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次重遊法西兩國,感覺上好像是在看一張張褪了色的彩色照片。特別在西班牙的城市,此種感覺特別強烈,我們所參觀遊覽都是世界的古舊文化遺產,只有在直布羅陀及康城,感覺到它們的精緻晶瑩。
自己進入晚年倒數,愈覺得政治之變幻無常,亦更覺對現世改變之無能,一方面亦覺一個充實生活之重要,人生在世亦需有所動躍,以證實自己存在之意義,但是對其中之互動不必抱太大希望。
巴塞隆拿四周有許多精雕細琢的雕像,反映着當地文化與歷史。有趣的是,雖然15世紀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代表着西班牙的海洋霸權,但僅有哥倫布雕像而當局沒有大肆宣揚其海洋史。
我們去「畢加索博物館」,令人意外的是:我買的兩本介紹巴市的旅遊書中,裏面都沒有提到這間「畢加索的博物館」,顯然巴市的文物藝術品勝景太多,連畢加索之名在這裏的聲名也不甚顯著。
那位老者是本地人,他不知道我們要看的名勝都是在中下層的遊覽區,旅遊經驗告訴我們,本地人有時並不熟悉自己地方旅遊名勝的。他是「好心作了壞指示」也。
我和另一位年輕的西班牙男工作人員聊起來了,主要還是問他有關加泰隆尼亞獨立的問題。他的立場是傾向獨立的,不過他自己覺得獨立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和其他西班牙人親如兄弟般的相處。
教堂的瓷磚已十分黃舊了,有些甚至呈黑黃色,裏面的聖畫都是平面的,立體雕像以陶瓷做的為多,也是陳舊而粗糙的,光線暗淡,亂大的空蕩蕩的感覺,令人倍感蒼涼之感。
我們乘巴士前往另一城市格拉那達(Grenada),是行程中首次搭巴士去另一個城市。我們離開地中海的邊緣,向內陸駛去了。格市在馬拉加的東北部70、80公里之遙,約兩小時到達。
試看看環繞着地中海一帶,有多少文明的興起及衰落?希臘文明,羅馬帝國文明,鄂圖曼文明,意大利時期的文藝復興,以及近世紀的科學文明,無不圍繞地中海為中心而形成及演變。
我們大約晚上9:00抵達馬拉加的民宿門口,但不見民宿職員Isabel蹤影,嘗試發短訊給她也不成功,正焦急中,突然看見一位年輕男子行過來,說是Isabel的弟弟,我們才大大鬆一口氣。
在多哥華參觀有五百多年歷史的「維亞娜庭院」,裏面種滿了不同的花卉,砌成不同的圖案,其中包括雛菊、百合、橙樹、茉莉、柑橘、紫羅蘭、玫瑰等數十種花卉盆栽,萬紫千紅,爭妍鬥麗。
由杜里多轉赴哥多華市,晚上7:30火車抵達,乘的士前往預訂的民宿。沿途所見,是一幢幢約二層高的白色房子,頗有希臘的風情,地中海feel;也有些中東味道,街上已有些婦女頭上包着頭巾的裝束了。
大教堂的建築期從1226年至1493年,超過二個半世紀。原本的建築是哥德式,在主體的門口有兩座對稱高尖塔,像巴黎聖母院一樣。但實際上只完成了左邊的圓錐型尖頂鐘樓,右面只建了高僅及鐘樓一半的八角形拱頂。
由古鎭沙拉曼卡乘火車前往另一小城杜里多,由於電腦系統的票務安排失誤,我們幾經辛苦趕到月台,仍然誤了一個班次,只好乘晚上10時開出的最後一班車前赴杜市。
在沙拉曼卡以「主廣場」為中心的風景古蹟區觀光,首先到訪「新舊大教堂」,其實這是兩座依鄰連在一起的教堂。新教堂建築在16世紀,是哥德式的設計,舊教堂則建於12世紀,用羅馬式的形狀,展現不同建築風格。
告別馬德里前往歷史悠久的古鎮沙拉曼卡,晚上在廣場散步,涼意更深了,四周街燈慢慢光亮,讓我領會到少年時讀過王勃《滕王閣序》的兩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的境界了。
馬德里有三大博物館,其中的海事博物館正維修暫停開放。我們到布多博物館逛了四個小時,飽覽西班牙藝術家的名作,晚上回到酒店準備觀看歐聯決賽轉播,卻找不到轉播的頻道,只好緣慳一面,大失所望。
與在飛機上認識的一位西班牙人在公園會面,他的岳父Martin曾是激進社會主義者,言談中表露他崇尚「南斯拉夫模式」,對「古巴模式」他未有提及,但想來他一定也有一段時期是嚮往「古巴模式」的。
經過14小時航程,由香港飛抵馬德里。在酒店安頓後出外遊逛,才記起此行巧逢歐洲聯賽冠軍盃決賽於2019年6月1日在馬德里舉行,由英超球隊利物浦及熱刺對決。
這趟旅程,我們會停留在11個城市,換言之,會住11間酒店,我們還準備去兩個小城市,使用daily trip的方式,即日來回不必住酒店的,即是直布羅陀(Gibraltar)及法國康城(Cannes)。
香港人憑着良知、愛國心及同胞情支援及參加了這個爭取民主的社會運動;然而,僅在數日之後,鄧小平出現在電視上,巡視戒嚴部隊,輿論開始轉變。部分香港人的良知出現畸變,愛國心及同胞情也隨着北京的指揮棒而變質。
以前的講師制相對簡單,講師的增薪點超過十點,就算一個講師終生位於講師,薪水也過得去。現在,職級不同,薪水也不同,由助理講師至講座教授,薪水可以相差三、四十倍。
從台獨運動的歷史,比較香港獨立運動的歷史,香港港獨不過屬於「孩提的時期」而已。從各種條件而言,台獨和港獨根本不能比較,中共將港獨和藏獨、疆獨及台獨三獨並列,實在是抬舉了所謂「港獨」。
在1971年2月20日,我首次參與保釣運動示威。我在首次示威後,心情頗為複雜;對警察,我卻不大有恐懼,不過細視自己之性格,卻不是行動型。自己的長處是在思考及理論學習,所以自己也不大想參加以後的示威了。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