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這場持久戰的戰火很快會從貿易蔓延,一直「燒」到中國的體制、價值觀念、行為規範等更深層的議題。(Shutterstock)

新冷戰 全回歸 遠西方

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在過去40年領先大部分西方國家,並培育了一個人數以億計的中產階級。可以說,即使現在的格局是另一場新冷戰,美國的對手──中國──跟當年蘇聯完全是兩碼子事。

港鐵現在醜聞纏身,重災區是在工程部門,而非港鐵的營運和業務發展。(Shutterstock)

「回購」是萬靈丹?

如果政府回購,由政府營運就能改善服務水準,那麼全世界的國企都應該是最佳企業了!田北辰議員為什麼認為港鐵成為公營機構,其表現會優於目前作為一家上市公司?

疫苗是廣泛使用的藥品,應有最嚴格的監管。(Pixabay)

黑心疫苗

疫苗造假事件雖在內地發生,但港人看在眼裏,也會造成心理衝擊。香港正在逐步融入國家發展策略,成為大灣區計劃的一員。選擇在內地工作或居住的港人,很自然會對這些造假惡行有切膚之痛。

中美貿易戰已演變成中美角力,特朗普無所不用其極,中國被列為匯率操控國的機率正愈來愈高。(Shutterstock)

貨幣戰

在習近平主席「新時代」的指引下,內地正全力去槓桿、消化過多產能、控制資產泡沫,逐步清理2008年投入4萬億人民幣刺激經濟引起的後遺症。

正因為在創新科技領域仍未及美國,中國願意接受美方加諸中興的苛刻條件。(Shutterstock)

科技戰

形勢比人強,在科技領域上內地要靠美國,就只能讓步,接受美方開出的條件。那麼,當前的貿易戰又如何?中美之間的貿易到底是誰靠誰?

美國對中國的攻勢,我認為會集中在三大範疇:貿易戰、科技制裁(中興)、金融市場。(Shutterstock)

持久戰

中國的想法很簡單:特朗普要徵關稅,旨在減少對華貿赤,現在中國開出一張超級購貨單,特朗普沒有理由拒絕。

香港人買樓置業,除了為安居,很多人也視之為投資保值的最佳方法。(Shutterstock)

置業夢

當前樓市興旺期超過了10年,很多人或許已忘記,九七金融風暴之後樓市一片慘淡,政府推出居屋發售時竟然無人問津。

法庭內偷拍事件接二連三,已引起社會不少疑問。(Shutterstock)

豈容在法院鬧事

由於兩地體制不同,司法制度更有明顯差異,港人到內地或內地人到香港法院旁聽,很自然都會特別留意當地法庭的清規戒律,入境問禁,不會隨便「亂說亂動」。

能夠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對香港肯定是好事。但在大學的科研必須跟產業界緊密結合,方能令科研成果推動香港整體發展。(Shutterstock)

利之所在創科必興

政府的投資有帶頭作用,起碼可以展示堅決發展創新科技的決心;然而企業不動起來,政府的科研投資只會停留在實驗室或大學的學術研究,未必可以落地成為經濟發展動力。

誰又會記起,幾個月前朝鮮半島還是戰雲密布,全球對局勢都憂心忡忡!(亞新社)

厲害了,韓國!

當今的半島局勢,金正恩會見特朗普之前,也是先訪北京、會見習近平主席,日本完全沒有角色。在六方會談各「持份者」之中,日本似乎最「尷尬」。

我很有興趣知道,政府會挑哪些自薦青年加入委員會?(shutterstock)

自薦能出英雄嗎?

政府的自薦計劃雖然是希望廣開門路,讓沒有背景的年輕人也有機會參與政府事務,然而從現在的安排看來,可自薦成功的人數有限,且限於加入事務性的諮詢委員會。

現在仍然擔心香港有財赤的人,相信已寥寥無幾。(shutterstock)

財散人安樂

香港公共財政會否因融入國家發展規劃而持續好景、年年盈餘?還是會如《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報告》的預測,在10年後就會用盡財政儲備?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出席香港電台英文台《財政預算案》節目,回應市民提問。(財政預算案網頁)

勞而無功

公共財政貴在重實效、看成績。從港英年代開始,香港的預算案已有一個固定模式,要新也新不到哪裏。除非完全推倒重來,否則誰做財爺,來來去去都會是那幾道板斧。

律政司司長鄭若驊上任逾兩周,其僭建新聞愈炒愈熱。(亞新社)

司長「專訪」

司長:大家都知,我有好多公職,人稱我做「公職王」,我業務又忙,處理好多仲裁case,多到加入政府時都未做完,又要飛來飛去……係好忙。

發生這些不幸事件,學校和社工要負上多大責任?把矛頭指向他們,是否就真的可以解決問題?(shutterstock)

誰之過

兒童受虐,過在父母,不在其他人。有問題的家庭需要的是協助;把責任強加在其他人身上,幫不了有問題的家庭,也幫不了無助的小孩。

葉太高調批評領展,這場公開的輿論戰,領展大大失分,明顯處於下風。(灼見名家圖片)

領展的啟示

很明顯,初心已變,領展現在成為了一家儼如物業發展商的企業,出售資產、收購物業、進軍內地地產……營運進取,但為屋邨居民服務似乎已經不是領展的主要工作。

近年大學的排名遊戲在大學界並沒有收斂,相反排名榜愈來愈多,五花八門,儼然如高等學術界的年度成績表。(shutterstock)

排名的謬誤

每家大學都有不同的風格、傳統,或某些優秀的學科。以幾個硬指標在一個排名榜上分高低,必然出現諸多漏洞,難令人信服。

香港在中國新時代之下已有新任務新定位。對香港來說這是一個全新的變局,關心港情者應該密切留意。(亞新社)

2047 2050

當年回歸談判期間,香港人理解的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是香港可協助國家現代化,作用獨特且無可替代,因此北京願意容忍差異,並給予香港在基本法下50年不變特殊地位。

如果有一天我們的年輕人集體沉默無語,這又是否我們所樂見?(亞新社)

港獨vs命運共同體

我的疑問是:掛在大學校園的港獨橫額移去了,但學生要寫關於港獨的學術論文,到底是可以還是不可以?是學術自由的範疇,還是沒有討論空間的禁區?

第5頁,共6頁 1 4 5 6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