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人名聯才稱得上鬼斧神工

這樣的人名聯才稱得上鬼斧神工

能寫出這樣的對聯,對時事要了解,對人物動態要掌握,對文字的結構以至語法、語意的認識,也要精通。要做到這樣,既要有深層的文化土壤,也要有適當的學術培訓,恐怕不是隨便設個故宮博物院分館就能讓文化內涵迅速提升吧。

書中還有黃金屋嗎?

書中還有黃金屋嗎?

學生十年寒窗,總想付出得到合理回報,如果不能或不容易,教育工作者應作清晰啟示,令學子作較適合自己的生涯規劃,知道大學讀不成,也未必等如金屋夢碎,還有很多出身的途徑,可能出路更佳也說不定。

港式語匯新現象

港式語匯新現象

大概社會愈複雜,部門分工愈瑣細,一旦行政上有新組合,或機構因處理事務過於繁複,而非起一冗長名字以資配合不可,疊床架屋的部門名字於爾生焉。

錢鍾書生涯筆札兩點

錢鍾書生涯筆札兩點

錢氏夫婦早歲留學英法,年青時也曾拒絕牛津聘約,文學史家、好事之徒因而誕生這樣的疑問:錢氏早年若選擇去國之途,一生遭際是否會更順暢、學術成就是否會更崇博?但畢竟人的生活道路,是個人的抉擇,不能亦不應以固定的理念強加諸別人身上。不是嗎?

誰讓春風化雨變成如坐針氈?

誰讓春風化雨變成如坐針氈?

一般人直覺,教師是尊貴的行業,而且為人師表,品德操守應比常人高,特別在工作崗位上,對新來的同事應抱包容輔助態度,但現在(新教師)卻要處處設防,行為舉止真要如林黛玉進大觀園時的「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究竟為何會發展到這樣呢?

「書式生活」不等於舒適生活

「書式生活」不等於舒適生活

有沒有想過,一間糖果店結業,店主會不會免費送出糖果,每人限取4包;一間服裝店結業,店主會不會免費送出T裇,每人限取4件?這應是不可思議的事,但書店就會了。在這情況下,書本的價值,似乎還比不上幾包糖果,幾件T裇。

Hong Kong’s Got Talent?

Hong Kong’s Got Talent?

香港能否出現一個沒有幕後操控賽果、真正能選拔出優秀的競技者的電視節目,叫做 Hong Kong’s Got Talent?但我相信這想望是無法達成的,因為 talent 之在香港,不要說有人會想方設法去 get,你不去 waste 他們已是萬幸了。

教育專業由學校做起

教育專業由學校做起

真正教育專業的推動,實際上應由學校做起。學校是教育專業的實踐者,學生應是教育專業的得益者。沒有人會說從事教育是方便從業員賺錢,或者校長、教師都是為了優厚薪酬而從事教育行業。踏得上教壇,就應以如何最良好地實踐這份專業為目標。

人心可以壞到什麼地步?

人心可以壞到什麼地步?

我仍然相信「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接着的幾句:「誰能識透呢?我耶和華是監察人心、試驗人肺腑的,要照各人所行的和他作事的結果報應他。」今日未報,時辰未到,真的不要開心得太早。

人類的良知究竟有還是沒有?

人類的良知究竟有還是沒有?

如果你相信人是有良知的,只是被外界事物影響,因而行惡。這近乎孟子的看法,也就是黎智英所說的「被權力和利益蒙閉了思想,麻木了良知」。孟子處理事情的方法比較主動,就是千方百計要「養」其夜氣,也就是培養與生俱來的浩然之氣,抗拒邪惡。而黎智英則比較被動:「良知會喚醒他們」。

真有家長「起義」了

真有家長「起義」了

理論上,家長在教育運作中只是一個間接的社群,不是問題去到很嚴重的境地,也不會有過激行動。學童身心飽受摧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現在真的到了家長無法忍受的地步了,才會不顧子女還在就學,也要真實具名,組織一些行動。

教育範疇「計錯數」遺害甚大

教育範疇「計錯數」遺害甚大

拜自願優化班級結構計劃所賜,教育局凍結學校教職六年,班一直減,多出的教師卻不辭退,堵塞了新教師躋身教職之途,到2016年學生人數下降趨勢緩和,到時這批教師已接近或超過30之齡,在行業中未必能和新畢業學生競爭了……

教育局語言政策已完全失效

教育局語言政策已完全失效

原先以為模糊英中和中中之別,可以為母語教學政策推行不果找到下台階,但不消幾年,原先要模糊的又再清晰了,可惜這清晰不是建基於教學原則與效益的維護,而只是把問題拖拖拉拉;或許更是出於不要讓教育議題又起爭議的政治考慮……

香港教育需要拆牆鬆綁

香港教育需要拆牆鬆綁

說話是應該回到97時推行一系列的教育改革開始。那時的教改教改,明眼人一看就知是為教學效益設想,如果「成功」,教與學的面貌應該很有不同。但這些設想給怎樣演繹了?母語教學,一推出就焦頭爛額,社會輿論群起攻之……

中國文化中良知論的實踐和局限

中國文化中良知論的實踐和局限

傳媒老闆及佔中積極參與者黎智英在他的周刊的一篇專欄文章中提到良知問題。他在和一位女學生的談論中提到:「我說,不用擔心那些反對我們的人,若然你相信真理,你便知道他們是被權力和利益蒙閉了思想,麻木了良知。但這都是暫時的,一切物質和利益都只會是暫時的,良知卻是永遠的,良知會喚醒他們。」

港孩可憐,誰人有責?

港孩可憐,誰人有責?

都說港孩被學習生活壓迫得很緊要,而且情況有日甚一日的趨勢。是不是病態?我說是的,而且是病入膏肓了。這篇文章,不是要重複這些晦澀的描劃,只是有病,總得求醫問藥……

第4頁,共5頁 1 3 4 5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