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科工業局長孫東 微軟港澳總經理陳珊珊 齊撐母校中大創業日
中大創業日一連兩日舉行,44隊創業團隊展示初創成果。微軟港澳區總經理、校友陳珊珊回校撐場,主講微軟和OpenAI合作下,旗下產品如何應用人工智能,令企業用戶得益。
中大創業日一連兩日舉行,44隊創業團隊展示初創成果。微軟港澳區總經理、校友陳珊珊回校撐場,主講微軟和OpenAI合作下,旗下產品如何應用人工智能,令企業用戶得益。
為了協助研究和判斷今次暴雨災情,香港中文大學太空與地球信息科學研究所團隊獲取了三幅國家高分三號SAR衛星圖像,對災前、災中、災後情況進行分析,並發送相關政府部門供其研究。
計劃從逾300份申請中,遴選出32名來自海內外不同院校的學生,安排他們到港滬頂尖醫療、製藥、風險投資和生命科技公司實習,以親身體驗行業的創新發展。
啟明創投希望通過暑期訓練營,推動生命科學和醫療健康領域的人才交流,加強內地和香港的科技合作基礎,也讓香港的同學切身感受內地的創新成果和企業文化。
本年度比賽項目豐富,包括機械人、遊戲編程、無人機、擴增實景、人工智能、物聯網及數碼藝術項目,是本港唯一一個同時舉辦7個比賽類別,共12個項目的大型創科比賽。
香港科技大學於8月26日舉行衛星發射慶祝典禮,宣布「香港科大──雄彬一號」成功發射升空,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運行。科大與長光衛星將共同建設多模態遙感衛星星座,以及打造一個全面的環境監測與災害預報系統。
被譽為中國的諾貝爾獎的未來科學大獎公布2023年獲獎名單。今屆共有8位內地科學家獲殊榮,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代表特區政府祝賀。
香港創業青年內地行近日啟動。100名香港初創及準備創業的青年企業家將在基金會帶領下,於7月9日至15日往海南和南沙考察。活動旨在幫助香港青年了解內地創業環境,同時擴寬視野,助力夢想成真。
由香港科技大學與信和集團合辦的「百萬獎金創業大賽2023」一直為創科人才提供龐大的創業平台。把「醜水果」升級再造成營養產品的not only powder成功奪得亞軍及今年增設的可持續發展影響力獎。
香港桂冠論壇將於2023年11月13至18日在香港科學園舉行。主辦方相信,今次香港桂冠論壇不僅對推動全球科學發展帶來莫大裨益,而香港亦可透過舉辦是次學術交流盛會,向世界展示香港正邁向成為領先創科中心。
美時醫療這次新設立的生產基地,專門研發及製造高增值兒科及乳腺專用的MRI系統,是香港首個大型醫療儀器生產設施,亦是大灣區及東南亞最具規模的MRI 生產基地,實踐「香港研發、設計和製造」,打造香港品牌。
中大團隊所研究的大豆固氮菌菌株「根瘤菌」已於日前(5月10日)由「天舟六號」貨運飛船搭載升空,並順利到達中國空間站。是次為本港首個於太空進行空間搭載實驗的農業研究項目。
香港大學化學學者任詠華教授獲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ign, UIUC)頒授2023-24年度Bailar Medal殊榮。
《福布斯》公布2023年「全球最佳創投人榜」(The Midas List),啟明創投主管合夥人梁頴宇、創始主管合夥人鄺子平再次榮登排行榜。
應科院於今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中勇奪34個科研獎項,包括特別創意大獎,由應科院物聯網感測及人工智能技術高級經理黃嘉瑤博士研發。
2023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於4月26至30日期間舉行,逾40個國家及地區超過1000個項目參加,當中約290個項目來自香港研發團隊。香港多家大學均有斬獲。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支持下,香港城市大學海洋污染國家重點實驗室將成為香港首個、中國第三個及西太地區第六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區域培訓與研究中心。
歐洲議會於3月28日正式通過在2035年後禁止銷售新燃油和柴油汽車的法案,以實現歐盟在2050年達至氣候中和的目標。因應世界綠色創科發展潮流,香港須把握疫後復常良機,配合國家發展,推廣國產綠色技術。
香港大學兩位科研學者獲《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選為2022年中國地區「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
香港科學院院長盧煜明教授在「尋找香港經濟的新增長點」論壇上分享了他從夢想到現實的創科之路。他表示,不只一次面對同期發表同類研究的論文、多年時間申請專利、訴訟經年等問題,都是創科產業同樣面對的問題。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醫學院和理學院的6個研究團隊,獲美國國家醫學院頒發健康長壽催化創新獎(香港)2022,囊括香港區10個獲獎項目中6個。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陳達明與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教授劉宏斌聯合研發出應用於微創腦手術的柔性內鏡機器人系統,並在香港成功開展首例屍體實驗,證明使用該機器人可在微創條件下完成全部所需手術步驟。
創科博覽2022周一(12月12日)在會展揭幕。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港府即將推出創科發展藍圖,幫助持份者更掌握香港創科發展的未來路徑,期待一同以「創科興港、科技報國」為目標,建設香港,貢獻國家。
由團結香港基金主辦的「創科博覽2022」將於12月12至22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一連11天舉行,將呈現國家「十三五」規劃期間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以及香港特區成立25周年以來的科研成果。
你可知道,有利可圖的Web3創業公司的先決條件其實不僅只要⼀個好的商業理念?你想知道要尋找哪樣的項⽬,以及在哪裏可以找到有利可圖的Web3投資機會嗎?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與香港科技園公司合作,周五(10月14日)於科學園舉辦醫療創新及科技峰會,創科局局長孫東教授指出,香港正迎接創科發展的黃金時期。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香港將全力發展創科產業。
國家首次在香港選拔載荷專家,他們是做什麼工作的?對参選者體質和體能又有什麼要求?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將為大家講解。
香港理工大學繼早前舉辦智慧城市和健康科技為題的挑戰賽,今次與恒生銀行合辦「恒生x理大可持續未來挑戰賽:紡織及服裝」,旨在鼓勵全港科技創新人才發揮創意,並歡迎大專生、研究人員、實業家及公眾人士參與。
香港教育城與中華煤氣合辦「綠火焰計劃──環保智慧能源大賽」,鼓勵學生綜合STEM知識及實作技巧,構思創新方案,協助能源行業創建智慧能源解決方案,或帶領公眾實踐節能低碳生活。
近年,香港提出「再工業化」目標, 政府希望再工業化為香港的長遠經濟發展帶來新動力。然而,社會各界對再工業化的認識還未算清晰。全球在講再工業化,香港要落實走這個方向,應奉行哪個發展模式?
新田科技城規劃的宏願是營造香港矽谷,文効忠既是傑出科研學者又是新田原居民,由他評論最是適合不過,他說:「這兒是處女地,中環無得搞的,希望政府好好發展這裏,不要淪為地產項目。」
香港科技園行政總裁黃克強認為,香港要與深圳結合雙城優勢,吸引全世界人才來港發展創科。另外,我們又應該如何發展本地人才?一起聽聽黃克強的分析。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推出創新實習計劃──"InnoTalents",讓有意加入科研行列的大專生體驗非凡的實戰機會及科研落地經歷,更要籌劃自己的畢業禮,體驗不一樣的實習。
香港創新論壇早前假香港科學園舉行論壇,探討在大灣區把研究成果及創新轉化為商機,並選出了2020-21年度「IMAGINE IF! Global Accelerator」香港區優勝隊伍。
大灣區基金圍繞科技創新和消費民生等領域,投資了多個擁有創新科技、模式、產品和服務的優質項目,並積極推動被投企業在大灣區拓展業務布局,推動打造國際科創中心建設和美好生活圈。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認為,電子商貿、數碼經濟是契機,可以令我們做到無遠弗屆。同時,我們要把傳統產業科技化,亦要把大學本身的科研項目成功產業化,香港才能在創科有一個發展機遇。
創科局局長薛永恒在演講時表示,大灣區的發展是以港澳深穗為中心的區域發展,國家改革開放逾40年,重點是不斷創新,今天要往前邁進,仍然是要創新,最大優勢是有「一國兩制」推動制度創新。
香港創新論壇早前舉辦網絡研討會,探討投資科技初創企業的趨勢。出席講者指出,人工智能、金融科技、醫療保健、工業4.0、消費服務及可持續發展等領域在大灣區具有優厚發展潛力,可以吸引投資及人才。
香港創新論壇早前舉辦網絡研討會,邀請業務涵蓋醫療保健、醫療器材及藥廠的Johnson & Johnson公司,以及兩間醫療保健初創公司負責人分享經驗,探討如何在亞太地區促進醫療創新與價值。
製造ClicBot智能編程機械人的公司——KEYiTech是一家創新型機械人公司,於2014年在北京成立,擅長設計和開發 STEAM 教育機械人,因為CES而得以推銷自己的產品。
香港創新論壇於2021年1月28日舉辦網絡研討會,探討香港發展生物醫學科技的前景及機遇。出席講者指出,香港在融資市場、人才及科研設施均具優勢,並受惠於政府全面支持創科,以及大灣區帶來的市場機遇。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