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喜歡古典畫,不是我那杯茶。(Shutterstock)

藝術館有什麼好逛?

香港人大多去藝術館的觀賞方式很「香港化」,急急地走呀走,不聽介紹,又不看標題,最着重拍個照(打卡),自己和名畫也入鏡的那種,15分鐘看完羅浮宮,還投訴《蒙娜麗莎》有什麼好看?

這電影是美國德州真人真事。(《禮儀師真假殺人事件》劇照)

阿婆殺手

究竟有些乞人憎的人是否可以從世界中消失?那些终日為身邊人帶來歡樂的人,是不是可以有權令這些乞人憎的人消失?這種論說很可怕,但有時我會極之同意。

Omar(左)演活了法國的新面孔。(《閃亮人生》劇照)

閃亮人生

我們知道的法國只限於古老的19世紀巴黎,卻不知道在巴黎外圍一個又一個公屋區,住了這群非洲來的移民,過着丁點兒不像法國的生活。法國人何時才嘗試融合兩個文化?

家長日裏,學生才是關鍵人物。(《我的插班老師》劇照)

見家長

老師一臉惘然,那位媽說得亢奮,指手畫腳,當然是在投訴。阿媽呀,教仔也是你責任,人家老師只是負責學科上的教導,兒子在家態度有問題,要問你自己才知道。

奧本海默的上天落地生平,是卓越學者尤其是科學家的警惕。(《奧本海默》電影海報)

奧本海默

Nolan的招牌配樂:一種重複敲擊逐漸增大的營造氣氛配樂,又一次在這個借一位原子彈之父的浮沉故事,說出核武的荒謬的電影中奏效,令到3小時的電影完全沒冷場。

鄰居曾是一種比親人更親密的關係。(Shutterstock)

香港式鄰居

如今的孩子終日忙碌興趣班,根本沒什麼無聊時間和鄰居結伴到處遊盪。孩子放鄰居家也是甚少,大人們更是連目光接觸也省了,所謂鄰居,也真是一個虛名。

張艾嘉在戲中希望借助霓虹燈的懷緬,作為對丈夫懷念的憑藉,果然感人。(《燈火闌珊》劇照)

霓虹燈

一齣《燈火闌珊》,比起什麼新聞特輯更能喚起香港人對本地文化消失的危機醒覺,不想香港變成另一個內地城市,大家可真是要加把勁了!

主教座堂在今天看來,依然宏偉無比。(Shutterstock)

座堂

國王鞏固了權力後,當然想花錢建築一些可以象徵自己權力的建築物。而在那個年代,這建築物一定便是座堂。不同地方的座堂有什麼建築特色,而背後又有什麼歷史故事?

心鎖

心鎖

為什麼情人們總希望把兩人的關係鎖起來然後把鎖匙丟下河?是向對方表達海枯石爛的意志嗎?鎖起了的情緣是不減的熾熱?還是被困的囚犯?

一間名校的校長,枱上滿是宗教性質的擺設,語氣像街頭的小混混。(Shutterstock)

靠嚇校長

一間名校的校長,枱上滿是宗教性質的擺設,面上冷冰冰,語氣像街頭的小混混,即是認為做教育最妙便是可以做得少,唯有靠嚇保證出品。說分數不重要,是自欺欺人!

在未有電腦的時代,軍事情報部門已是大數據的先驅。(Shutterstock)

破解密碼

有人說英國靠情報治理版圖龐大的帝國,怪不知占士邦是國寶,是英國驕傲,是英式超人。其實真正的占士邦,是一群在Bletchley Park為國家在二戰時期破解德國加密電報的學者。

有些孩子天生愛文字,有些偏偏就是一見文字便皺眉。(Shutterstock)

讀書人

大家都知道閱讀對孩子有多重要,但奈何,現代的孩子引誘太多:電子遊戲、電視、電影,算是愛聽故事的也有太多選擇。一本本的書,怎挑戰各種會動的媒體?

不同場合身份不同,我們分分鐘扮演不同角色。(Shutterstock)

演技人人有

演技人人有,在不同場合,對着不同的人,便扮演人家心目中自己的形象,忽然溫醇如小白兔,忽然又像兇殘的大老虎,忽然正直有禮有若秀才,忽然又會粗言穢語像市井之徒。

如果太累的時候,真是獎勵也沒有用。(Shutterstock)

默書

孩子學語文,是否必須靠默書?暫不跟校方爭論這議題,總之,如果「默書不是求分數」,也確是有助於初期積聚起碼的詞彙,但對於年紀小的孩子,家長最頭痛還是怎可以令孩子「配合」溫習。

這位老師終生醉心教書,副業實際上是學校社工。(Shutterstock)

一位永遠的老師

他的舊生,完全沒有高下之比,是高官、是主婦、是獎學金得主、是博士、是會考不及格、是專業人士,都是他的舊生,沒有特別哪一位令他挑出來炫耀,也沒有哪一位令他唾棄。

解除口罩令後第一天我便不戴口罩,是因為我覺得不舒服。(Shutterstock)

沒口罩的日子

滿以為3月回春的日子可以重現微笑,怎知道香港人嚇了3年後,驚魂未定,習慣已成,不能一下子改,是真正怕被傳染還是家中大堆口罩,不如用完?總之我不戴口罩,反而被人注意。

婚姻關係是一個大學問。(Pixabay)

婚姻觸礁

有時候,太傳統的婚姻關係,太沒空間,太太是全職主婦,於是放太多期待入去這段關係,丈夫受不了那壓力,便會消極反抗。妻子愈是不安,愈會把空間收窄,於是一段婚姻便告泡湯。

一對母女光顧一間髮廊,無意中反映了中國的社會情況。(Shutterstock)

報恩

女兒今天「先富起來」,不要問錢從哪裏來,但女兒想報答卻又不知從何入手,唯有問自己最享受的是什麼,將心比己,於是想起自己最愛的就是剪個最時髦的髮型,便帶媽媽也來弄一個!

澳洲片集《陪審12人》以陪審員為題材,揭示法庭審訊不為人知的一面。(《陪審12人》劇照)

法庭的裁決

陪審員本來是代表社會作裁決,用抽樣的辦法選幾個人出來,代表社會輿論。但今天的社會輿論很大成數已經被社交媒體影響了,他們只是代表社交媒體影響下的輿論。

美國的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生源差距較大。(Shutterstock)

私校公校

貧富差距懸殊的美國,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的教育差距也很大。被批評成一無是處的美國公立中學制度究竟是怎樣的?一直腳踏進私立中學,又真的能幫底層的孩子邁進世界知名高校的門檻嗎?

美國人最喜愛兼自豪的民主,到底是好的嗎?(Shutterstock)

美式足球

美國每一次選舉都要花費天文數字,但選來選去都在在顯示美國擁有太多利益集團、價值觀太兩極化,所以從來都無法就一個政策達成共識。

《兩生花》、《藍白紅三部曲》均是由奇斯洛夫斯基執導。(灼見名家製圖)

判官

想想我們平日愛八卦新聞、愛探討人家家事等各種是非,不就是像偷聽嗎?我們還邊說邊評論,口沫橫飛,誰對誰錯,儼然一位判官,我們難道認為所知道的零碎、片面事實,可以讓我們作出判決嗎?

《後人類狀況》是一套有點科幻再加政治諷刺劇的大膽創作。(《後人類狀況》宣傳照)

好劇本

人類科技上可能已超越上個世紀好多倍,可是人性方面卻依然停留在2000多年前的部族式互相殲滅。甄拔濤想說的,正中我心意,所以特別喜歡這個劇本,希望下次很快可以在香港再次演出。

今天的年輕人,開口埋口「做乜要個學位?」(Shutterstock)

退學

每一位年輕人放學回家豪言自己想退學,父母面青,年輕人自負自信,說老師只是照書念,如今什麼也是上網學習,書本上的學識學生不懂自修嗎?幹嘛要上學?

露台緣何封起來,他們不愛綠色?(Shutterstock)

露台

一個露台,本來是沒機會住單幢洋房的一種安慰獎,可以讓你種些花草,再大點的可放個小型瀑布兼戶外傢俬,是和大自然在高空中的接觸。但是香港的業主不會這樣想:加個玻璃幕牆,又多了幾十方呎地啦,發達啦!

老師要孩子寫出自己的夢想,孩子寫了CEO。(Uptown Girl劇照)

CEO夢想

當年我們認為梁醒波做大經理已是人上人,如今出了個什麼CEO,原來打工皇帝才是人上人,並非股東們,做老闆有了新的定義。

做父母的要看看自己有沒有珍惜過兒女的己見。(Shutterstock)

勇敢地堅持

今天大部分學校只是教學生背書默書考試,考試便是考核能否把課文熟讀背誦,這種教育理念下的學生,怎會教懂他們有自己的意見、領會自己的感受?

子女疫情前後,也可以hea足一個暑假。(Shutterstock)

放暑假

幾年暑假下來,如果試過什麼也不做,一天到晚煲碟,試過連續3星期全天候打機,試過望着天花過一天,父母便會恐慌兒女浪費光陰。

我們的特色是一種擁抱包容的自由主義,卻絕不容許全球性地緣戰線在香港開戰。(亞新社)

25年了

25年的慶祝回歸日子裏,不再要人陪跑而選出來的特首,沒有了抬棺材叫口號的人,是否一個新時代?對我本人來說,這個里程碑令我對西方傳媒終結了幻想,對於這種西方式吵吵鬧鬧的政治遊戲,是愈來愈沒興趣了!

天天都見的兒女,不會覺得長得快。(Shutterstock)

莫摸頭

天天都見的兒女,不會覺得長得快,到其他人都說:「天呀!怎麼高了這麼多?」父母才驚訝,孩子真的長得那麼快。

見到孩子們很難堪,他們更單刀直入,追問得比什麼名嘴更尖銳。(Shutterstock)

長輩請自重

成年人不會不懂基本的社交禮儀。有些題目,就算是熟朋友之間,也不會唐突直問。換了是孩子,不論幾多歲,只要自覺是長輩,卻完全漠視這種基本社交禮儀。

目標能否達到,反而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這條路走得多快樂。(Shutterstock)

人生的路

女孩子14、15歲這種年紀,嘗試為自己定下目標,於是人生的路便這樣子走了一條出來。未必是一如所願,但是,有目標總是好的。

劇情亂,也是吸引觀眾追下去的辦法之一。(Shutterstock)

編劇

其實看電影多便會有預感,畫面拍一些很多時會跳過的情節,便預測會有些事會發生。拍人物在走路,如果沒情節,何必交代?

煎午餐肉的香味,配上那杯絲襪奶茶,在冬天的法庭,一碗餐蛋麵倒真是為很多案件打過氣。(Shutterstock)

社企飯堂

屯門法庭以前有個頂樓社企飯堂,那間飯堂有點像一個家,大家自己加糖,自己計算好價錢,走去放下飯錢。難得師奶忙昏了頭,還是笑容滿面,聲線溫柔。

第1頁,共5頁 1 2 5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