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連科獲紅樓夢獎奇緣

閻連科獲紅樓夢獎奇緣

對獲獎,閻連科素來態度淡然,他對《亞洲週刊》說:「簡簡單單吧,獲獎只是三天五天的事情,過去就過去了,不會影響日常生活和寫作。無論獲什麼獎,該幹啥還是幹啥,該寫作還是寫作。」

奧運開幕了 中國的身影頻頻出現

奧運開幕了 中國的身影頻頻出現

本次開通的「奧運地鐵」上運行的列車全部是「中國製造」。這批列車由中國中車長客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最高設計時速為100公里。但這並非中國列車首次為在巴西舉辦的大型體育賽事服務。早在2014年世界盃期間,由中國提供的電動車組就為無數觀眾帶去了便捷的觀賽體驗。

專訪龍應台:台灣的這面牆「不肯冷靜」

專訪龍應台:台灣的這面牆「不肯冷靜」

「中國早就不是1992年以前共產黨所統治的中國,更不是1976年文革結束之前的那個中國,中國本身經過不斷地脫胎換骨,變成現在一個全新的模式,這個模式連全世界都有點困惑地看着它,要去了解它, 但在它旁邊的台灣,最可能受到它影響的,卻不去看它、不去研究它、不去了解它,而把自己捆綁在那個統跟獨、藍跟綠的簡化的、激情的糾纏裏頭,這是我對台灣相當大的憂慮。」

專訪龍應台:台灣的這面牆「不肯冷靜」

專訪龍應台:台灣的這面牆「不肯冷靜」

「中國早就不是1992年以前共產黨所統治的中國,更不是1976年文革結束之前的那個中國,中國本身經過不斷地脫胎換骨,變成現在一個全新的模式,這個模式連全世界都有點困惑地看着它,要去了解它, 但在它旁邊的台灣,最可能受到它影響的,卻不去看它、不去研究它、不去了解它,而把自己捆綁在那個統跟獨、藍跟綠的簡化的、激情的糾纏裏頭,這是我對台灣相當大的憂慮。」

張德江香港視察的48小時

張德江香港視察的48小時

張德江下香江,這些天成了全城熱話題。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5月17至19日在香港視察3天48小時。這位目前中國體制內主管港澳事務的最高層國家領導人南下,是中共十八大後首位政治局常委訪港。這次張德江抵達香港,是自2014年香港「佔領行動」、2016年年初二旺角暴亂以來,首度有國家領導人視察香港。   撰文:江迅(《亞洲週刊》副總編輯)   從「訪問」到「視察」   熟悉中國國情的大多會注意到,新華社早前提到張德江將來香港視察,沒有使用以往國家領導人「訪問」香港的字樣。在內地,國家領導人下地方都是「視察」。   香港特區政府發出的有關張德江的文件、稿件,原先都用「訪問」一詞,直到17日,即張德江抵達的這一天的傍晚,特區政府所發出的文件和稿件,開始轉用「視察」一詞。   記者從北京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獲悉,張德江此行香港,是為2017年7月香港回歸20周年大慶,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香港「打前站」。香港回歸後,一個時期來西方勢力不再重點聚焦香港。但近年,香港政壇「自決」囂張,「港獨」暗湧,西方勢力又重新回頭看重香港,此際,委員長視察香港別具一番深沉意義。   張德江在香港的第一天多個場合的講話,強調香港面臨一系列挑戰,也面臨難得發展機遇,希望政府官員以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為重點。這與他月前提出「香港地位源於經濟,不應將經濟問題泛政治化」的說法同出一轍。當下香港,經濟連續滑落、政治生態日趨惡化、民生難題亟待破解,張德江是受邀出席由香港特區政府主辦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作主題演講,並視察香港。   對此,各路學者紛紛闡述:有的說,在香港何去何從的關鍵時刻,張德江此行,無疑「有鼓勁打氣、指牌引路」的意圖,預料也會拋出一些「挺港」之策,幫助香港擺脫目前困境;有的說,此行藉參加論壇之際,是為2016年9月立法會選舉和明春3月特首選舉,布兵擺陣,協調運籌。   「一帶一路」與「最後機會」   不少專家稱,國家的「一帶一路」是香港振興的最後一個機遇。北京專家對此指出,「最後機遇」之說並非危言聳聽。「一帶一路」無論對香港還是對國家,甚至對亞洲都是千載難逢的大機遇,對香港而言,是經濟轉型而發展的重要機會,一旦錯過很可能就會喪失幾十年時間。張德江18日在「一帶一路」論壇上發表演講,宣示中央挺港態度不變外,更從實際角度具體呼籲香港把握「一帶一路」機會。否則,也沒必要今次有發改委、央行、商務部、外交部一批高官隨張德江訪港,這無異是一次在香港的「現場辦公會」。  ...

一帶一路——香港目前進入還不算遲

一帶一路——香港目前進入還不算遲

撰文:劉瀾昌   主管香港事務的人大委員長張德江來港,推廣「一帶一路」是個重點。事實上,港人從上到下都還有許多糊塗認識,一些人以為「一帶一路」無關香港事,一些官員則高看自己,口口聲聲要給內地「帶路」。理性看,國家推出「一帶一路」的大戰略,這將貫穿當下至本世紀中葉以至更長遠的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全過程,也是香港繼上一次搭上中國改革開放快車的再一次機會。不過,「一帶一路」或許是香港再起飛的最後一次機會,因為錯過了這次機會,香港將必然淪為中國的二三流城市。   參與其中絕不會嫌早   不少港人還以為「一帶一路」是玩虛的,其實習近平最近指「『一帶一路』不能急功近利」,已表明國家3年來對這項戰略從提出到探索,已到了初步總結經驗教訓的階段。如果不是只坐在香港的井底觀天,就會發現成效初見。筆者訪問江蘇紅豆集團時才得知,這家在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排第62位的公司,早在2007年就在國家商務部引領下,牽頭打造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西哈努克港口自然環境得天獨厚,瀕臨泰國灣,是柬埔寨唯一的出海口,旅遊資源優越。西港特區離機場才數公里。柬埔寨首相洪森為特區動工鏟下第一鏟土,經過8年的經營,昔日的荒灘已變成現代化的工業園,入住企業來自全球各地近百家,就業員工1萬2,000人。當地期望西港特區成為「柬埔寨的深圳」。相信,這是撤離珠三角的港商的好去處。   在紅豆集團總部看着西港特區的沙盤,筆者內心有不少震撼,就像第一次看到新加坡在蘇州的工業園一樣。其實,國家不止這一個海外工業園,在泰國有羅勇工業園;在越南,有龍江工業園和海防經貿合作區;在雅加達,有中國印尼經貿合作區,位於印尼首都雅加達工業長廊上的「綠廊國際工業中心」內。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已和數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建港口機場。去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60個國家新承攬對外承包工程項目近3000個,而合作共贏的發展理念,為愈來愈多國家接受。香港此時參加「一帶一路」,只會嫌遲絕不會嫌早。   特首梁振英說,香港在內地和國外經濟聯繫,扮演着「超級聯繫人」角色。此點,過去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的歷史得到證明。無疑,在當下北京推行「一帶一路」國策中,香港還是有功能。「一帶一路」,表面是中國深化走向世界的戰略,本質是另一波的全球化。自由港的香港歷來在全球化中有優勢,支持國家「一帶一路」大戰略亦順理成章有區位優勢。   不過,應該承認香港的功能在減弱。30多年前,中國改革開放伊始,香港即開始扮演特殊的角色,有說是「窗口」,有說是「門戶」,也有說是「橋樑」。只不過,香港的GDP曾經是全中國的四分之一,而今只佔百分之二三,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時移世易,顯然香港在中國經濟中地位已發生重大變化,香港對於中國經濟發展的作用也必然隨之轉變。因此,對於香港角色功能的認識必須與時俱進,不能還停留在30多年前的陳舊思維。事實上,也許香港對於東南亞和歐美還比較熟悉,而對於中東、中亞以及前蘇聯加盟國,還有非洲、南美,並不見得有太大優勢。   香港還講「帶路」已過時   可是,不少港人、港商,甚至港官並沒有體察到這些變化,負責香港經貿發展的局長蘇錦樑提出的「帶路論」就是一例。他在去年亞洲商貿論壇時表示,香港在「一帶一路」中擔任「帶路」的角色。他稱,「一帶一路」有「五通」原則,包括政策、設施、貿易、金融和民心的互聯互通,這亦是香港的優勢。香港具有國際視野,了解不同地方的營商環境,所以香港在「一帶一路」中擔任「帶路」的角色。也許,30年前說這話還可以,而現在問問廣東省長朱小丹需要「帶路」嗎?或許,深圳的一個區長周遊列國比蘇局長還要多!改革開放30多年,內地企業的足迹已經遍布全球每一個角落了,再也不是當初從未出過門的「土包子」了。現在還講「帶路」,而且是出自蘇局長之口,足見陳舊的思維還如何頑固的影響着香港。這些過時認識不剷除,香港如何在國家的「一帶一路」大戰略中立足?   事實上,「一帶一路」對於香港來說,更重要的是老老實實搭順風車,從中分一杯羹。香港應對國家「一帶一路」的最正確的思維,不是去「帶路」,不是什麼「幫助內地走出去」,而是首先明確香港在「一帶一路」中是獲利的重大機遇。香港的商人都是利益第一,香港的許多地產商進出內地,不是利字當頭嗎?香港不認識「一帶一路」是重大機遇,是不會熱中加入。  ...

第2頁,共5頁 1 2 3 5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