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翔:拜登四處樹敵令全球投入去美國化? 新興國家紛紛走上去美元化不歸路?
金磚國家集團加入6個新成員,被視為去美元化的進程之一。香港城市大學客席教授陳鳳翔認為,一切源於美國霸道制裁中、俄,令各國受拖累,是故要推動去美元化。一起聽聽他分析。
金磚國家集團加入6個新成員,被視為去美元化的進程之一。香港城市大學客席教授陳鳳翔認為,一切源於美國霸道制裁中、俄,令各國受拖累,是故要推動去美元化。一起聽聽他分析。
「新空間·新動能──鳳凰灣區財經論壇2023」立足大灣區,充分發揮香港、內地聯動優勢,聚焦熱議話題,旨在通過交流探討,為大灣區的高品質發展提供智力支持、注入充沛動能、探尋更多路徑。
香港城市大學客席教授陳鳳翔分析戰後三大創科企業東芝、阿爾斯通和華為遇暴頑抗,但命運各異背後的原因。一起聽聽他分析。
我們有理由期待本次會議,金磚國家可以並肩建立起「金磚貨幣聯盟」的「金磚城牆」,打破美國制裁對本國經濟的影響。並相信在不遠的未來,金磚國家一定會在全球經濟中發揮更為重要的角色。
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所長鄧希煒教授表示,美國近年正一步一步地在限制中國在科技敏感技術,例如晶片及AI方面的發展,以減少中國對美國造成的國家安全威脅。
在內地國際「雙循環」背景,配合植根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宏觀格局下,可以預視香港平台企業正在發揮其巨大潛力,必須把握發展機遇,帶動中小企業聯動創新,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梁鳳儀不諱言,受眾多宏觀因素影響,過去一年香港市場較為波動,現時資金已回到淨流入狀態,至於總額是否比以前少,則可能受不同因素影響,例如地緣政治以及部分國際機構投資者對持有內地資產頭寸較謹慎等。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香港未來要發揮好籌融資、高增值服務平台角色,繼續改革並優化金融市場,深化與內地互聯互通,並助力人民幣國際化進展。
灼見名家第五屆財經峰會暨第二屆ESG大獎頒獎典禮周一(6月12日)於君悅酒店盛大舉行,今年翹楚大獎由香港綠色金融協會主席兼會長馬駿博士奪得,表揚其年內在ESG有突出貢獻及成就。
灼見名家第五屆財經峰會暨第二屆ESG大獎頒獎典禮周一(6月12日)於君悅酒店盛大舉行,今年共有16家公司及團體獲頒企業大獎,年度翹楚大獎則由香港綠色金融協會主席兼會長馬駿博士奪得。
灼見名家第五屆財經峰會暨第二屆ESG大獎頒獎典禮周一(6月12日)於君悅酒店盛大舉行,四位行業翹楚任景信、鄧智傑、何志文、陳綺華參與專題討論,由鄭子云博士主持。
灼見名家第五屆財經峰會暨第二屆ESG大獎頒獎典禮周一(6月12日)於君悅酒店盛大舉行,香港金融發展局主席李律仁資深大律師出席並發表主題演講。
灼見名家第五屆財經峰會暨第二屆ESG大獎頒獎典禮周一(6月12日)於君悅酒店盛大舉行,香港交易所聯席營運總監及股本證券主管姚嘉仁出席並發表主題演講。
灼見名家第五屆財經峰會暨第二屆ESG大獎頒獎典禮周一(6月12日)於君悅酒店盛大舉行,活動吸引逾200名專家學者及企業領袖出席,共同探討香港綠色金融市場的發展前景。
截至今年3月,香港人民幣存款約有9500億元人民幣。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出席財新夏季峰會時表示,香港作為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有充分條件和能力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中發揮所長。
全球多國掀起「去美元化」趨勢。到底美元可以維持主導地位多久?這個現象因什麼引起的?一起聽聽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的分析。
由香港政府及數碼港聯合舉辦的2023數字經濟峰會,4月13日(周四)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揭開序幕。峰會為期兩天,以網上及實體形式同步進行,雲集全球科技、商業、學術和政府界別具影響力的領導人物。
港大經管學院4月1日舉辦首場中國經濟名家講座,邀請到馬建堂博士、陳東升博士及毛振華教授3位重量級嘉賓,針對重要的經濟問題進行了深度探討。
隨着通關,社會經濟進入復常,旅客和工作量逐漸恢復,但多個業界卻面臨招聘困難和人手不足問題,出現「有生意無人手做」的情況。立法會議員邵家輝早前進行了調查,昨日發布相關數據。
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朱海斌博士認為,在中國經濟好轉的大前提下,站在全球的角度看,朱海斌指出,GDP增長5%的速度可算「難能可貴」。因為今年市場對歐美經濟可能衰退的擔心並未消退。
立法會議員邱達根認為,特區政府除了要做好實體基建外,還要做好數碼基建(digital infrastructure),因為發展數碼經濟,數據高速接入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十四五」規劃確立香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發展定位,以及推動香港成為綠色金融樞紐,外界一直視上述兩者為不同目標,但港府是次把以上目標結合,強調綠色科技對發展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至關重要,確令人眼前一亮。
發展局副局長林智文今年12月20日出席灼見名家投資論壇時發表題為「把握發展機遇 口岸經濟引擎」的演講。他說,整個北部都會區發展料需時約20年,目前已在開發中。
灼見名家投資論壇12月20日(周二)假灣仔君悅酒店大禮堂舉行,匯聚各方專家展望明年投資大勢,大談地產市場、大數據、金融科技最新趨勢,以及兔年怎樣趨吉避凶。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與香港生物醫藥創新協會周三(11月23日)發表「香港生命健康產業發展研究」數據,結果顯示,近四成港企及大灣區企業有意在港投資,唯香港缺乏多元人才,推動生命健康產業將科技成果商品化。
作者從粵港澳大灣區的視角分析香港的新機遇,指出紐約灣區、三藩市灣區和東京灣區都有自己獨步全球的戰略性行業作為支柱行業,香港也需要思考如何打造具備全球影響力的戰略性行業。
香港大學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所長陳志武教授出席灼見名家八周年論壇時表示,2022有三件大事改變了世界局勢,令中國經濟過去40年增長所依賴的條件改變,「只談生意、只談賺錢」的國際規則已成為歷史。
研究發現電子支付與數碼貨幣,以及網絡安全與數據私隱是香港最熱門的金融科技趨勢,而大數據分析及人工智能(AI)將會在不久的將來成為改變金融服務業的關鍵技術。
生產力局首席數碼總監黎少斌表示,指數經歷上季大幅上升後,本季轉為回落,反映本地中小企仍受環球經濟及疫情演變的外在因素影響,導致於來季的營商氣氛轉趨保守。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系主任兼講座教授潘毅教授表示,調查反映出本港青年工作非常不穩定、沒有僱員合約、 工時超長以及工資偏低等問題,促請政府應全面檢討工時政策及相關勞工政策。
歐洲金融動盪,資深銀行家、專欄作家張建雄分析,今年內有沒有機會出現黑天鵝事件,以及有沒有利好消息、投資者可否安身避險。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港大論壇上表示,雖然香港嚴重依賴與內地和國際世界的聯繫,但由於通道尚未恢復正常、外部環境不斷惡化,今年的負增長似乎不可避免,但「按照我們的工作方向及成果,我們對前景仍然相當樂觀。」
美元是目前全球主要交易貨幣,但美元武器化遭他國質疑安全性。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認為,美元霸權非恆久性,中國若要挑戰美元霸權,人民幣須提升便利性。一起聽聽他的說法。
「香港高峰論壇2022」周三(8月17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行政長官李家超出席時指出,香港作為國際城市、中西融合,讓香港在區域合作發揮非常獨特的聯繫人角色。
立法會周四(9日)三讀通過取消強積金對沖。政府會「劃線」指明取消對沖安排的生效日期,將不設追溯期,而政府將為僱主提供25年、共332億元補貼,預計2025年實施。
目前香港依賴進口柴油,卻同時出口大部分本地生產的生物柴油。政府應推行多項政策以推動大眾轉用生物柴油,促進其生產和技術發展,並為生物柴油創造循環經濟。
根據英國《銀行家》雜誌的全球銀行1000強排名,創興銀行從2013年的722位升至2020年的381位。創興銀行發展已成為聯繫港穗兩地金融、經濟的重要紐帶之一。
華潤集團粵港澳大灣區首席戰略官李浩然博士認為,商業模式已經改變,政府功能趕不上。例如發展都會區,放什麼產業進去?構建產業能力值得特區政府和市民去思考。
香港是一個開放型的城市,與全球各方面都有緊密的聯繫,這是其最大的長處。香港可與各方面加強合作,形成高產值活動的價值鏈,以保持香港持續的競爭力及經濟增長。
灼見名家7周年以「香港下一個5年」為題,廣邀政商學名人,共聚一堂為香港未來把脈。凱普生物科技總裁管喬中認為,香港經濟發展畸型,已經走到盡頭。至於房地產政策扭曲,須撥亂反正。
大灣區香港中心研究總監王緝憲教授認為,港深將進一步融合,但彼此需要保持獨特優勢,才能互補。而北部都會區要成功吸引人才,必須先有機遇。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灼見名家7周年廣邀政商學名人,為香港未來把脈。華懋集團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蔡宏興表示,北部都會區長遠大增香港的土地供應,對香港長線發展更有信心,樓市會繼續上升。但短期土地短缺問題,必須依賴近岸填海。
香港總商會總裁梁兆基周一(11月29日)出席「北部都會區規劃及創科新布局」論壇,他建議,香港可以泛城化,即整個香港城市化,才能將經濟能力覆蓋大灣區,促進港深以至大灣區產業合作。
「北部都會區規劃及創科新布局」論壇周一(11月29日)舉行,第二場論壇以「宜居宜業的都會區」為題。一眾嘉賓不約而同提出要建設有人氣與活力的都會區,符合工作與生活平衡的理念。
規劃署前署長、港深合作策略規劃顧問凌嘉勤周一(11月29日)出席「北部都會區規劃及創科新布局」論壇,指出北部都會區獨特的景觀將是城鄉高度融合,將構建港深一小時通勤圈,香港將形成「雙都會」發展架構。
「北部都會區規劃及創科新布局」論壇11月29日(周一)假中環四季酒店舉行,署理創新及科技局局長鍾偉強博士在致辭時表示有政府三個重點落實科研、融資、生產,使創科成為香港新的經濟增長引擎。
CSHK總監李芝蘭教授表示:「白羅斯與吉布堤是一帶一路上的重要節點,希望通過工作坊瞭解海外工業園區的發展情况以及香港專業人士可能起到的積極作用。」
灼見名家七周年第三場論壇探討香港經濟未來的新動力,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認為,推動人才、創科之餘,吸引國內外人才參與同樣重要。
在完善選舉制度之後,議政風氣有望撥亂反正。終於迎來一個客觀、科學、就事論事的環境,可以理性地辯論政策措施的優劣好壞,藉此吸引政商界人士加入議會甚至管治團隊。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