3章有關原產地的定義,與現有許多自貿協定如北美自由貿易協議(NAFTA)一樣,只要產品包含來自自貿協定區內的一定百分比增值(一般在40%左右),即可獲所有成員國共同設定的關稅及其他政策優惠。在RCEP簽定前,國際雙邊貿易政策因應各國各自的原產地要求,貿易公司為求有足夠的增值分成來自出口國,往往未能有效分布生產鏈,更會作出有違社會效益的避稅行為,導致生產率降低。所以RCEP提出將原產地重新定義,有助優化區內供應鏈重組,提高生產效率,並鼓勵公司盡量利用區內的中間投入產品及原材料,而減少對區外的經濟依賴。

至於RCEP其餘12章,則在傳統商品貿易政策的基礎上更上層樓,如有關服務貿易包括金融行業的開放(第8章),對跨境投資的協助及法律保障(第10章),優化及統一區內保護知識產權的法例及框架(第11章),以至設立有關海關法例促成及保障零關稅電子商貿(第12章),一一超越WTO及其他地區自貿協議而有所創新,更符合二十一世紀由數碼經濟及服務貿易帶動的環球貿易。

鑑於區內65%的服務貿易壁壘將在10年內下降至零,而區內已發展國家的經濟,多年來已由服務業驅動,中國亦已從工業逐漸轉為以服務業為主導,相信RCEP能帶動的服務貿易開放,將較工業貿易的開放,更能促進區內跨境投資及成員國的持續經濟發展;對日後其他地區自貿區協議,可提供參考。

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相較《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前稱TPP),RCEP對成員國政府所需作出的改革要求整體上沒那麼高,但正因為能夠尊重各國不同的政經情況,注重包容性的經濟發展及互補,而尤其有利於疫後亟需的經濟復甦。RCEP倡議的法例及其框架標準化及一體化,特別是有關產權制度的協調,也可為區內經濟制度相對落後的國家,帶來積極的改革動力。

讀者也許會顧慮,區域貿易協定或會助長區域主義,經濟學研究對此並沒有共識,反而有研究指出,區域貿易協定將可增加未來多邊貿易協定達成的機會【註】,而哈佛貿易經濟學權威Pol Antras 及Fritz Foley約於10年前已在其研究中,就美國對外直接投資進行微觀數據分析,發現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當東盟的規模不斷擴張時,基於區內生產和銷售成本下降,美國在東亞的投資隨之迅速增加,由此可見,區域貿易協定並非排他性。然而時移世易,美國數年來實行單邊主義,寄望在拜登下星期上場後,美國經濟政策會步向正常化,在區內投資可有望逐漸增加。

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佔RCEP經濟規模一半的中國,毫無疑問將在協定的未來發展方向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時從中獲益,推動本身經濟發展。

其中一方面在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直至目前為止,人民幣國際化的進展在貿易一環比較顯著,外國與中國貿易現時有超過20%以人民幣結算。透過RCEP,中國的貿易市場自然擴大,而區內亦可能在原材料及中間產品進口方面減少對歐美的依賴,從而增加人民幣在區內的用途。

另外,由於多年來生產成本上漲,中國經濟已從全球供應鏈的中下游(如勞動密集型加工出口),升至近中上游,包括多項高增值及研發密集型的活動。加上中美貿易戰的關稅壓力及不確定性,美國在中國貿易夥伴排名榜上,已在2019年由首位跌到第三位,而中國的貿易重心,亦已漸漸轉向東南亞,特別是越南、馬來西亞、印尼三國。

2019年,東盟更成為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僅次於歐盟;尤其是半導體,東盟輸往中國的貨量增幅高達24%,中國輸往東盟的貨量增幅更達29%。RCEP簽署後,相信東盟的整體生產力會逐步提高,區內的供應鏈重組也會進一步改善,而有望很快超越歐盟,成為中國的最大貿易夥伴。這些環環相扣的發展,勢將惠及「一帶一路」有關基建及貿易項目的投資,並更能應付美國政府貿易及科技戰。RCEP的簽署也為中國政府的雙循環的外循環部分,打響頭炮;內循環部分方面,則透過區內的供應鏈重組,利用日韓兩國在先進領域的技術與零件,建立較完整的本地生產鏈。

RCEP是去全球化大前提下的區域化現象,香港日後的參與備受關注,筆者認為社會各界應把握下列五大條件,鞏固並再創優勢。

為香港帶來的嶄新機遇

首先,香港的傳統四大支柱行業(金融服務、旅遊、貿易及物流、專業及工商業支援服務),在就業及生產總值的比重逐年下滑,唯有金融服務例外。香港位居要塞,作為中日韓及東盟的地理樞紐,其貿易及物流中介角色可望透過RCEP復興。隨着國內港口及機場不斷發展,本港不能只靠基建設備,更應發揮向來超級聯繫人的角色,利用自身管理供應鏈的經驗,為RCEP自貿區提供對物流及貿易的融資、保險及管理服務。

第二,鑑於RCEP將開放區內的跨境電子商貿及數據儲存,數據儲存地點再不受地理位置局限,香港在電訊基建配套及國際頻寬接駁方面,均達全球最先進水平,位列亞太區最具吸引力的數據中心選址前列,緊隨新加坡、悉尼及東京,只要加上內地和特區政府大力推動,在區內大數據產業鏈發展方面定能大有可為。

第三,筆者一直提倡本港再工業化,藉此完善科研及初創的生態圈。利用本地的科研基礎及銷售經驗,結合大灣區的高端工業生產技術,通過產學研與銷售的互動,實現再工業化以及經濟結構轉型之餘,亦可瞄準RCEP成員國日益擴大的消費市場。

第四,RCEP既為國家創造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條件,香港作為區內首要國際金融中心,自能深化其人民幣離岸結算中心的功能,並借助其金融科技人力資源及市場,驅動人民幣數碼化。

最後,憑藉其完備的法制及訓練有素的從業員,香港也能為RCEP成員國之間的公司爭端訴訟,充當法律支援基地,並為區內培訓法律人才。

註: Caroline Freund, Antoni Estevadeordal, and Emanuel Ornelas, ‘Does Regionalism Affect Trade Liberalization towards Non-Members?’,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23(4), (2008): 1531-1575.

原刊於《信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更多精采文章

  • 梁穎準:香港宜盡早加入RCEP梁穎準:香港宜盡早加入RCEP
  • 15國簽署RCEP的國際意義15國簽署RCEP的國際意義
  • RCEP的重要性RCEP的重要性
  • 越南眼裏的中國:離不開,靠不住越南眼裏的中國:離不開,靠不住
  • 疫情重挫東盟國家經濟 ASEAN Economies Under COVID-19疫情重挫東盟國家經濟 ASEAN Economies Under COVID-19

0

鄧希煒

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經濟學教授。此前,曾任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國際經濟學副教授。另擔任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研究員、德國Ifo研究院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以及英國全球化及經濟政策中心研究員。 曾任世界銀行、聯合國及亞洲開發銀行顧問,並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史丹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哈佛大學等擔任訪問學者。《國際經濟學報》、《比較經濟學報》及《中國經濟評論》編委會成員。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畢業,主修數學,及後在麻省理工學院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View all posts
標籤: RCEP一帶一路東盟歐盟越南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劉兆佳估計現階段中央會完善選舉制度,並非協商制度,以確保選舉委員會選出一個中央信任的人出任特首。(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專訪

劉兆佳:中央主導香港政局 特首毋須協商產生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26
林行止認為,中國沒有足以震懾對手的軍力,無法令西方國家從「圍中」變成「為中」。(灼見名家製圖)
名家觀點

林行止:戰狼有牙 天下為中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26
左起:香港總商會行政總裁梁兆基、醫管局前行政總裁梁栢賢、衞生防護中心前總監曾浩輝。
灼見醫療

曾浩輝、梁栢賢:已接種疫苗人士或豁免檢疫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25
著名日裔美國學者福山撰文分析特朗普如何加劇美國的政治衰落。(灼見名家製圖)
國際觀

福山:美國政治已病入膏肓了嗎?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25
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2020-2021學年)
灼見活動

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2020-2021學年)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0-12-18

影片

  • 雷鼎鳴:蓋棺論定特朗普破壞美國政治根基 內外施政一敗塗地《灼見政治》
  • 馮檢基:葉劉淑儀BNO建議弄巧反拙 中央宜保留港人回流太平門《灼見政治》
  • 蔣匡文博士:金融現泡沫吉中藏凶 對抗病毒靠傳統錦囊《辛丑牛年運程》
  • 曾鈺成:美國朝野長期敵視中國 拜登上台中美關係仍多波折《主席開咪》
  • 施永青:後特朗普時代美國不太平 拜登繼續制約中國會發動熱戰?《灼見政治》
  • 蔣匡文博士:疫情仍反覆 生意漸復甦《辛丑牛年運程》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關錫堯:水塘安全無人問!千斤重擔有誰知?關錫堯:水塘安全無人問!千斤重擔有誰知? 編輯精選
  • 牛年說太歲牛牛年說太歲牛 文相濡
  • 蔣匡文博士:金融現泡沫吉中藏凶 對抗病毒靠傳統錦囊《辛丑牛年運程》蔣匡文博士:金融現泡沫吉中藏凶 對抗病毒靠傳統錦囊《辛丑牛年運程》 本社編輯部
  • 反制英BNO措施宜深思後果反制英BNO措施宜深思後果 王永平
  • 一即一切一即一切 常霖法師
  • 利慾皆忘 君子雅懷利慾皆忘 君子雅懷 劉銳紹
  • BNO似隨街派的couponBNO似隨街派的coupon 湯文亮
  • 曾鈺成:協商產生特首不符合《基本法》「循序漸進」規定曾鈺成:協商產生特首不符合《基本法》「循序漸進」規定 本社編輯部
  • 東華學院校董會委任陳慧慈教授為第三任校長東華學院校董會委任陳慧慈教授為第三任校長 編輯精選
  • 日本人為何不喜歡中國日本人為何不喜歡中國 張建雄

推薦作家

  • 顧小培
  • 劉寧榮
  • 陳文鴻
  • 鄭明仁
  • 廖書蘭
  • 張建雄
  • 盧兆興
  • 雷鼎鳴
  • 丁望
  • 黃智華
  • 蔣匡文
  • 文相濡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