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神探》的英文版由莫理斯自己翻譯,他笑說沒有人會譯得比他自己更好。(灼見名家製圖)

《香江神探》揚威日本

《香江神探》是19世紀末英國著名偵探小說福爾摩斯故事的仿作,將故事搬到晚清的香港,把虛構的案件與真實的正史人物、香港街道掌故、社會習俗穿插在一起,以小見大還原了香港在晚清時期中西交流的獨特地位。

香港文化博物館內的金庸館內常設展品300多件,當年筆者也提供了多件。(香港文化博物館圖片)

也談金庸紀念館

在「我與金庸」全球性徵文獎中,我整合了海內外30多個文學社團和傳媒作為合辦機構,調動了全球的華文作家協會及華文傳媒聯合推廣宣傳,於2016年7月23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演講廳舉辦頒獎禮。

《青年樂園》為何被停刊呢?我這個在1967年春節後便從未踏足過《青年樂園》報社的前派報員嘗試大膽假設。(灼見名家)

官校女生集體校園被捕

《青年樂園》在六七暴動的尾聲才被港英政府頒令停刊,筆者認為《青年樂園》的真正「死因」是報道和允許「官校學生」的「造反」。港英政府中學是殖民教育至為重要的一環,因此港英才需要禁止《青年樂園》出版。

把報紙摺好後,作者便被分發一張有地址的訂戶名單,通常是同一個區的,大概4、50戶。他便拿着摺好的周報出發。(Shutterstock)

「派報員」眼中的《樂園》

《青年樂園》是一份綜合性刊物,既有學生寫的文章,也有老師和社會人士寫的心得和作品,而更大量的則是各種各樣的知識。筆者最深刻的是「課本出讓站」,《青年樂園》提供了一個互惠的平台,讓讀者交易二手教科書。

《青年樂園》周報「生」於1956年4月14日。

誰的內容更政治化?

港英政府因煽動罪而控告《青年樂園》,逼令他們停刊。然而,煽動罪所涉及的文章,全部都不是在《青年樂園》刊登,而是在副刊《新青年》刊登的。李廣明社長和陳序臻總編輯認為,多講政治的反而是《中國學生周報》。

《吳康民口述歷史》一書第65頁寫《青年樂園》是為了抗衡《中國學生周報》而成立的。

誰來理大講《青年樂園》?

1956年4月14日,為滿足新一批文藝青年,《青年樂園》被創立,以抗衡《中國學生周報》。《青年樂園》被標籤為左派刊物,而《青年樂園》的講座主題亦跟政治運動有關,因此願意主持的人不多,只能筆者自己主講。

《青年樂園》在50、60年代是和《中國學生周報》齊名的青年學生刊物。

我們認識的《青年樂園》

盧教授和熊講師,正策劃編着一本專書,是關於《中國學生周報》和《青年樂園》的,現在她們再次面對面與半個世紀前《青年樂園》的社長、督印人、總編輯、編輯、作者、讀者甚至「派報員」進行接觸、訪談。

九龍寨城於1994年清拆建成公園,遺址的歷史文物30年來卻未受重視。

九龍寨城漫話

被稱為寨城公園地膽、80高齡的李敏昇,幾十年來自發蒐集寨城滄桑歷史,亦經常義務在公園向遊客解畫,樂此不疲。「敏叔帶你遊寨城」,令遊客對中國近代史加深認知。寨城本身已是一個好宣示項目,何必本末倒置呢!

第1頁,共14頁 1 2 14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