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社會的深層次矛盾長期沒有得到解決的原因,是欠缺着手處理根本問題的決心。(亞新社)

解決深層次矛盾,只欠決心

港人應該記得,早在2005年,時任總理溫家寶已經指出香港有「深層次矛盾」。事隔14年,經歷了3任行政長官,特區政府對解決深層次問題有什麼作為呢?為什麼社會矛盾不但沒有紓緩,反而繼續惡化呢?

當衝突繼續發生,新的衝突顯然也應列入調查範圍;即是說,調查不可能設下期限。(亞新社)

先止亂,後調查

這次回歸以來最嚴重的政治風暴,當然應該調查,找出風暴形成和發展的全部真相,以汲取經驗教訓。但調查不應也不能在風暴中進行,試圖藉調查平息風暴更是不切實際。

特區政府現在處於前所未見的管治危機。大危之下,必有大機。非常時期,應該採取非常措施;就看林鄭政府有沒有轉危為機的智慧和勇氣。(亞新社)

轉危為機不能只靠加強溝通

修例爭議爆發成為巨大政治風暴,除了由於政府與市民溝通不足之外,還有一個深層次的原因:很多市民心中積聚了對政府的強烈不滿。這不但反映在參與遊行的人數,也反映在社會對反政府暴力行動的態度。

選舉前或選舉期間發生的重大政治事件,固然會影響選舉結果,但影響多大、怎樣影響,都會因時因勢而異。(灼見名家圖片)

區選政治

數以十萬計的市民在酷熱天氣下上街遊行,反對政府的一項立法,不能不令人想起2003年。跟2003年一樣,今年11月是區議會換屆選舉。

明年就是下屆美國總統選舉,特朗普擺出一副天下無敵的必勝姿態,然而他可以交出什麼政績來呢?(Shutterstock)

損人害己

中國發表中美經貿磋商白皮書,指美方出爾反爾,並重申中國「合作有原則,磋商有底線」的立場。如果美方堅持的條件損害中國的核心利益,雙方便不可能達成協議。

鄭若驊去年1月就任律政司司長以來,多次受到負面輿論的困擾。(政府新聞網)

倉猝上馬

鄭若驊從決定加入政府到正式就職的時間十分短促,來不及處理個人問題,留下惹人非議的話柄。看見她的境況,日後更難在政府以外找人當官了。

部分港人對政府修例建議的擔心可以理解。(灼見名家圖片)

法網還逃

中國內地、台灣和‪澳門‬幾個地區和香港之間,沒有移交逃犯的長期安排,而《逃犯條例》又不適用於這幾個地區。這漏洞不堵塞,香港可能成為內地、台灣和澳門的逃犯天堂。

對23條立法有利的社會環境仍遙遙無期。(Shutterstock)

立法無期

香港應何時進行23條立法?有傳聞說中央政府完全放心由林鄭決定;但也有說中央政府認為立法不能再拖,甚至要求在本屆政府任內完成。

「特別移交安排」對移交人士提供的保障,跟長期安排的保障有沒有分別?(灼見名家圖片)

修例疑問

香港多年來與絕大多數地方的移交逃犯安排,都是「個案方式合作」;如果這種合作方式行之有效,為什麼還需要長期安排呢?香港和內地就長期安排進行的磋商曠日持久,有必要繼續下去嗎?

不丹發展旅遊業,遊客大部分是印度人。「我們不喜歡印度遊客」,Tashi多次向我們說:「他們吝嗇、計較、沒規矩、不禮貌。」(Wikimedia Commons)

不印之間

不丹對印度的經濟依賴是不爭的事實。印度是向不丹提供最多經濟援助的國家。不丹沒有工業,幾乎所有工業製品,從塑膠水桶到電暖爐到廉價汽車,都從印度進口。什麼都要向印度購買,要花的印度盧比怎樣賺回來呢?

幾個政黨的政治理念有什麼分別呢?卑馬說:沒有。(作者提供)

御賜民主

不丹的民主不是經過革命爭取到的,是國王「御賜」的。2008年通過了不丹憲法,國家政體從絕對君主制轉變為君主立憲制,同年舉行了第一次大選。「我們的民主來得太容易,人民不覺得很可貴」,反對黨領袖卑馬說。

不論男女,不丹人穿的一身傳統民族服裝,給人整齊、端莊的印象。(Wikimedia Commons)

真善美樂

跟不丹人打交道,會令你覺得很舒服:他們態度純真、言語和善、舉止優美、禀性樂天。當然,這只是作為遊客在那裏過了十天的觀察,難免是表面和片面的。但我說的是一種感覺;許多其他地方的人,不會給我這種感覺。

不丹憲法規定,全國森林覆蓋率不得少於六成;現在的覆蓋率是超過七成。(Wikimedia Commons)

自然之旅

不丹有豐富多彩的自然環境。南部是亞熱帶氣候,中部是溫帶氣候,北部是寒帶氣候。地理和氣候差異造就了生態多樣性,加上保護自然生態是國家政策,讓不丹成為一本活的地理和生物教科書。

林鄭和民主黨以至整個民主派的關係,確實是變差了,和一年前有很大分別。(灼見名家圖片)

畀面派對

民主黨去年黨慶晚宴,林鄭率領特區政府高官出席,坐足全場,更即席捐助3萬元,全城矚目。今年此情不再,民主黨決定不邀請林鄭出席本星期的黨慶宴會了。

特朗普最怕給人看到他原來是個窩囊貨,所以一定不能讓人知道自己讀書不成。(亞新社)

隱瞞成績

特朗普通過科恩,警告他就讀過的中學和大學,不要公開他的學業成績。他為什麼害怕學業成績被人們知道呢?是出於自卑心理,還是選舉政治?

中央的對台政策和香港關係密切;每年的報告都在港澳之後談台灣問題。(亞新社)

望文生義

如果《政府工作報告》不提「推進民主」就是不要民主了,那麼「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和「促進和諧」,同樣沒有提,是不是通通都不要了呢?

政府經常強調,人才是香港的唯一資源。可是,跟其他很多經濟發達的國家和地區比較,香港的教育開支長期都是偏低的。(政府新聞處)

投資未來

香港的教育開支長期偏低。林鄭月娥給教育經常開支增加50億元,仍未能改變香港在教育投資上的落後情況。財政司司長說要為香港投資;有什麼比大幅增加教育經費更值得呢?

財爺不再講「審慎理財」,不再講「小政府」,反映了本屆政府的「理財新哲學」。(財政預算案網頁)

派糖為上

從房屋儲備金回撥212億元後,本財政年度將有168億元盈餘。如果不計回撥,就有赤字。財政司司長對香港的經濟前景毫不擔心,預言未來每年將繼續有盈餘。政府的經營開支增加,遠遠超過了經濟增長率。

林鄭透露,特區政府會進行宣傳推廣活動,「加深粵港澳社會對大灣區建設的理解」。(亞新社)

毋須落實

對於香港在大灣區發展中「被規劃」的說法,林鄭和聶德權有不同的回應。林鄭說,規劃綱要是全面接納了特區政府的意見寫成的。聶德權卻說,綱要提出的東西,香港不一定要落實。

中央政府首先要堅決維護香港的法治和司法獨立,這是香港要成為國際法律中心的基本保證。(亞新社)

支持香港

大灣區規劃綱要提出多個「支持香港」的項目。這些項目,有一部分並不需要內地採取特別的政策措施;另一部分則要依靠內地政策的支持。還有一些項目,需要的支持不是惠港政策,而是一套正確的辦事方針。

福山認為,強人政治是身份政治和民粹主義的產物。特朗普是強人政治的信徒。(Wikimedia Commons)

福山反特

福山寫《身份》這本書,是因為看到特朗普代表的右翼身份政治冒起。福山指出,去年美國中期選舉,特朗普身邊的人都叫他談經濟,他卻大談移民,把選舉議題從經濟轉移到身份問題,助長社會的兩極化。

第2頁,共7頁 1 2 3 7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