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大呈獻《如何閱讀中國詩歌》中文視頻系列
嶺南大學環球中國文化高等研究院公布《如何閱讀中國詩歌》中文視頻第一系列「唐詩之意境」,由中國文化高等研究院院長蔡宗齊教授主講,冀為觀眾帶來寓教於樂的審美享受和雅致愉悅的視聽體驗。
嶺南大學環球中國文化高等研究院公布《如何閱讀中國詩歌》中文視頻第一系列「唐詩之意境」,由中國文化高等研究院院長蔡宗齊教授主講,冀為觀眾帶來寓教於樂的審美享受和雅致愉悅的視聽體驗。
灼見名家夥拍多家教育機構及人士,全面支援「我的行動承諾」加強版撥款計劃,協助校方推行國安、國民教育及媒體及資訊素養教育,按校情製作校本國民教育和資訊素養教育課程內容及構建學校專屬網上教學平台。
香港城市大學製作第三輯《大問於市:與全球頂尖校長對話》節目,郭位校長第一集訪問美國的喬治·華盛頓大學。這所位於華盛頓特區的學府,與白宮和眾多政府部門相鄰,為美國和全球培育了大量領袖以及外交和法律人才。
香港理工大學周二(1月17日)舉行中國歷史與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典禮,校董會主席林大輝指出,希望中心能協助特區政府弘揚中華文化,幫助年輕一代掃除思想障礙,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i水墨」全球水墨畫大展延伸展於2023年1月9日開幕,在香港都會大學數碼藝術實驗室內展出300幅由藝育菁英基金會借出的頂級藝術家的水墨畫作,並由都大創意藝術學系以虛擬實境多媒體技術的方式展示。
校園就像莘莘學子的第二個家。通過環境營造和參與式設計創建出令師生更有幸福感的校園,是賽馬會幸福校園實踐計劃所有參與人員的共同願景。
中小學未來可以嘗試將言語治療服務融入課堂,一則配合校本言語治療服務的本質,二則對學校各個持份者都有益處,還望不同學校有不同的協作嘗試,將來在學界可有更多交流和分享。
中大經濟學系主任宋錚教授指出,隨着地緣政治局勢愈來愈嚴峻,香港須幫助中國重新融入世界,電子經濟便是一個切入點,而香港也要多培養經濟人才,研究不同問題。
恒生x惠理學界精英ESG挑戰2023的第一輪在2022年12月2日正式完結,八隊隊伍獲選進入比賽的終極挑戰。他們參加了一系列由恒大ESG研究中心舉辦的活動和培訓。
一年一度的兒童發展配對基金「聖誕頌歌節」將於12月11日(周日)正式開鑼。這次聖誕頌歌節是3年前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第一次再度全面以現場實地頌歌表演形式進行。
為期3日的第12屆「學與教博覽」11月7日早上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揭幕,邀請到逾470位本地及國際教育專家主持逾270場主題演講、公開示範課、研討會和成品展示會。
多年來積極推動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教育發展的田家炳基金會,將於12月13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教育論壇,邀請朱經武、李焯芬教授進行主題演講,並邀請香港9間大學校長、副校長進行專題討論。
2022未來科學大獎公布得獎名單,由李文輝教授、莫毅明教授和楊學明教授分別獲得生命科學、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和物質科學年度大獎。各人獲取獎金100萬美元。
香港城市大學位於大埔林村的農場今天(11月16日)正式啟用,標誌城大在促進動物醫學、健康一體化、保障公共衞生及倡議動物福利方面進入另一里程。
香港大學於世界大學排名權威《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U.S. News and World Report)雜誌最新公布的2022至2023年全球最佳大學教育及教育研究學科排名第一。
香港大學榮休教授程介明對DAE的設立表示歡迎。他認為隨時代轉變,學生的前路不應只靠學術成績一條獨木橋,希望DAE能夠為青年人和在職人士開闢新天地。
近年全球教育模式近年急速轉型,漸趨數碼化,「學與教博覽」踏入第12屆,今年博覽將聚焦元宇宙於教育的應用、身心靈健康、價值觀教育、人工智能與運算思維教育、數碼技能與素養等。
學校領導及教師均認爲提供專業發展和其他促進機制的校本策略以增強電子學習效能、學校協作文化和社區支持,均屬幫助學校應對新常態挑戰最有效的方法。
浸大傳理學院新聞與社會研究所主任、黃應士傳媒倫理操守教授陳景祥教授表示,調查結果反映香港新聞工作者普遍不贊成訂立反不實資訊法,他們更希望通過推動傳媒素養教育來抵禦不實資訊。
教評會認為,本港基礎教育一向處於高水平,課程多元又國際化,對國際及內地專才有吸引力。教育局可增撥資源給予收取優才子女的學校安排適應課程給這些新來港的學生。
秦泗釗教授表示:「嶺大以其全人教育體系、輝煌悠久的高等教育歷史和在數字時代領先發展的決心而享譽社會。我很幸運也很自豪能被選為下一任校長,與所有嶺南人一起發揚傳統,在世界高等教育舞台上邁上新台階。」
中大與中大(深圳)將合辦全港首個讓學生於兩地校園修讀的雙主修課程。學生將修讀跨學科數據分析課程,及在指定學術範疇中選讀由中大或中大(深圳)開設的課程作為另一主修,並於兩地校園上課。
全球教育科技峰會周五於港大舉行,內容涵蓋亞洲人才發展趨勢、如何應用人工智能、數據分析和網絡3.0等新興技術創新員工發展,以及公私營機構和學術界別如何共建學習創新生態系統。
協青社周六(10月8日)舉行YO Dancical協青街舞劇2022《一念之間:不!可能》首映禮,期望能夠帶出積極面對生活挑戰及邁向正向人生的訊息,讓青年人重拾初心,即使面對更多挑戰,仍堅持夢想。
面臨大專適讀人口逐年下降,香港都會大學在2022/23學年收生情況仍然理想,經JUPAS(聯招)入讀全日制學位課程的學生人數較去年增加15%,大學表示反映開辦課程切合學生及社會需要並具競爭力。
香港大學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管軼教授,獲聘任為上海市病毒研究院首任院長。2020年1月新冠疫情爆發之初,管軼是最早一批赴武漢調查的專家,對新冠肺炎可人傳人、發展曲線等作出了精準的判斷。
香港城市大學今屆「HK TECH老虎班」9月舉行迎新典禮,學生包括約230名新生、270名二年級生及200名三年級生,分別來自25個國家及地區。
踏入9月新學年,多間大學均舉行開學典禮,標誌新學期正式展開,多家大學也於迎新活動上舉行升旗儀式,希望增加大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因應疫情,大部分本科生課程將全面回復面授教學。
香港科技大學9月5日(周一)宣布,遴選委員會經過全球招聘、考慮科大持份者的意見後,決定委任香港浸會大學副校長、著名計算機科學家郭毅可教授為首席副校長,12月1日履新。
過去兩年多以來,全球資源分配的天平傾斜,在抗擊疫情優先的原則下,投放在兒童身上的福利和資源與社會其他需要相對減少。一系列的連鎖打擊令下一代的生存發展和身心健康陷入巨大的挑戰之中。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園周四(9月1日)在南沙舉行開學典禮,行政長官李家超以視像形式參與並發表講話。他希望港科大(廣州)培養學生成為面向未來的高端創新人才,以及推動國家和香港建設的重要參與者。
香港理工大學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周五(8月26日)舉辦首場「創科論壇」,前港深合作策略規劃顧問凌嘉勤指出,北部都會區計劃需要多個界別在規劃和土地使用方面通力合作,以利港深長遠發展合作。
香港城市大學優才及教育發展處處長陳志豪教授表示,「HK TECH老虎班」希望配合「HK Tech 300」的計劃,培育有潛質的同學,成為讓他們具備成功企業家條件的搖籃。
財務智商 Financial Quotient(FQ)是每個人的基本生活技能,如何有效分配資源是孩子學習獨立的重要一環。Project M²平台致力教育孩子良好價值觀、理財觀念及實用理財技巧。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教育局優化課程,舉辦學生活動,製作學與教資源,提供學習津貼等,旨在營造中華文化的學習氛圍,希望以活潑的方式培育同學的學習興趣,希望同學可以從中領悟,真正做到「腹有詩書氣自華」。
Y-WE 計劃給予學生實際職場體驗機會,讓他們接觸社會和商界令他們看到自身的價值、發掘潛能和興趣,看到未來發展的可能性和希望,令他們不會受制於家庭和成長背景的不足而影響將來的成就,更有能力向上流動。
香港中文大學建議政府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投放更多資源設立獎學金及財政援助計劃,讓更多來自一帶一路國家的學生來港接受高等教育;並設立嶄新的「全球大灣區2+2」學位課程,讓學生受惠於兩地教育的長處。
教育城周一(8月8日)公布「十本好讀」得獎名單,類別更趨多元化,涵蓋科學、推理、繪本、社區文化、 歷史、文學等。本屆共有471間學校參與,總票數超過45000票,足證校園閱讀氣氛更趨濃厚。
教評會指出,教育局提議縮班、調遷、合併和殺校等方案只能處理眼前的問題,並不是長遠的策略。為了提高中、小學就讀學生,倡議港府應檢視入境政策,容許及鼓勵內地及海外學生以特殊簽證來港就讀。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