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修行、上禪修和佛學課、備稿、做作業都應該抱着一期一會的認真精神。(Shutterstock)

緣生緣滅 不可思議

這次變化也令我感受到日本茶道強調「一期一會」的理由。就算另一次聚會是相同的人、相同地點,但人和自然環境每天都在變,所以每次茶會都可能是最後一次,因此茶主人會全心全力的安排。

佛教徒在世間事業很成功的大不乏人,都是努力和待人接物以八正道心為準的因果。(Shutterstock)

廣結善緣與面面俱圓

正信佛教徒在學佛路途上自然會廣結善緣,在世俗生活或學佛都是修行,都應該是以利己利他為原則。佛教徒在世間事業很成功的大不乏人,都是努力和待人接物以八正道心為準的因果。

星雲大師引述他師傅志開上人的言教︰「集體創作,有教無我。」(亞新社)

大師們不曾遠去

星雲大師和一行禪師圓寂前的遺教,都是苦口婆心勸勉我們不要執着於他們今生的示滅。只要我們領會到佛法的真理,一行禪師和他的僧團,佛、法、僧三寶都在我們身邊。

人臨終一刻對學佛的人來説意義重大。(Shutterstock)

往生淨土與臨終助念

新冠疫情時期,很多病人在臨危之際都無法與家人再見一面,這對修行佛法的人來説是極大的考驗,因爲生命的終點在佛教中是意義重大的。但是其實只要心中對佛菩薩的慈悲有信心,依賴佛力的接引,便也可「往生」。

惡劣的環境並非只帶來負面,正如蓮花出污泥而不染。(Shutterstock)

從淨土觀察人生無常

這幾年社會的不安和疫情,加上投資市場動盪,對很多人來說都是非常嚴峻和難受的,影響人的身心健康。但正如一行禪師所言︰「痛苦和幸福是分不開的,蓮花的生長離不開淤泥,有痛苦才能有機會滋養理解和慈悲。」

環保、宗教、疫情的多種因素令愈來愈多的人加入素食行列。(Shutterstock)

愈來愈多彈性素食者

隨着環保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加之健康、宗教等多重因素,全球的彈性素食者數量正在增加。從佛法的角度來看,素食是給自己增加善業。而從經濟的角度看,素食是餐飲業的新興市場,值得投資。

美國很多退休醫護也自發性去紐約州幫忙,令人感動和尊敬。(YouTube截圖)

尋找離苦的道路

疫情感染力強,我們無法不恐懼,對其他人下意識地築起結界。但我們也見到很多具大慈悲心和利他主義而產生大無畏心的善行,全世界的醫護人員都付出了很多。

如果我們想要生活得平靜,就必須建立一個不為外在世界操縱的精神基礎,才能不受外界的驚濤駭浪影響。(Shutterstock)

抗疫情要小心,但不過慮

香港在社運後又遇疫情;我們能否活得自在,還是給環境牽動着內心,活在或悲觀,或無奈,或憤怒情緒中,都得看我們能否看清楚內在的我,由內心的真我主導心情、行為,佛教的禪觀能引至正面生活態度。

很多人參與襌修課程後都有良好的效果,對思考有啟發作用,某程度上也能紓緩壓力和情緒,唯一些佛教大德認為此類課程僅是俗性的治標方法。 (Shutterstock)

覺醒、正念之外的禪

在學會覺醒和正念之前,我們首先要能真正的「停下來」,「現代人感到孤獨、失落、疏離和絕望,便是不能聽的緣故。能停,我們才能重整自己,才能接觸到美好之事,才能感受和散發慈悲和愛。」

學習面對死亡,不懼怕死亡,才懂得活在當下。(亞新社)

認識死亡真意

近來讀到法忍法師一篇〈淺說西藏生死書〉的文章,原來書的用意是要通過人面對死亡,感覺到世事無常,人也無常,所以一切都不值得留戀,就能放下,不再執着,這可算是解脫的第一步。

我們住世時修習慈悲和智慧,活得有意義,才能好好面對無常,所以佛學絕對不是臨終宗教。(Shutterstock)

中年轉盛年的修行準備

兩、三年前我的佛教皈依師父說我應該開始準備人生的另一階段,當時我有點錯愕,其後不時就面對身邊的人、很久未有聯絡的人和間接的朋友生病、離世的消息,有些令我傷感,有些令我覺得震驚,才明暸師父的深意。

第1頁,共2頁 1 2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