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必須警惕高球場爭議? 製造矛盾是香港大敵!
看到反對高球場建屋組織全力出擊,公聽會一面倒反對聲音,究竟是誰?或是什麼力量,令建制派走在香港整體利益的對立面?更重要的問題 ,是香港目前最需要什麼?
看到反對高球場建屋組織全力出擊,公聽會一面倒反對聲音,究竟是誰?或是什麼力量,令建制派走在香港整體利益的對立面?更重要的問題 ,是香港目前最需要什麼?
宏觀上社會開始重新起步,然而,微觀來看,香港政府在磨練後的調整是否做到「能決且行」?本文從輸入外勞、隧道調整收費和國歌事件,觀察港府在政策、民生和意識形態3方面的挑戰。
國家主席習近平訪俄,簽署聯合聲明。世人都關心美國對華反應有什麼改變?中國和美國是否注定要打一場仗?但作者指出,若一種對抗無法令到美國「痛」,直接承受戰爭的風險的話,中國一定不會做。哪美國的底線是什麼?
美國經濟學家薩克斯(Jeffrey Sachs)在「雅典民主論壇」上發表對民主的觀點時,毫無保留地說到「1950年以來最殘暴的國家就是美國」。作為中國人,與其感到心涼,不如更全面地聽聽他的說法。
從現時政治局的架構來看,習近平再做多十年的可能性十分大,但如果這種任命政治局常委的模式成為慣例、政策得以長期持續,那麼總書記和國家主席的關鍵壓力就能減輕,在5年後交捧的可能也十分大。
過去一年,香港傳媒對中國內地新聞和政府消息,報道的數量和頻率明顯提高了,説法也變得更全面,然而不知何故,報道的方式也變得僵化,這種趨向並不健康。
這些年中國往往成為世界麻煩的解決者,要增長有增長、要環保有環保、要壓制通脹可以降低成本,跟這兩年美國四出惹麻煩、迫使資本回流來「斂財」完全不同,這種對國際秩序的差異,緣於中國文化中的一種關鍵思維。
事實證明,王族在現代社會只是一種為人民提供虛幻的演員,王室生活也不過是一齣長篇連續劇,演技精湛的可以爭取在台前更多表演機會,擔當更多節目;如果演技不濟,只能選擇躲在幕後,做一個低調的君主。
香港回歸以來,受到反對派及外部勢力的蠱惑,一步步走向泛政治化。但無論左右派,意識形態凌駕理智肯定會出問題。最近國際社會發生的兩宗事件,均說明了政治化的可怕。
只有中國的動員能力、組織架構和志願機制,才容許重慶山火這樣的救援行動得以有效落實。相比之下,美國的學生貸款減免計劃也只能在美國發生,為着在中期選舉爭取選票,毫不考慮公平原則而無限印鈔。
目前香港有許多土地發展計劃,小至改變學校、大至明日大嶼,現在硏究了發展高球場計劃,只涉5%的高球場,為何忽然變成了焦點?到底目的何在?為何還要拉上「打擊資本家」?扯到中國的共同富裕上?
香港一直引以自豪的公營服務效率,早已丟失得一乾二淨,關鍵原因就是「無心」,缺少了自覺性。於是所有程序都考慮妥當,但就在執行實施上欠缺那一點點的「代入感」,結果實際效果大打折扣。
中國除了進行軍事行動、對台灣實施制裁外,同時對美國作出反制措施,然而為什麼歐美反應比預期少?這是否因為反制作用不足?剛剛相反,是這些反制的影響面太大,而且有長遠的社會影響。
從烏克蘭澤連斯基罔顧烏克蘭變成戰爭地獄、仍然要威脅血洗頓巴斯來向俄羅斯單挑,到立陶宛和保加利亞的反應,令人想到在複雜的國際形勢下,這個時代的主戰與主和選擇和影響,變得更難以揣摸。
美國也再三強調中國的崛起已經對世界帶來威脅,正在以武力威脅台灣的安全,中國可能準備「入侵」台灣。這種講一套、做一套的態度更能惹起日本和台灣政府的「搖旗呐喊」。
和平演變真是大勢所趨?如果當天由戈爾巴喬夫領導的蘇聯仍未被瓦解,而是建立了繁盛的民主國度;非洲之春沒有變成非洲之冬;以及世界不是出現幾乎無休止的戰亂,或者真的會相信美好的和平年代就此降臨。
儘管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高調表明擔憂糧食危機,卻沒有取消對俄羅斯核彈級制裁的意思。更詭異的是,美國本身是糧農產品大國,同時是糧食危機的受益者,所以其聲明到底是要解決問題,還是奉勸其他國家盡快下單?
壟斷全球的美國網企已經「明刀明槍」,擺明是用來協助美國控制全世界輿論、操控國際社會氣氛的工具。過去幾年,中央多次提及「講好中國故事」,但中國要爭奪話語權,第一步是什麽?平台。
李家超要向什麼人描繪香港的未來?自然是相信中國持續發展、香港可以共同邁進的一群,至於餘下對中國繼續抱住懷疑態度的,多說無謂,在未來,他們只需要看到香港發生了什麼、沒有發生什麽,自然會作出選擇。
在打壓俄羅斯角度而言,美國的制裁可以説是收到效果,但和預期有極大距離。在一眾西方國家不斷加碼的制裁之下,雖然俄羅斯油氣的出口總量有所下降,但收益於價格飆升,向歐盟出售化石燃料的收入卻翻了一番。
借助片面結果吹噓藥效來操控股價,當然是心懷不軌;因為這些中成藥未有針對新冠完成測試就質疑為假藥,卻同樣是別有用心。但是這些圍繞連花清瘟而無限擴大的爭議,的確值得關注,畢竟新冠肺炎是盤史無前例的大生意。
俄烏戰爭引發國際制裁俄國,中國親證美國陣營肆無忌憚地摧毀另一個國家的危險行徑。雖然俄國別無選擇只能依賴中國和印度,但發展中國家一同拒絕選邊站,表明生活素質比意識形態更重要。
社會撕裂和建制派內部分歧,令香港要扭轉局面舉步維艱。同時,這種撕裂的局面可被視為國際環境對中國觀感,也是對中國發出的警號。所以中國必須確保香港政府的穩定性和延續性。
美國民主黨人更熱衷於意識形態,會有更強的冷戰思維,因此推動以台灣為棋子,挑起中國的激烈反應,會是未來幾年拜登更熱切傾向使用的方法,當中肯定不斷會測試中國的底線。
這次疫情的爆發和過去不同,而失控原因更惹人疑惑,甚至迫不得已要從陰謀論來看局勢的轉變。因為連環套製造的損害,都是源自一些「表面正確、細節爆鑊」的政策,令筆者立刻聯想到的是同樣曾經是好事變壞的通識教育。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