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評核由TSA改為較簡單BCA,但部分政黨仍要求廢除。(家長聯盟Facebook Page)

BCA的前路

全港性系统評估(TSA)原意評估學生整體學習狀況,但在功利社會下,加重學生的操練,最終被基本能力評估(BCA)代替。現今有些政黨要求停止BCA,教育局如何應對?

筆者曾任教中學中史科多年,會帶學生到中上環的孫中山史迹徑實地考察,對歷史教學起關聯作用。(Wikipedia Commons)

從中國歷史到香港通志

當香港市民,特別是在學青少年,如果對香港歷史的根源、香港與內地的歷史因緣,對本國的歷史了無認知的話,根本說不上身份認同,甚且會積聚成社會不穩定的離心力量,不可等閒視之。

造成社會撕裂的鼓動者,較舉起警棍,要急於維持秩序的警司,是暴力多倍。(亞新社)

舉頭三尺有神明

法治的社會,法官判案必須要被尊重,更不得被辱駡威嚇,而主持公道的法官若有欠公道,而上訴之路又走盡的話,不懂法律的,只能補一句,舉頭三尺有神明就是了。

港生選擇往内地入讀大學的人數,有增加的趨勢。(亞新社)

内地高等教育展

本港到內地升學的學生,一般是先要考慮到父母負擔的能力,因為內地使費較為便宜。將來的發展前景和對國家往後能否走上全面小康的信心也同樣重要。

中國人應不負時代,掌握機遇,讓全體老百姓都可享受全面小康之局。(Pixabay)

內地留守兒童

中國正面臨着更大的城鄉貧富差距,城市愈發展,所需求的人力資源相對增加。有的孩子跟着出外打工的父母走,沒有戶口;另一種是留在窮鄉中,過着沒有父母的生活,天生天養。

東華三院黄笏南中學的繪圖。(東華三院黄笏南中學網站)

鄉土情 國家念

歷史記錄,香港東華醫院於慈善醫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見證中華大地連香港在内,物質匱乏、生活艱難下,仍然是善心處處,人助天助。歷史也説明,弱國之下,老百姓寄人籬下的滿途坎坷。

學校旅行算是奢侈,但老師卻常有倒貼加持的班旅。(Pixabay)

緣份的價值

偶爾聽一佛教徒講缘份一詞,原來,釋迦牟尼也説過,人與人的相遇並非偶然,能相見者,對方必有優點為自己所學。這與儒家所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是異教同理。

許教授再加自娛形容:「書蟲誠然是無用的東西,但讀書讀到死,是我所樂為。」(Pixabay)

甘願孤獨做「書蟲」

港大中文學院90周年的簡展裏,可以親睹前港大中文學院院長許地山教授親筆書信,愜意非常。對不少在香港中學接受會考及高考教育的,都曾通過《落花生》一文參看許地山這位作者了。

何漢權校長說:「從教育現場看,言論自由、民主推動,不能與基本善良的人性脫軌,更不能離開法治。」

香港民主教育 東歪西倒

本來是違反基本人道的公開張貼的冷血辱人字句,卻變得事出有因,百般無奈的情有可原;本來是違反《基本法》的「香港獨立」橫幅,更要顯得理直氣壯,高高懸掛,隨風飄揚,彰顯正義的了。實情是這樣嗎?

第6頁,共8頁 1 5 6 7 8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