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政府借助今次皇崗口岸落實「一地兩檢」的契機,認真檢視香港的邊境地區與跨境運輸規劃發展,善用土地資源,切實解決土地、房屋及交通問題,切實改善市民的生活和福祉。
發展局已答應,在水務署完成主教山蓄水池的臨時加固和整理工程後,會研究有關設施的保育和活化方案,讓香港市民可享用這個地方,並會在長遠保育方案有決定前,及在安全情況下,探討有限度開放予市民參觀的可行性。
政府近年提出發展新區要「基建先行」,正是為了針對有關問題,但如果規劃不周,「基建先行」又可能會變成「工程主導」、「以路為本」,甚至會浪費資源,製造出更多「斷橋」。
《收回土地條例》只是政府處理好所有問題與爭議後的最終法定程序,並非用作解決爭議的靈丹妙藥。要真正解決香港的土地房屋問題,必須多管齊下、多方參與,不能單靠一招半式,亦不應只由政府一手包辦。
數以萬計基層家庭被迫捱貴租、住劏房的情況下,是否必需要等到所有民生設施都完全到位才能開始發展呢?還是可考慮採用先建屋、後改善的分階段發展模式呢?
《施政報告》將人工島發展計劃命名為「明日大嶼願景」,而不是簡單稱作「明日大嶼計劃」或「明日大嶼工程」,絕非單純的包裝技倆或宣傳口號,而是要刻意突顯整套發展計劃是「願景為先」。
香港資訊發達並可自由流通,連繫網絡廣闊,每日都有數以億萬計的「金沙」在流動,但港府如未能加以善用,任由這些珍貴的「金沙」白白流走,香港的智慧城市建設自然發展遲緩、事倍功半。
立法會原定於上月討論由政府提出的三隧分流議案,但因種種政治理由而臨時撤回。筆者認為,無論分流方案最終通過與否,政府都必須立即展開四項研究,才能長遠解決或減少香港的塞車問題。
不論是將工廈單位、空置校舍、公屋儲物室及空格位改建,還是在閒置的私人及政府土地上,以組合屋等快捷方法興建過渡性房屋,政府都必須加緊進行,全方位為香港市民覓地建屋,緩解現時嚴峻的居住問題。
即是縱然香港人口不再有任何增長,單是讓現有居民「住好啲」,已需要增加1200至2000公頃土地。若加上為滿足未來人口增長及其他用途的土地,3000至4000公頃是不可缺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