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位居華洋商貿要塞,向來是國家經濟內外循環之交接橋。假若轉入國家內循環,變成與內地各都市(如深圳、廣州、上海等)直接競爭,本身「亞洲國際大都會」(Asia's World City)之優勢何以發揮?
政府應對疫情的措施反映對當下經濟困局認識未深,以為不外傳統衰退,可是大家的出行習慣慢慢改變,開庫濟眾乃權宜之計,不治標,也不治本。筆者認為,政府在面對疫情不同階段,需要有不同政策和具透明度。
對於何鴻燊的傳奇人生,以及其家族的故事,由於大小傳媒常有報導,相信海內外華人社會均耳熟能詳,本文扼要介紹其人生經歷,再總結其成功經驗,並提出一些思考。
香港是外向經濟體,環球經濟不景氣,怎可獨善其身?新冠肺炎情況嚴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疫症似延續至秋季,甚至年底始消退。即使最樂觀估計,全面復原也需待明年,百業難免進入嚴冬。
10年以來,特區3屆政府着力解決房屋問題,卻徒勞無功。癥結是以壓抑需求為本,寄望美元掉頭及加息解困。如今十年一覺,美息打回原形,疫症肆虐,環球經濟陷衰退邊緣,倘不知變通,讓監管從寬,香港不易跨過難關。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出全民派錢10000元,並非純粹政治考慮,也有實際需要。去年下半年以來社會動盪,是非功過得失,還待歷史公斷。不過政府一念之差,經濟受挫民生受苦,始終難推卸責任。
倘若時光可以倒流,特區政府能看透局勢,巧妙活用「一國兩制」之利,及時實施臨時入境管制,減少中港跨境人流,形勢也許完全改觀。春節後市民盲搶口罩及食品行為,應不會出現;醫護人員之抗疫疑慮,只是杞人憂天。
剛發表的《施政報告》蕭規曹隨,未見亮點新猷,實不難理解。當前社會動盪不安源於政治訴求,民怨是病徵而非病因。政治訴求不可能以政策解決,紓民解困不是萬應靈丹,往往事倍也無功半。
若果我們明白當前局勢難以一時三刻解決,而過去的歷史教訓是,持久戰和消耗戰不利運動的發展,因為香港經濟命脈雖不受打擊,但必然殃及那些只想過和平安定生活的普羅市民、打工仔,那肯定不是抗爭者願見的局面。
政府正陸續實施2018年度預算案稅務寬減,尤其提高強制性公積金(強積金)自願供款免稅額至每年6萬元,且惠及延遞年金供款。政客喜出望外,稱讚官員從善如流,惟未知他們有否了解強積金及年金皆私營,是盤生意。
在欣賞劇中人爾虞我詐的「宮鬥」之餘,我們覺得更反思當中帶出的一個重大社會現象:相對於男性在「前台」──如沙場、商場或政壇上的刀來劍往、生死相搏;居於「後台」的女性,在後宮之中的勾心鬥角,同樣激烈非常。
若我們不能從較根源性入手,例如化解遲婚問題、居住空間狹窄問題、工作欠保障收入卻停滯不增問題等等,則出生率必然如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所指「沒有回升的迹象」,這樣必會窒礙未來經濟發展,動搖社會穩定基石。
若政府能心領神會,官僚身體力行,大橋港方口岸交通混亂、轉數快系統百密一疏等問題應可避免,撥亂反正也不難。相反,若政府思維因循,官僚責不在我,不但於事無補,更節外生枝。
一國兩制下,香港經濟自主,倘若股市全由紅籌主導,無異變相內地的離岸市場,既有失本來設計與發展原意,亦不能更好地支持國家多元發展,長遠而言實非國家之福、香港之福,社會及業界值得深刻思考。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