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在台灣或香港,總有人誤以為追求民主自由等同放棄經濟發展,謊稱沒有經濟民生,民主也沒有用,或是不懂政治只求溫飽等說法,卻忽視民主自由是經濟發展的必然條件。
「亡國感」的討論隨着總統選舉臨近,韓國瑜代表國民黨參選,還有香港的反送中運動,而樂見熱烈。網民擔心的「亡國」,是他們現在的民主國家,在對岸的干預下,選出中共的代理人,自此走上不歸路。
「流水革命」發韌於反送中,卻快速發展為新一波的香港自治運動。對不少香港人來說,除非能夠建立全面代表港人之自治政府和議會,《逃犯條例》以至任何對香港自治之蠶蝕,隨時會捲土重來。
如果立即實行真普選,就算其他四大訴求不獲回應,我們就選個會實行其他四大訴求的人去當特首、當議員!所以筆者膽敢說,「立即實行真雙普選」是其他四大訴求實現的基礎!
是次港府修訂《逃犯條例》,不論是林鄭政府主動向北京獻媚,抑或北京覤準機會令23條斬件式成為香港法例的一部分,也足以說明,在當權者的眼中,港商只是達至特定政治目標的棋子,他們的利益可隨時被犧牲。
《逃犯條例》修訂一旦通過,香港法律將全面接駁中國法制。香港自1841年來憑獨立司法管轄區建立的避風港角色將煙消雲散,國際資金、企業和人才將撤出香港。
香港在1960年代起,已逐步取得獨立、自行制定不同公共政策的廣泛權力,其後再經《中英聯合聲明》和《基本法》將這些自治權力「成文化」;其自治共同體的地位,可說是毫無爭議之處。
改變一個地方,只有政治參與、遊行集會一途嗎?走入公民社會,踏實地服務社區,保存我們的歷史、文化、語言,宣揚我們的核心價值,爭取你那淺藍鄰居的認同,在地抗爭吧!
泛民應「造王」不參選特首,以換取建制派候選人答允一些要求;還是應「陪跑」參選令選舉有競爭?將參選的泛民標籤為中環或西環重賞出選的勇夫,似乎是要及早封殺泛民參選之門;但值得深思的是,為何建制派不希望民主派參選?
由當年的「開明中國」想像,到今天的「天朝中國」想像;由當年大叫「結束一黨專政」,到今天的「香港前途自決」與「香港獨立建國」;由當年關注建設民主中國,到今天只着眼中港區隔。香港人對中國認識愈深,香港與中國愈融合,年輕人卻對中國愈疏離。
前途自決抬頭,反對運動已不再一樣。北京既無法在選舉上擊敗反對陣營,口袋中的錦囊像重啟政改更換特首之類,也不足以應付各種前途主張。中南海的官員們,現在相信都抓破頭了。
政府試圖禁止師生談港獨,其實十分不智。首先,這會妨礙師生的日常教學與學習。現時高中通識科的「今日香港」單元中,設有「身份和身份認同」主題,要求學生探討香港人的本地和國家身份認同及其背後的影響因素,試問師生在課堂討論相關議題時,如何避開日益升溫的港獨爭議?
香港不應放棄金融中心角色,因為金融中心需要各項有形無形建設,如健全法制、資訊資金自由流動,是香港與北京角力的籌碼,也是保障港人基本權利和自由的基石。同時,亦可盡更多國際責任,防止洗黑錢和透明化財務資料。
今天香港電影業的困局,不就是我城的寫照?我們是要繼續依賴中國大陸的單一巿場,還是重拾昔日「港口城巿」放眼世界的定位,北望中國大陸之外,重新南望「華南文化圈」的傳統區域腹地?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