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珠海學院9月27日(周二)假香港黃金海岸酒店宴會廳舉行「香港珠海學院啟動典禮」,公布新校徽詳情,以及慶祝收生人數突破1500人。
由招商局慈善基金會獨家撥款,灼見名家傳媒及中國青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合作舉辦,愛學遊承辦的「傳承・詩詞伴我行」活動,為期七天六夜的以詩會友詩詞之旅活動圓滿結束。親炙古詩人足跡,同學均讚歎不虛此行。
香港理工大學校校長滕錦光教授獲續任5年,新任期由2024 年7月1日至2029年6月30日。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讚揚其帶領大學成為創新型的世界一流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慶祝成立40周年,傳承醫術醫德、創新醫學科研,全心關顧病患的精神。其中一項網上拍賣會,由多名教授和校友捐出藝術珍藏拍賣,所得善款將用於促進醫學院教育、研究和社區服務。
近年社會運動中不乏年輕人的身影,資深銀行家、專欄作家張建雄有感而發,分享他利用中國傳統經典多年養育兒子和孫兒的經驗。一起聽聽他的想法。
「川港教盟」的首批創始成員一共有19間川港院校,包括川方13所學院,覆蓋工業、師範、工程、建築、交通、文化、信息、郵電、紡織、財經和航空產業等,跨越領域非常廣泛。
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連續第六年舉行亞洲環球學人計劃,旨在培育具國際影響力的環球領袖,致力於幫助未來領袖和決策者,以亞洲視野深入了解全球政策議題的獨特平台,促進學人建立和發展與亞洲各地的長期聯繫。
團結香港基金9月4日發表政策倡議報告,推出多項建議,將香港打造成國際教育樞紐,包括推動內地與香港更多資歷互認,提高非本地生收生上限等。
香港教育大學校長李子建教授9月1日正式接任校長一職,他表示,教大首份《策略發展計劃》將於2025年完結,初步計劃在下一個六年計劃中拓展教育科技、開辦多元課程,以及推廣師德及價值觀教育等。
李家誠博士透過李兆基基金捐贈2000萬港元,支持恒生大學的校園和學生發展。是次捐款將會用於支持恒生大學興建「創意人文館」,以及設立3個不同的學生基金。
香港理工大學素來重視青少年的全面發展,致力培育新一代創科人才,以應對社會的急速發展。為提升中學生對科研的興趣,理大成功舉辦第三屆「青少年研究指導計劃」,擴闊學生的眼界,為未來升學及就業做好準備。
升學,尤其是升讀大學,從來都是社會流動及提高生產力的重要途徑,好的學校學位稀少,能否進入優秀的學校就讀,對個人前途及人生都可起到深遠影響。一起聽聽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對此事的評論。
由招商局慈善基金會獨家撥款,灼見名家傳媒及中國青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合作舉辦的「傳承・詩詞伴我行」活動,為期七天六夜的以詩會友詩詞之旅活動圓滿結束。親炙古詩人足跡,香港同學均讚歎不虛此行,獲益匪淺。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教授當選環太平洋大學聯盟主席,他表示,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正威脅國際間及人與人之間的團結合作,面對種種嚴峻的問題,各大學必須更緊密合作。
7月初,「帶路先鋒」舉辦印尼絲路之旅,由張華峰、李鏡波、陳鳳翔領隊,「一帶一路.與我何干」綜合能力比賽的得奬師生、中文大學莊太量教授、城市大學李芝蘭教授等合共30多人,6天內拜訪印尼雅加達多個機構。
「Y-WE我才有用」青少年工作體驗計劃之目的在於幫助年輕人到職場體驗實習,找出興趣和職志方向,規劃職涯,裝備自己,尋求開展更合適自己的事業前途。
第20屆「十本好讀」好書選舉活動得獎名單出爐,作家倪匡(衛斯理)與阿濃分別獲選為中、小學生最喜愛作家。另外又增設閱讀習慣問卷調查,發現電子閱讀有助中學生善用碎片時間閱讀。
香港中學文憑試7月19日(周三)放榜,41000多名日校考生中,17000多人考獲33222的大學一般最低收生要求。今屆僅有4名考生考獲7科5**,「狀元」人數是歷屆最低。
為配合國家發展策略,香港理工大學致力營造濃厚研究氛圍,提高學生競爭力,除按社會需要更新課程設計外,亦推出「本科生科研計劃」,讓學生可在學者指導及大學資助下進行自主研究,成為具多元才能的創科人才。
2023年DSE成績即將在7月19日公布,香港珠海學院特別在放榜前夕公布新課程、新師資團隊及提供本地生專項獎學金等收生新策略。
「傳承・詩詞伴我行」唐詩朗誦節7月15日(周六)於香港大學黃麗松講堂舉行總決賽。26名學生脫穎而出,分別奪得「畫眉盃」、「夜鶯盃」和「雲雀盃」。
知名語言及文學學者何文匯博士主持《唐詩三百秒》節目,慶祝母校香港大學利瑪竇宿舍成立93載,7月7日(周五)於港大黃麗松講堂舉行首映禮。
中華教育文化交流基金會7月4日主辦「校長論壇」活動,以「當校長遇上孔孟:儒家之道與學校抉擇」為題,多位校長和教育界人士出席,共同就孔孟思想對現代教育的啟示進行探討,分享自身對孔孟思想的體會。
中大校長段崇智教授率團出訪北京,期間與北京市及香港特區政府駐北京辦事處領導共同主持港中大北京中心成立典禮。早前,香港大學協同創新中心亦於北京舉行揭幕典禮。
段崇智校長表示亞洲大學應該繼續發揮其在知識方面的領導作用,促進合作和交流,以及互相學習,推動亞洲大學的進步和發展。他用「維他命」來比喻大學之間的合作,強調面對面的交流和合作至關重要,有助改善大學表現。
亞洲高等院校的研究正蓬勃發展,但正面臨人口老化、氣候暖化等挑戰。在中大舉行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高峰會中,來自不同地區的大學領導層均表示,需要發展跨學科研究以應對未來的社會變化和挑戰。
世界各地的氣候危機正在為大學打造新的全球合作模式,這將給學校帶來更多機遇和挑戰。論壇通過分享校園可持續發展的實踐、學生作為變革者的作用以及與政府、企業的合作,為大學共同應對氣候危機提供新的方向。
新加坡國立大學校長陳永財教授表示,亞洲將面臨嚴重的人口老化、勞動力下降及過度都市化問題。他認為亞洲大學應攜手合作,共同制定研究戰略,為亞洲創建美好新願景。
哈佛大學中國研究專家柯偉林(William Kirby)和恒隆集團董事長陳啟宗於峰會首日針對中美關係進行對談,會談氣氛輕鬆,兩位講者用輕鬆的語調,點破中美關係及未來發展趨勢。
今屆年會的主題為「從創新到實踐:可持續發展未來的解決方案」,有來自51間大學逾140名校長和高層人員出席,聚焦討論如何夥伴協作,應對目前和未來的可持續發展的挑戰。
近年許多大學利用政府政策和不同資金,發展跨境合作夥伴關係,特別是在創新和創業領域。但是不同地區的語言、商業模式、溝通風格和法律系統均存在差異,對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帶來挑戰,要如何解決?
本港有5間大學名列全球百強。香港大學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排名同列第26位,已是全港最高,但今年的排名較去年跌5位;中大排名第47,較去年跌9位;科大排名第60位,較去年下跌20位。
香港教育大學校長張仁良教授即將卸任,他自言希望將任內管理風險、控制損害的經驗與大眾分享,又希望重操故業,繼續教授金融學,以及擔任不同公職,為社會服務,開展人生新一章。
中大協辦2023年泰晤士亞洲大學峰會,是香港近5年最大型高等教育會議。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會上表示,要維持競爭力,擴闊發展前景,大學不能固步自封,應積極促進跨境合作。
香港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與遵理學校於6月20日簽署一份合作同意書,支持遵理學校的中學文憑模擬考試考生,若附合資格將可獲國際學位基礎教育文憑或英國大學榮譽學士學位課程有條件取錄。
嶺南大學商學院與香港城市大學數據科學學院於5月30日至31日首次攜手合辦「數據科學與人工智能論壇 2023」。論壇旨在探討近期數據科學和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和應用中的最新和有趣的問題。
適逢6月5日「世界環境日」,海洋公園公司(海洋公園)與香港創新基金(基金)早前合辦首屆「香港教育領袖高峰會 2023」。會上,海洋公園同時宣布成立「海洋公園保育聯盟」, 連繫全港學校、兒童及青少年。
香港理工大學(下稱理大)於本學年推出「德藝計劃」(STARS),提供優秀學生升讀理大的機會,每人每年可獲10萬港元的「德藝獎學金」,並優先入住「德藝書院」,讓學生能夠發揮所長,接受全方位的培訓和支援。
梅彥昌教授在就職典禮中表示,希望讓城大能引領風潮、不隨波逐流,在未來世界中重新定義大學的角色。「凡此種種,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為香港的年輕人和他們區內的夥伴帶來希望,一起實踐理想和創造更美好的社會。」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