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正面臨ESG人才嚴重不足的困境。如要把握機遇,我們便須從中學至專上教育課程去培養本地ESG人才,制定亞洲以至全球投資者和發行人均可接受的可持續發展標準,以鞏固香港綠色金融領導地位。
讀書之目的,乃是吸取知識,要做到書為我所用,而不是以書為尊,做書本的奴隸。當然,我們也不應為懷疑而懷疑。誠如朱熹所言:「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裏方是長進。」這才是讀書之道。
隨着大灣區鄰近地方快速發展、國際形勢變化,加上3年疫情影響,香港四大支柱產業正面臨重大挑戰,有必要發展新的支柱產業。中醫藥在世界的需求正不斷增加,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郭先生在思想上,宗尚老子淡泊虛名,處事低調,體現出「隱者」的特徵,為的是全神貫注於事業;處事上,他很推崇荀子「人定勝天」的精神,看準目標後,鍥而不捨,具有儒商的特色。
新冠疫情加劇了各地區教育水平的差距,對孩童及照顧者的精神構成極大的負擔。經歷大規模停課後,全球亦迎來了恢復及重塑教育的新挑戰。
香港與大灣區同根同源、同聲同氣,文化的交流從未間斷,以不同方式緊密聯繫,人文的互通將是大灣區各市的共同任務。如能加強合作,便具有強大的競爭力及影響力,成為東亞文化藝術的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儘管香港經濟和社會仍未完全復常,但我們必須策劃長遠未來,故應以此為契機,從根本上重新思考和重塑社會運作模式,並以綠色原則開發循環經濟的可能。
我認為,就中國的完全統一來說,最佳的選擇和辦法,是首先把和平統一台灣的立場、方針和政策予以具體化,因為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有效粉碎「台獨」分裂國家的圖謀。
現時香港的情況,猶如在有限肥料的土壤內不斷折枝,種植新的植株,但由於營養不足,未有一株能健康發芽。我們急切需要做的並非揠苖助長,而是施肥料、澆土壤所需的水份及提供足夠的陽光,讓香港家園可健康成長。
亞太各國均希望維持台海現狀,避免與中國大陸直接衝突,佩洛西訪台明顯沒有與諸國商議,在外交上並無尊重亞太盟友。佩洛西訪台增加亞太盟友的外交成本,打破身處之間的微妙平衡,以及抵消美國在亞太各國的威望。
香港經濟正面臨一重大轉折點,面對外地及內地的競爭,企業都要引進新向科技及管理方式,以提升其競爭力。在這方面智庫是重要助力。政府亦宜採取措施,扶助本地智庫。
今次MIRROR演唱會事件,已成為香港歷史上,人人記得的重大傷害事故。在這錯綜複雜裏,種種法律問題,更加交織成一個蜘蛛網。
母乳餵哺為寶寶提供最佳的營養,也匯聚了媽媽給孩子成長最美好的愛和支持。UNICEF HK呼籲大家,藉着今年的國際母乳哺育周,向身邊的授乳媽媽分享我們的支持和祝福。
創建香港必定不能建基於對失敗的憤恨、仇視,而是建基於勇氣、韌性,以激發人們找到生命的溫暖。捍衛真理與善,讓市民看見香港值得存在、值得捍衛、值得為此而付出、值得香港人願意重新投入這個共同體。
香港回歸中國25周年,屬於治權回歸。「香港不是殖民地」論述觀點明確,香港在英治時期充其量屬於「非政治領土」,受到殖民統治,唯論證過程闕漏邏輯。
英文字組成是根據發音而拼音寫出來,英文字是服從於發音的,受制於發音的,發音變,文字隨之改變。而中文文字不似英文,是象形字,與發音分離的,單看文字是不能拼出字音來,形與音是無大關係。
筆者對民主議會制度思索很久,也有一些看法,可以給大家分享。但想從經濟角度來分析,因為在社會科學上,經濟學是實證科學。也可提供一個新的角度供大家思考。
萬事如棋,苦功「本手」,方有珍瓏之「妙」棋。如墮煙海般尋覓,落得「俗手」誤己,反被深深桎梏。願君遇事沉着迎戰,執「本手」之根蒂,得道「妙手」,務實求脫「俗」,落子無悔,大殺四方。
北約稱俄羅斯是「幾十年來歐洲和大西洋面臨的最嚴峻的威脅」,並於東部加強部署軍隊,成員國亦增加國防開支計劃。因此「歡迎」芬蘭和瑞典的加入申請,對俄羅斯形成戰略合圍。
STEM教育百花齊放,本是一件大家樂見的。但欠缺課程定位,給人雜亂無章的印象。到底科學素養如何培養?數學和科學有什麼分別、兩者如何定位?是否忽視了中英文的訓練?
南韓及多國政府視社企為社區經濟一部分,鼓勵平等參與的管理模式,以及提供充足指導及支援。相反,港府只將社企置於扶貧框架之下,甚少提及其對香港經濟帶來的諸多貢獻,港府有必要再思社企的經濟角色。
文憑考試作為應試教育的一員,是現實社會追求形式主義的副產品。學子自幼便於成人設定的規則內學習,文憑考試只是社會諸多挑戰之一,掌握考試系統便等於掌握別人設立的生存系統。
香港的本地平台必須佔據主導地位,才能對抗西方媒體肆意制裁本地政要的手段,杜絕外國勢力干預,亦能避免以中國大陸媒體作為替代品,將極端民族主義和篩選言論的影響力降至最低。
尹錫悅當選韓國總統,日後將直接受到中國與美國競爭影響。競爭愈烈,韓國將更靠攏美國;關係放緩,或未能擺脫對中國的出口貿易依賴,韓國則有機會重回文在寅時期的平衡外交。
中國在俄烏戰爭中的曖昧態度,突顯現今的尷尬處境。中國一方面與烏克蘭保持友好,堅守不干涉他國內政的原則,一方面對俄羅斯的擔憂表現理解,指責美國和北約東擴的威脅,並有可能為俄羅斯提供經濟支援。
戰時狀態組織能力、領導指揮能力最重要,不能各自為陣!內地團隊願意與香港組成專班,分享內地抗擊這一波疫情的做法和經驗,針對香港防控疫情的實際困難,制定共同抗擊疫情的策略和措施。
通過辯論與辯證,傳遞有價值的信息,化解偏執,凝聚共識,為解決香港房屋難題,辨明真正的解決之道,這是媒體的力量,更是媒體的責任。
我們期望政府、慈善基金及醫療社福同業,藉着疫情這個契機,試驗及發展更以人為本的智齡科技,並開發及推廣更多回應社區居家長者及護老者需要的產品及服務,攜手協力讓本港長者們度過真正福壽雙全的美滿人生。
自回歸以來,中央對港政策確保了香港長期繁榮穩定,但隨着內地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香港錯過了產業升級轉型的時機, 加上長期積累的內部矛盾逐步浮面,香港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放緩。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