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這片「三葉草」──交椅洲人工島規劃方案
筆者認為,從交椅洲人工島的第三個核心商業區(CBD3)定位考量,實在不應該把公私營房屋的比例硬性定為7:3。當年作出如此的決定,是基於一種政治考慮多於理性科學分析。
筆者認為,從交椅洲人工島的第三個核心商業區(CBD3)定位考量,實在不應該把公私營房屋的比例硬性定為7:3。當年作出如此的決定,是基於一種政治考慮多於理性科學分析。
因應形勢,特區政府已開始意識到過去「積極不干預」的經濟政策不合時宜,而逐步邁進「有為政府」和「高效市場」的更好結合方向。為此,筆者倡議參考國家發改委的機制去重組CPU和建立CePU。
筆者盤點平生際遇,多得益於本港經濟高速發展期;同時有感於近年年輕人上流機會減少,亦不只是個人努力與否,而是經濟發展放緩的大環境以及嚴重的貧富差距所致。香港需要如何重拾經濟發展新動力?
現今特區政府換屆在即,候任特首銳意為土地開發以及房屋建設提速、提效、提量,以解決社會深層次矛盾問題,業界均寄予厚望,信心滿滿。政府有必要廣開渠道,消除土地開發過程中所遇到的不明朗因素。
香港是亞洲的國際都會,滙豐亦是紮根於香港的國際銀行,滙豐龐大的國際網絡不單能協助香港實現商貿的自由流通,亦能在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當中發揮重要作用。
筆者相信,如果此安排能在香港成功實施,將有可能被複製到深圳、北京、上海、重慶等各大國內城市,甚或紐約、倫敦、東京、法蘭克福等國際城市。屆時,國際商貿往來便可藉此安排得到大幅促進。
架構重組牽涉複雜的行政革新、龐大資源的投入、工作心態的調整,港府應該以前瞻的眼光去進行這次架構重組。筆者明白背後或許牽涉一些人事安排的政治考慮,但希望基本考量還是要回歸到理性分析。
過去新界發展,都有重西輕東的格局。現在看來,東部知識及科技走廊所覆蓋的範圍和發展潛力,不比西部經濟走廊小。筆者建議的「蓮灣線」連接多個工業區和科學園,對東部知識及科技走廊的形成起極大促進作用。
土地和房屋是人類一切活動的載體,是人類賴以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質和心靈基礎。一個能提供足量土地的靈活策略性規劃框架,將有利於短期解民屋荒之困、中期發展經濟新引擎、長期利用適切人口與人才政策。
過去多個新發展規劃研究,都是各自為政,只處理個別範圍內原區重置受影響設施。成立新界優化發展局後,應視整個新界為一個大棋盤,獲取更多規劃和土地整合紅利。
無論公共房屋或「土地共享計劃」都會碰到棘手的收地和補償問題。筆者倡議一個創新的「私人資助房屋計劃」,由私人財團斥資購入私人土地興建「特種居屋」,幫助香港人上車。
屋宇署、規劃署、地政總署3個部門的審批工作緩慢,耽誤時間和增加不確定因素,一直為房地產界及專業界詬病。今次政府架構重組,應該是針對糾正從前發展過程中的短板和迎合未來發展計劃的需要。
港府推出「北部都會區」構想之際,博匯智庫剛好完成了一份倡議在新界東北沙頭角範圍內興建大型新市鎮,名為「新探戈之城」,定位是職住平衡的創科園區,容納40萬人口,提供8萬個就業機會。
政府的「明日大嶼」計劃既要設置CBD,又要容納70萬人居住,未算到區內上班人口,其常住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7萬人,比全港最稠密的觀塘區更高,令人質疑各種參數是否在規劃上相容協調。
期望由習近平主席在2022年7月1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慶祝回歸25周年之際,宣布「一國兩制」在新時代的修訂構想和版本──「一國兩制2.0」。
博匯智庫早於2017年提出「海上飛地」的構想,倡議在香港南部位於珠海行政區範圍內的伶仃島、擔桿島和萬山群島一帶水域填海造地約120平方公里,建立「海上飛地」。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