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教育 COVID-19出現後全球教育演變的五個趨勢

COVID-19出現後全球教育演變的五個趨勢

COVID-19出現為全球高等教育帶來什麼樣的演變?並發展出哪些趨勢?

黃顯華 作者: 黃顯華
2022-03-12
教育眼

標籤: COVID-19國際教育在線學習幸福感新常態灼見原創灼見獨家
大學可以在疫情之後的新常態下加強信任並滿足學生的需求嗎?(Shutterstock)
大學可以在疫情之後的新常態下加強信任並滿足學生的需求嗎?(Shutterstock)

自從COVID-19出現後,全球高等教育發生極大的演變,並發展出以下的趨勢:
・在COVID-19流行期間,投資於數據技術的學校被證明更加靈活和有彈性。
・教育系統在當前大流行期間發生了重大轉變,可能永遠不會恢復到從前的狀態。
・高等教育系統內流行五個主要趨勢,包括:溝通、信任、幸福感、學習的靈活性和未來的不確定性。

COVID-19大流行期間,高等教育經歷巨大變化

面對不確定性,很明顯,先前對數字技術進行投資的機構正在變得更加靈活和有彈性。例如,30%的學生在此期間因在線社區的幫助,感覺與其他學生的聯繫更加緊密。

下面看一下來自Salesforce.org全球高等教育研究快照(Global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Snapshot)的關鍵數據,這些數據反映了全球七個國家2,200名學生和高等教育工作人員的新態度和優先事項。

為了了解高等教育的變化格局,該調查探討了五個關鍵趨勢:溝通、信任、幸福感、學習的靈活性和未來的不確定性。

1.溝通促進了學生的關係
在通常的隔離時間內,75%的學生希望每周(甚至更頻繁地)地接收到與疫情大流行相關的最新資訊(參看文末附圖)。

為什麼?這些來自機構的一致性訊息實際上使學生感到和他人的聯繫更強更親密。

通過在線社區和其他數字渠道,這種有價值的歸屬感越來越強烈,但機構在這一領域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2. 疫情大流行是否破壞了信任?
大流行加大了大學領導層、學生和教職員工之間的信任差距。部分原因可能是在實施COVID-19限制期間資源供應不足。

從口罩、洗手液等個人防護設備到透明的COVID-19應對計劃,學生們還希望大學提供大量資源來幫助他們從容地應付疫情。

3.兼顧對幸福感的關心
經過數個月的封鎖和持續的保持社會距離政策,學生的大學經歷改變了,這是可以理解的。

從財務焦慮到兼顧家庭責任等各方面的挑戰進一步加劇了這種情況。

從好的方面來說,這種需求為機構創造了一個機會,可以通過數據優先渠道提供更多度身定做的福祉。

4.學生被在線學習所吸引
由於大流行似乎每天都在創造新的挑戰,許多學生正在尋求更靈活的選擇,以配合他們學習的時間和方式。

35%的學生認為大學應該在評分和作業方面處理得更加靈活。

但以下是不是好消息呢?已經有證據表明下面轉變:超過一半(57%)的職員表示,他們的機構正在投資新的模式或收入來源以吸引新學生,包括更靈活的學習選擇。

5.未來計劃仍存在不確定性
經濟變化導致超過一半(51%)的學生重新考慮他們的教育計劃。此外,部分工作人員期望成人學習者的入學率將會增加,他們大多認為這是疫情大流行下的趨勢。在這種環境下,人們需要再次學習新技能或提高技能水平。43%的員工認為他們需要在大流行之後提高技能。

這種不確定性也會影響學生的未來計劃──60%的學生擔心畢業後的就業情況。他們希望在所有領域都取得職業成功,可是,只有少數人擁有適當的可用資源。

各種趨勢如何匯聚?

在上述趨勢下,學生和教職員工的體驗並無不同。相反,它們之間錯綜複雜地聯繫在一起,如下圖的問題所示。

這場大流行改變了人們對高等教育的期望──但它也為機構加速數據化轉型創造了機會。

通過提供更多的福利資源、職業支援和更大的靈活性,大學可以在新常態下加強信任並滿足學生的需求。

圖:各國學生對大學的期望,(作者提供)

本文主要參考自World Economic Forum(2020)
https://www.weforum.org/agenda/2020/11/evolution-higher-education-covid19-coronavirus

更多精采文章

  • Unmasked SmileUnmasked Smile
  • 陽光兒童村陽光兒童村
  • 中大醫學院證實改善腸道微生態 有效紓緩新冠後遺症中大醫學院證實改善腸道微生態 有效紓緩新冠後遺症
  • 世界幸福感比較 金磚國第一世界幸福感比較 金磚國第一
  • 今天教師不易為之壓力管理今天教師不易為之壓力管理

  • COVID-19給人類的信
  • 日本的民主學校
  • 台灣的實驗教育法

黃顯華

現任香港中文大學課程與教學學系客座教授、伍宜孫書院資深書院導師。曾任課程與教學學系系主任、教授,香港教育研究所副所長。 加州大學洛杉機分校教育博士,曾任三所小學、兩所中學教師及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教學顧問,及參與世界銀行在中國的教育技術援助項目協調工作。曾任中央政策組非全職顧問,教師教育與教師資格諮詢委員會委員,香港學術評審局、香港各大學學術評審委員或校外考試委員。 曾任北京師範大學客座教授、中國教育學會課程專業委員會顧問、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兼職研究員;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西北師範大學、西南師範大學及首都師範大學客座教授等。
View all posts
標籤: COVID-19國際教育在線學習幸福感新常態灼見原創灼見獨家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王文興(1939-2023)不僅以「慢寫」著稱,還提倡「精讀」。(Facebook圖片)
灼見報道

小說《家變》奠定文學地位 作家王文興84歲逝世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10-03
張翔周一深夜發表聲明,指留意到近日有造謠者一而再將校內的機密資料外洩,並蓄意扭曲事實。(灼見名家圖片)
灼見報道

張翔就有關指控發聲明 指涉及嚴重誹謗 要求校委會押後會議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10-03
香港氣象學會發言人梁榮武(右) 與新聞博覽館副主席陳淑薇討論「極端天氣的應對及啟示」。(香港新聞博覽館圖片)
灼見報道

梁榮武現身香港新聞博覽館 談極端天氣啟示及應對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10-01
李家超在國慶酒會致辭,讚揚香港人「有橋」、「食腦」,識得靈活走位,多次轉危為機。(李家超社交平台圖片)
灼見報道

李家超:《施政報告》歸納市民意見 拚經濟做實事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10-01
從台灣巡防艇角度看涉事漁船,雙方距離接近。(YouTube視頻截圖)
灼見報道

台扣押大陸漁船17人 指撞傷巡防艇擬索償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30

影片

  • 雷鼎鳴:重返美國千里考察各州 看到怎樣衰敗的社會現狀?當權者為何不重視民生福祉 卻到處挑起戰爭?
  • 雷鼎鳴:白宮處處針對中國制度自欺欺人?形式主義民主制度令美國走向衰敗?
  • 陳文鴻教授:如何識破美國表面和解的對華陰謀?貿易、投資有什麼長期打擊中國的戰略?
  • 張五常教授:AI無法取代人腦? 我與科斯與佛利民為何惺惺相惜?學好中文有什麼竅門?
  • 黃錦輝教授:共和黨為何反對美國陷入俄烏戰爭太深?中國逐漸偏離歐美 不依靠西方經濟?
  • 陳鳳翔:美國向中國提出「四不一無意」是真情還是假意?為什麼中俄愈走愈近,中美愈走愈遠?
  • 陳文鴻教授: 中俄朝等陣營如何反抗西方霸權?印度怎樣與美國聯手東拒中國?
  • 陳文鴻教授:中國怎樣部署全球戰略 抗衡美國霸權?一帶一路倡議 香港為何仍未發揮作用?
  • 陳鳳翔:拜登四處樹敵令全球投入去美國化? 新興國家紛紛走上去美元化不歸路?
  • 張五常教授:對迷茫的年輕人有什麼忠告?學好中文為何一定要背誦經典詩文?有哪些推薦?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賞月賞月 常霖法師
  • 一切唯心造一切唯心造 常霖法師
  • 中美角力進入新格局中美角力進入新格局 施永青
  • 張五常教授:AI無法取代人腦? 我與科斯與佛利民為何惺惺相惜?學好中文有什麼竅門?張五常教授:AI無法取代人腦? 我與科斯與佛利民為何惺惺相惜?學好中文有什麼竅門? 本社編輯部
  • 雄奇奪目三星堆──訪考古學黃家豪博士雄奇奪目三星堆──訪考古學黃家豪博士 編輯精選
  • 美國金融家的忠告值得反思美國金融家的忠告值得反思 張建雄
  • 許家印出事前 傳前妻已獲巨額分紅離港 恒大債務重組或添變數許家印出事前 傳前妻已獲巨額分紅離港 恒大債務重組或添變數 本社編輯部
  • 小記者與大教授──訪問張五常教授後記小記者與大教授──訪問張五常教授後記 本社編輯部
  • 教大開學日升旗禮 是大學生第一門課教大開學日升旗禮 是大學生第一門課 梁振威
  • 香港政府的反擊香港政府的反擊 湯文亮
  • 林毅夫教授:中國人均GDP達到美國一半 可超越「修昔底德陷阱」林毅夫教授:中國人均GDP達到美國一半 可超越「修昔底德陷阱」 本社編輯部
  • 我們在期許些什麼?我們在期許些什麼? 潘銘基
  • 跑江湖的三把刀跑江湖的三把刀 李志強
  • 張翔就有關指控發聲明 指涉及嚴重誹謗 要求校委會押後會議張翔就有關指控發聲明 指涉及嚴重誹謗 要求校委會押後會議 本社編輯部
  • 三場告別:念念不忘、世俗眼光和無知偏見三場告別:念念不忘、世俗眼光和無知偏見 張灼祥
  • 兩次馬爾他會晤的笑話兩次馬爾他會晤的笑話 張建雄
  • 大阪中之島「童書森林」──為孩子創造與書相遇的契機大阪中之島「童書森林」──為孩子創造與書相遇的契機 馮珍今
  • 「債務陷阱」?美國才是製造者 國際應凝聚共識盡快化解「債務陷阱」?美國才是製造者 國際應凝聚共識盡快化解 編輯精選
  • 陳茂波:現時樓市與引入「辣招」時不同 政府密切注視陳茂波:現時樓市與引入「辣招」時不同 政府密切注視 本社編輯部
  • 災禍集中之啟示災禍集中之啟示 蔣匡文

推薦作家

  • 陳鳳翔
  • 陳文鴻
  • 周光蓁
  • 譚新強
  • 艾雲豪
  • 劉銳紹
  • 李志強
  • 張建雄
  • 盧兆興
  • 陳文鴻
  • 翁美茵
  • 常霖法師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