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表面上自由資本主義成熟過頭,壟斷資本卻已經將整個社會窒息。當然,它的軀殼仍然健康、美麗,但是,它的靈魂雖散發着老牌香水令人喘不過氣的氣味,卻掩蓋不住衰退社會腐化的氣息。
美國為達到它的戰略企圖,在香港還培養出新一批以美國是非為非的知識精英和青年學生,在通過他們去影響公共輿論,甚至進一步期望影響香港政府內部高層人員的立場傾向,促進有利於美國的政策的制定。
我希望:司徒華的悲劇和香港的悲劇不要再有悔恨的血淚,如果最終我們香港市民都為此做出犧牲,再次「淚飛頓作傾盆雨」,那就要成為中國的悲劇。我相信,天佑中華。
文革的發生是偶然的個人悲劇還是整個社會的必然。我們反思了沒有?反思了多少多深?現在有多麼多的研究會那麼多學,卻偏偏沒有文革研究會,文革學呢?這一關乎全民族過去與未來的問題,卻未予以足夠的重視呢?如果不用歷史的真實教育人民教育下一代,將對不起歷代運動的遇難者,也對不起後代。
文化大革命這段荒謬又悲壯的歷史時期,青年思想的迷失留給後人深刻的教訓,而思想先驅者掙脫精神枷鎖的勇敢探索,寫下了尋求解放的熱血篇章,使那一段思想史不致留下令國人羞恥的空白。
始於上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各地報刊發表了大量研究人道主義的文章,可以說是百花齊放形成思想解放的春天。人文精神真正在高校、知識份子群體,進而在黨內和社會上形成復興的熱點和熱潮。
「秦始皇算什麼?他只坑了460個儒,我們坑了46000個儒。我們鎮反,還沒有殺掉一些反革命的知識份子嗎?我與民主人士辯論過,你罵我們秦始皇,不對,我們超過秦始皇100倍。罵我們是秦始皇,是獨裁者,我們一貫承認;可惜的是,你們說得不夠,往往要我們加以補充。」
鄧小平生前評價歷史功過上,認為毛澤東是「七三開」。一般的評論者又以1966年作為毛澤東功過的分界線。如果評價只在大是大非,或者宜粗不宜細,肯定站得住腳。但是,再深一層應該還有進一步思考探討的地方。
在慶祝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回顧一寸河山一寸血,億萬同胞家破人亡,反思中國以德報怨卻換來姑息養奸之後果,不勝感慨,無限噓唏。欣慰者,習主席力挽狂瀾清腐強兵,「能打仗,打勝仗」深入軍心。作為中國知識分子,我們並不仇日,也願意與善良的日本百姓交往相處。但是,面對太平洋未太平,國際風雲險不可測,我們只有積極備戰,有效反戰,東亞和平才更有希望。
我一直試圖換位思考泛民派和青年學子心態。應該承認一國兩制的構思和實踐基本上是成功的。但是,北京執政者、中央和中資駐港機構近二十年來的決策和言行,同樣也有錯失之處……
如果不計地產和金融公司,香港可以引人注目的可能就是李錦記了,幾乎半個中國的老百姓都要吃香港牌子的醬油。然而也無法太樂觀,貴州的一個老農婦可以創辦年產幾十億元的老乾媽辣椒醬企業,李錦記家族擁有幾百億資金可以陸續「生錢」,卻不一定過一代二代還可以賣醬油。
無可否認,大陸與香港兩地關係已亮起了「紅燈」。但,不能被局部現象所迷惑和誤導,這畢竟不是主流。一國的統一與二制的磨合,是大格局、大趨勢。我們最重視的是北京執政當局,真正制定了什麼基本政策和對策,而香港第一管治力量、第二管治力量和其他社會正面力量是如何執行,如何落實。
這一次佔中,大陸民眾也極為反感,也成了學生的對立面和反對者。原因有三:一是大陸正實行習近平新政,內懲國賊敗類,外抗美日戰略打壓,深受民眾理解支持;二是中國經濟政治日益進步,所有民眾都不同程度享受到改革紅利;三是近年香港的街頭運動摻雜了反華厭中的不良元素,而香港社會又明顯得益於大陸的經濟發展。大陸民眾感覺到佔中運動帶有挑戰中央,疏離大陸,親近英美,類似顏色革命的成份。
如果佔中三子與大學校長們,願意發聲的其他學者、教授,再加上各政治團體負責人,包括建制派和民主黨,大家敞開心扉,進行對話討論,相信比較容易在尊重法治,在《基本法》的框架內,達成解決目前危機的一些共識。這些共識可以分為三個層面,也希望可以成為中央、港府和佔中領袖及廣大市民的參考意見。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