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在社運後又遇疫情;我們能否活得自在,還是給環境牽動着內心,活在或悲觀,或無奈,或憤怒情緒中,都得看我們能否看清楚內在的我,由內心的真我主導心情、行為,佛教的禪觀能引至正面生活態度。
兩、三年前我的佛教皈依師父說我應該開始準備人生的另一階段,當時我有點錯愕,其後不時就面對身邊的人、很久未有聯絡的人和間接的朋友生病、離世的消息,有些令我傷感,有些令我覺得震驚,才明暸師父的深意。
其實理想及目標都是我們的心制定的,《華嚴經》說︰「一切唯心造。」不妨探討佛學裏的多種調心方法能否疏導負面情緒,嘗試讀經和去一些佛教道場參加禪修或是念佛共修。
集體調控物慾,多注重環保,就可能鳥語花香,那就是現代大德聖嚴法師和一行禪師推動的「人間淨土」。一切由心造,人類的共業是善是惡,要共同努力,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因果責任。
雖然佛教徒可能覺得這個「佛系風」有點斷章取義,而且偏向得過且過的消極;但是樂觀點來看,以「佛系青年」描述自己的年輕人,對佛教的看法是正面的,也是接引更多人認識佛法真諦的契機。
在現今社會,不少人只用簡單的網絡文字與人溝通,又傾向只願聆聽和自己立場一致的看法和言論。能夠做到願意傾聽和為人分憂,或能幫到有精神困擾的人,就可算是善知識、結善緣的有心人了。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