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成本」就是「捨得」——理性決定與人性化選擇

「機會成本」就是「捨得」——理性決定與人性化選擇

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經濟領域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基本觀念。任何一個「機會」及「作為」都有「成本」及「代價」;「機會」掌握得好,「成本」就少;「作為」對,「回饋」自然就多。從這裏演繹出人類需做的各種理性選擇:如效率的提升,決策錯誤的減少,白吃午餐的避免。   18世紀下半葉經濟學鼻祖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就是構建在機會成本、比較利益法則、一隻看不見的手等觀念上。20餘年來自從認識星雲大師後,常從他的著作與佛理的解釋中,發現有很多中外相通的道理;很好的一個例證就是「捨得」。   粗淺的解釋是:祇要有慾望,就患得失之心。經濟學就是研究如何以有限的資源來滿足無盡的慾望,因此必須要依靠邊際效用遞減,外部經濟、交易成本、理性預期等原則來做決定。   東西方相通的一個理念就是「捨得」。「捨得」就是「機會成本」的一個很好的詮釋及實踐。   「捨得」是一種機會的選擇,有捨才有得。捨是一種「減」,得是一種「加」。「捨」不一定是為了要「得」,但祇要捨,得就會自然而來。患得患失,人人有之,如果處理恰當,是一種理性的平衡,也是煩惱的解脫。   捨得與付出意義相近。五年前美國一位醫生也是科學家的波斯特(Stephen Post),任教於凱斯西儲大學寫了一本受人推崇的書,直譯的書名是「為什麼美好的事發生在好人身上?」,稍加引伸,書名就是「好人有好報」「捨就是得」。在他主持及其他多所大學所做的類似研究中發現:「選擇『付出』,會使人終生身心健康,這是有科學支持的忠告。」楊定一博士在中文序言中指出:無私的愛有益人類健康,他自己一直在資助及推廣這種研究。   對我們這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國而言,先人早就訓示後代子孫「好人有好報」。這種提示不再是迷信、神話或者善意的鼓勵!對默默在做好事,從不企求回報的好人,這樣的科學發現,似乎是無關緊要的;正如有人捐款不是為了抵稅;對另外那些做了好事的人,果真科學也證明會有好報。   (請按下一頁繼續閱讀)

「機會成本」就是「捨得」——理性決定與人性化選擇

「機會成本」就是「捨得」——理性決定與人性化選擇

波斯特教授列舉十種表達「付出」與「愛心」的方法:讚頌、傳承、寬恕、勇氣、幽默、尊重、慈悲、忠誠、傾聽、創造。這些方法能將感激化為人性化的行動:幫助別人以及自己成長,樂觀積極,提升生命,找到價值,感同身受等。   西方學者提出的十個「付出」方法,與星雲大師提倡的「捨得」與「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相互呼應。   我常說:自己讀的是經濟,關心的是教育,嚮往的是和平。只要懂得機會成本,「和平紅利」就是最好的教材。如果放棄戰爭,贏得和平,本來要花天文數字的軍費就可移作和平用途,產生西方人提倡的「和平紅利」(Peace Dividend)。引證艾森豪將軍當總統時的一段話,來說明「捨」戰爭,「得」和平是多麼重要:   「每一支造好的槍、每一艘下水的戰艦、每一枚發射的火箭,最後說來,都相當於對那些飢餓無糧者和寒冷無衣者的偷竊。窮兵黷武的世界,不僅只是消耗了錢財,也消耗了勞動者的汗水、科學家的才智,以及下一代的希望⋯⋯這絕不是我們應有的生活方式。」   「機會成本」與「捨得」提供世人二個珍貴的思路:理性決定與人性化選擇。   (封面圖片:Pixabay)

專業外太外行──40年前讀紐約時報的窘態

專業外太外行──40年前讀紐約時報的窘態

(一)   近日收到東吳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寄來的精緻書籤。正面印著「專業內要內行,專業外不外行」。反面印著「對專業以外的人與事,對專業以外的知識與環境沒有時間及興趣去了解,就會變成專業以外的孤獨,甚至變成專業外的『文盲』」。通識中心引述的這段話,是我常用來勉勵台灣的大學生。   這段話是在追憶40年前在美國剛執教時的痛苦感受。1964年出來教書,開始勤讀紐約時報,就立刻發現一半以上的篇幅,所討論的題目是超越財政經濟、企業趨勢、科技變化、國際時事。碰到那些陌生的題目,自己就變成了文盲:完全陌生,完全不懂;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自己的信心大受打擊,一個是已經在教書的人,居然看不懂一半的報紙。   想到國內的情況,有那一位大學生打開台灣的報紙,會有這樣的窘態?思考根本的原因,竟是十分簡單:原來是美國一流報紙,都認為讀者是受過基本的通識教育。   (二)   上週從美國回來,帶了一份厚重的9月23日的紐約時報星期版(New York Times Sunday edition)。我會用它來提醒大家,現代人是不能「專業外太外行」的。   它分成七落,零售價六元美金。讓我列舉它的內容。   (1)第一落(Front Pages:國際性,全國性,紐約地區的重要新聞)32頁...

專業外太外行──40年前讀紐約時報的窘態

專業外太外行──40年前讀紐約時報的窘態

另附有三本在美國社會極具影響力的週刊:(1)紐約時報書評(The NYT Book Review,28頁),(2)紐約時報週刊(The NYT Magazine,54頁),(3)紐約時報時尚週刊(The NYT Style Magazine,122頁)。   七落的總頁數為138頁,加上三本週刊204頁,共342頁。自己最愛讀的五落依序是(5)(1)(2)(6)(3)以及紐約時報書評。   40年前的無知以及稍後的一些努力,進步仍然有限;對藝術、休閒、時尚依然是門外漢。那是一種對文明的失落感,更加深了對「文藝復興之人」(Man of Renaissance)的嚮往。   怎樣才能減少「專業外不外行」呢?答案是必須要從小時候,在家庭、學校、社區養成對美學、音樂、藝術、人文、時尚等等的興趣。根本地說,一個現代人,必須要有通識教育的訓練,才能變成一個專業外「不外行」的人。   (三)讀報是閱讀的一部份。讀書與學習是分不開的。最近我整理出「好書」的十項功能,鼓舞大家「讀一流書,做一流人,建一流社會」。  ...

今年 APEC 少了馬習會太可惜

今年 APEC 少了馬習會太可惜

此刻多數民意希望出現馬習會,是盼望馬習會能帶來一些良性效果:一、向世界宣示: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兩岸一家親」(習近平語),烽火兩岸變成和平兩岸。二、有助化解「中共打壓台灣」的負面印象,改善台灣內部「逢中必反」的心態。三、利用會談,共同宣布加強雙方在各方面的交流;尤其大陸可以善意地宣布台商將會享受「國民待遇」,並且在經貿、教育、環保、醫療等領域的興利措施。

第3頁,共3頁 1 2 3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